两次家庭宴会,揭露人间百态,《聊斋》写尽了所谓亲戚的丑恶嘴脸

“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口有道,道四娘也”。

◆ ◆ ◆

来源 | 《聊斋志异》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上一篇讲《聊斋志异》之《镜听》,说的是科举制度下,家庭生活中的人情冷暖,《镜听》是一篇小小说,只截取生活中一个小片段,当次妇说出“侬也凉凉去”后便戛然而止,今天我们要讲《胡四姐》的故事,与《镜听》一样,也是写在科举制度下,家庭生活中的人情冷暖,不同的是,《胡四姐》的故事更加宽泛,不是小家庭,而是大家族,人物更加众多,描写更加尖刻。

01

贫贱书生

“程孝思,剑南人,少惠能文。”
剑南人程孝思,从小聪明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父母早亡,家里又贫困,没有谋生之路,只能到银台胡公那里去求职,希望凭借自己写文章的本事,拿下个文书一类的工作。
面试的时候,胡公让他写篇文章,程孝思也没让人失望,他文不加点很快就写好了,胡公一看开心坏了,竟然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此不长贫,可妻也。”
银台一职,在宋朝可是三品大员,到明朝时撤银台,设通政司,专管天下奏状案牍,却无实权,被戏称为“清淡衙门”。清朝延续了明朝这一官制,看起来明清两朝的通政司地位尴尬,但实际上天下奏状案牍都要通过这个衙门,换句话说,皇帝能听到什么,听不到什么,很大程度上是由通政司决定的。
程孝思一无背景、二无财力,能找份工作已经不错了,却何德何能让胡公如此青眼有加?无他,能文而已。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就考八股文,所以从他能写文章这一点,胡公便断定,这个孩子将来大有所为,不会长期贫困下去。
胡公家有三子四女,都还在襁褓中时,就与有权势的人家定了亲,只有小女儿四娘,年已及笄,还未嫁人。古人结婚,都讲个门当户对,这门婚事自然会遭到胡家亲朋的反对,但胡公力排众议,坚持让女儿和程郎成亲,于是乎,程孝思就当了胡家的上门女婿。
可想而知,程孝思入赘后的日子有多难过,家中的兄弟姐妹吃饭都不愿与他同桌,连仆人丫鬟都动不动对他揶揄一番。程生也无话可说,心里明白只有好好读书,才有机会咸鱼翻身。可每次他读书的时候,家中的公子爷们就聚集到他身边,一边敲锣打鼓,一边讥笑嘲讽,实在没办法,程生只好把书房搬到了妻子四娘的闺房中。

02

世态炎凉

当初,四娘还未嫁时,有个神人能预测贵贱,他看遍了胡家众人,都没说什么好话,唯独四娘出来后,他才说:“此真贵人也!”殊不知,神人这句话虽然说对了,但贵人二字,却给四娘和程生带来了许多烦恼,也给家中众人带来了无尽“欢乐”。
四娘嫁给程生后,家中兄弟姐妹、丫鬟仆人,天天把“贵人”二字挂在嘴边用来讽刺四娘夫妻。好在四娘是个端庄寡言的人,也不和他们计较:
“四娘端重寡言,若罔闻之”。
四娘能忍一时之气,她的贴身丫鬟桂儿却受不了了,挺身而出为四娘和程生辩护了几句,却引来了更多的嘲讽,四娘的二姐甚至放出了“程郎如作贵官,抉我眸子去”的狠话,要不然二姐丫鬟春香站出来,用一句“二娘食言,我以两睛代之”替二姐接过这场豪赌,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收场。
此时四娘的表现呢?她正在织布,依旧十分淡定:
“四娘方绩,不怒亦不言,绩自若”。
总之,四娘和程生的日子,就在众人的嘲笑讥讽中度过,直到胡公生日那天,众家人都准备了丰厚的礼品贺寿,同时还不忘嘲讽四娘一番,大嫂问四娘:“汝家祝仪何物”?二嫂说:“两肩荷一嘴”。在父亲的寿宴上拿不出像样的礼物,换做旁人恐怕也会脸红一下,但四娘的表现是:
“四娘坦然,殊无惭作”。
看到这样的四娘,大家都以为她傻了,于是嘲笑一天比一天过分,唯独胡公的爱妾李氏,对四娘礼待有加,还经常对自己的女儿三娘说:四娘内慧外朴,聪明而不显露,而程郎日夜苦读,也不是久居人下的人,你应该好好对待他们夫妻俩。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胡公是大官,身份显赫,在那个年代三妻四妾是十分正常的,蒲松龄唯独在这里指出李氏是胡公的“爱妾”,说明他对李氏的宠爱,比其他妻妾都要多上几分,为什么会这样呢?胡公有眼光,能看到程生的未来,李氏也有眼光,能看出四娘内慧外朴、程生不会久居人下。以小见大,或许在日常生活中,李氏就与胡公有着比其他妻妾更多的默契,三观也更加相符吧。

03

扬眉吐气

这年,程生在胡公的帮助下考上了秀才,第二年要参加乡试,恰好胡公去世,程生只好守孝在家。待到守孝期满,才去参加补考,临别时,家中亲人只有李氏、三娘送了丰厚的盘缠,四娘对程生说了一段真正能体现她智慧的话:
“曩久居,所不被呵逐者,徒以有老父在,今万分不可矣!倘能吐气,庶回时尚有家耳。”
四娘早已看穿一切,如果此番考试不中,恐怕程生连家也没有了。可上天偏偏与程生开了个玩笑,考试落榜了。程生也不好意思回家,只好改名换姓,在大户人家找点事情谋生。虽然科举失利,但程生的运气还真是好,他又遇到十分器重他的东海御史,不仅给他工作,供他上学,还替他捐了个贡生,让他继续参加考试。
这一来,程生连连考中,最后竟然当上了官。
程生的身份也没必要继续隐瞒下去,他对御史大人讲明之后,御史借给他一千两银子,派仆人先回乡去买房。正巧胡家大儿子没出息,老父亲死后只能变卖家里房子度日,仆人就买下了这所房子。
程生终于咸鱼翻身,扬眉吐气了,家中那些不念亲情,只知富贵的兄弟姐妹,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04

人情冷暖

正巧赶上三郎结婚,亲朋满堂,唯独没有邀请四娘。这时程生高中的捷报传到,众人相顾失色,连忙派人去请四娘,还一边担心四娘忌恨,不愿参与。没想到一会儿四娘竟翩然而至。
接下来的场面可就好看了,蒲松龄这一段描述,真正是让人明白了什么叫人情冷暖、什么叫趋炎附势,众人的丑恶嘴脸,真是描写得淋漓尽致:
“申贺者,捉坐者,寒暄者,喧杂满屋。耳有听,听四娘;目有视,视四娘;口有道,道四娘也。”
真是太精彩了,原先以“贵人”嘲讽四娘,吃饭都不愿与程生同桌,四娘夫妻在这个家族中就像苍蝇一样,让兄弟姐妹感到恶心,而如今真成了贵人,兄弟姐妹耳中、眼中、口中,竟然只有四娘,而忘却了大婚的三郎才是今日之主角。
不知道站在台上的三郎,面对这样的情景,是否会对四娘程生当年的遭遇,有感同身受之感?
同时,蒲松龄也不忘借机揶揄众人一番,你看门外,丫鬟春香满面带血冲进屋中,对二娘哭诉说:“桂儿逼我要眼睛,要不是跑得快,恐怕我就瞎啦!”
真是大快人心的一段文字啊,二娘的尴尬、三郎的窘迫、众人的丑恶,我们不多做遐想,且看四娘:
“而四娘凝重如故。”
随后有车马来接四娘,众人才知大郎的房子是被程生买去了,临走时四娘唯独像李氏及三娘行礼。而后众人争相送礼祝贺,四娘也唯独收下了三娘送去的一个丫鬟,其他一律谢绝。

05

煊赫之后

胡公死后,家中儿女忙着争夺家产,都不管父亲的灵柩,回家扫墓的程生看到这样的情形,心中十分伤感,也没和其他人商量,选了个日子,依照礼仪把胡公风光下葬,十里八乡没有不称赞程生的。
一晃眼,程生为官已经十年,而且十分清廉,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谁曾想,远在家乡那个不争气的二哥,竟然摊上了人命官司,兄弟姐妹想找程生帮忙,又觉得没脸,只好求李氏写封信,由大郎带去向四娘求情,一进门,大郎就跪在地上大哭不已,这时候的四娘可不会再沉默了,把大哥连带家中兄妹讽刺了一番,大意是说:我一个女流之辈都没这样哭过,大哥你这是何必呢?家中兄妹各个都是天人,又有什么事能找到我呢?
大郎这才把李氏的书信拿出来,四娘一看就生气了,说:
“我以为跋涉来省妹子,乃以大讼求贵人耶?”
骂人最高境界是用别人骂你的话,去骂别人,四娘可不是一般厉害的主啊,终于在这一刻抓住机会,把“贵人”儿子恭恭敬敬地还给了大哥,说完拂袖而去。
大哥吃了瘪,回到家里跟众兄妹一起辱骂四娘不近人情,连李氏都觉得四娘有些过分了。
事实上,四娘也不过是过过嘴瘾,众兄妹欺辱四娘夫妻多年,四娘讽刺几句也算是找个平衡,又算得了什么呢,事后还是把二郎的官司摆平了,保住了二郎的性命。
再说三娘和李氏,当年只有他们对四娘程生礼待有加,所以后来程生也对三娘超出常规的报答,李氏一生无儿,程生更是将她视作母亲,为她养老送终。

06

小结

四娘实在是一个太过讨喜的女子,鲁迅先生说“唯沉默是最高的蔑视”,四娘把这句话一以贯之,无论旁人如何,自己都保持沉默,只在最后大郎求助时,才略加“报复”,她的智慧与隐忍,像极了《聊斋》中大多数篇目对狐狸的描写,蒲松龄给四娘以“胡”为姓,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呢?
《胡四娘》写了一个家族的故事,胡公的长远眼光、李氏的善良、二娘赌眼后的尴尬、三郎婚礼上的窘态、程生考中后众人的转变、大哥求情时的卑微及求情后的原形毕露,无不是对世间百态的揭露,也许是蒲松龄一生清苦,见惯了世间太多的浅薄人情,所以他笔下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总是十分传神,两次家庭宴会(胡公生日、三郎婚礼),用对比的手法,把家中亲朋兄弟的丑恶嘴脸,写到十二分,可谓写尽人间丑态。

————  / END /  ————

推荐阅读


(0)

相关推荐

  • 《聊斋志异》中的莱阳

    莱阳,现属山东烟台. 莱阳在<聊斋志异>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喷水><抽肠>和名篇<公孙九娘>.其中<喷水>和<公孙九娘>都不算 ...

  • 《聊斋故事》药娘

    郑篠史是汴梁人,客居在 扬州 小金山附近.后来他买下了冶春园遗址,把它整修了一番,楼台亭榭焕然一新,很有观赏价值. 他又在园子里垒了一座假山,引来泉水,开凿了一个水池,水池曲曲弯弯,上面架着小桥供两边 ...

  • 【聊斋拾遗】第十卷十六两的小火烧,十五两的大火烧

    这是一个流传朱仙镇的民间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灶王爷的故事,据老人们说,这是清代中期朱仙镇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彰显了正义,鞭斥了邪恶. 相传:大约是在清道光年间,此时的朱仙镇已是盛名在外,每年来此经商的客 ...

  • 聊斋小故事两篇(一)

    <竖牧> 淄川县有两个牧童,都是十岁,一个叫顾龙,一个叫王森.一天,二人一起去山上放羊,恰巧碰见了个狼窝,狼窝里头有两只小狼,大狼出去觅食了. 由于最近村里经常有牧民丢羊,村民们都怀疑是山 ...

  • 聊斋故事:孙子才与两位美丽狐仙

    沧州有个叫孙子才的人,为人忠厚老实,不善言语,三十岁了还没娶妻,一家人为他操碎了心. 一天夜里,突然有两个美女带到孙子才的房中,一位身穿白衣,一位身穿黄衣,体态优雅,都是绝色佳人. 孙子才看得神魂颠倒 ...

  • 聊斋故事|九尾狐玉娇公主:逃婚流落人间为救朋友无奈自残命垂危

    明朝正德年间,有一只叫玉娇的九尾狐,她是琅琊山深处的一个九尾狐家族的公主,为了重振九尾狐族的辉煌,她刚出生就被许配给白狐族的皇子阿锋,虽然白狐族的血统不如九尾狐高贵,可胜在数量占优,九尾狐族不得不采取 ...

  • UC头条:两则聊斋故事被记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纪传体断代史书<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所著,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 ...

  • 【杜治才】《红楼》《聊斋》两必读

    文\杜治才 <红楼><聊斋>两必读 我认为,人一生中有两本书一定是要读的,一本是<红楼梦>,一本是<聊斋>.这里强调一下,是读而不是看,看书大家都知道多 ...

  • 聊斋中白莲教两折。

    ​原文 白莲教某者,山西人,忘其姓名,大约徐鸿儒之徒(1).左道惑众(2),慕其术者多师之. 某一日将他往,堂中置一盆,又一盆覆之,嘱门人坐守,戒勿启视.去后,门人启之,视盆贮清水,水上编草为舟,帆樯 ...

  • 聊斋故事:儿子考中进士,两父子娶狐仙做妻子,狐仙的手段太厉害

    狐仙虽然是异类,比有的人还要善良,实在令人感动 01 封凡是太原的世家子弟,十五岁就进入书馆读书.和书馆相隔有一个巷子,对面就是刘太史的宅院. 早上起来,封凡前往书馆,看见一个女子站在门口,那个女子端 ...

  • 【歌曲】聊斋之花姑子》插曲《两两相望》,经典鬼怪剧,回忆满满!

    分类:天籁美歌拈朵微笑的花 想一番人世变换到头来输赢又何妨日与夜互消长 富与贵难久长今朝的容颜老于昨晚眉间放一字宽 看一段人世风光谁不是把悲喜在尝海连天走不完 恩怨难计算昨日非今日该忘浪滔滔 人渺渺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