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品味王才干作品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用文字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有温暖的平台
【作者小传】王才干,“70后”,水浒摇篮、板桥故里之兴化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入选“中国诗坛实力诗人”、“中国实力诗人”名录。
【编者按】我和王才干老师打交道好多年了,他为人正直,特别是他的作品,干净,轻巧和空灵,读了后总给人留下洗涤和沉思。实力型的诗人几乎都明白,一首诗,作者相对有了娴熟的技巧外,超人的诗语和内涵的思想才能提升或拉升作品的高度。王才干老师曾经参加过中国诗歌报首届诗歌学习班并主持过中国诗歌报江苏工作室,在他负责期间,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对作品的掌控和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严到每期仅仅甄选十首八首,这是我们心照不宣的理解和扶持。作品即人品,人品即心品,从这个侧面,就不难得出,他这几年卧薪尝胆,人不“飘”,一路品味和学习掌握诗歌创作,才有了今天创作上自己的风格。诗歌有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毫无疑问,这才是真正的作家诗人。(海底月)
静物
文/王才干
快一年了。楼梯口的窗户边
放着一只竹篮――
灰黄,斑驳,静穆,
安详如悄悄远逝的时间。
靠走道的一侧写有
一个人的名字:粗黑,古朴。
――一个让他的妻子
足够思念半辈子的名字。
竹篮和名字
在昏黄的楼道灯下谈着话。
她在聆听,也在生活的波涛里
站成一座岛屿……
名字
文/王才干
暖风不紧不慢地
讲述着昨天的气候,今日的清明。
菜花黄得入词――
一尘不染中,尽显绰约。
一个人的名字
镌刻于心,芬芳于世。
作为家族一员,他值得欣慰。
而他问询乡邻有无米粮的故事,
同样让一尘不染的岁月欣慰。
如今,还有几位
在这滚滚红尘中,名字
永不褪色。
相信
文/王才干
一只鸟雀喳地
离开了时间。
一杯春天醉倒在
麦苗渐渐苏醒的路上。
一个词不幸被派遣,在异国他乡
重新组织有生力量。
一些人越走越远,却距离故事
越来越近。
一面镜子破了,缘于
里面的人动了手脚。
一条路越来越陡峭,只能靠
来路不明的雪花抚平。
白天不懂夜的黑
文/王才干
黑夜的涛声,渐行渐远渐弱。
一位老太太
背着干瘪的塑料袋,
踩着微弱的月影、星光,
扶着心中的船舷栏杆,
缓缓走近――
小区那只未完全睡醒的垃圾桶,
弯腰、憋气,
头悬空尽力伸向桶底,
用枯瘦的手打捞着,就像
打捞着泰坦尼克号的
那颗“海洋之星”。
这是小区的第n个……
这里是我们共同的
泰坦尼克号,甚至北大西洋。
几个伸缩,几番折腾,
最后能装进塑料袋里的,
所剩无几。
她完全掉进了
汪洋一片的
失望,和恐慌。
小雪:把每一个平常镀亮
文/王才干
――来自
时间深处的力。
用微弱的手掌
推翻层层的冻土,和
依附的粗俗,零碎,
甚至渐渐风化的尸骨。
重新用雪的覆盖、渗透,
扭转零度以下的建构。
隆隆驶过的有地铁,报刊亭,
也有废纸,旧句子。
雪在继续微小,细腻,
深刻,彻骨……
雾
文/王才干
多少章节
在沾衣欲湿中
缥缈,虚构。
小心翼翼地试探、渗透。
每个句子都眼含泪水。
卷土重来的还有
屋檐上的月光,猫脚,和
越来越老的瓦松。
一切,都在悬空。
一切,都会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