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伙打造出家庭芯片工厂!溅射、氧化、光刻、蚀刻、绑定、封装全包括!高中时期就制出集成放大器,目前工艺已达10微米
据Sam Zeloof介绍,为了打造自己的芯片工厂,自 2016 年 10 月以来,就一直在积累相关设备。2017年家庭芯片工厂初步建成。
家庭芯片工厂
随后Sam Zeloof开始了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研究,先从FET器件做起,然后在2018年高三器件做出了第一个第一个自制集成电路—Z1放大器。Z1 有 6 个晶体管,是开发所有工艺和设备的绝佳测试芯片。
制造NMOS管
现在Sam Zeloof已经是一名大四学生,对于硅工艺有一些更多的认识与改进。在此基础上,Sam 做出了Z2芯片,该芯片 有 100 个晶体管,采用 10µm多晶硅栅极工艺——与英特尔的第一款处理器技术相同。Sam介绍,该芯片是一个简单的 10×10 晶体管阵列,用于测试、表征和调整过程,但这是向更先进的 DIY 计算机芯片迈出的一大步。Intel 4004 有 2,200 个晶体管,Sam表示已经在同一块硅片上制造出 1,200 个晶体管。
在作者的博客上(http://sam.zeloof.xyz)详细介绍了家庭芯片工厂诸多细节,以及各款芯片的设计制造过程。
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下作者在2018年高三期间设计和制作第一款集成电路的详细过程及方法。
前言
我很高兴地宣布第一个自制集成电路的细节,并分享这个项目在过去一年里带给我的旅程。我希望我的成功能激励他人并帮助开启家用芯片制造的革命。当我开始这个项目时,我不知道自己进入了什么领域,但最终我在物理、化学、光学、电子学和许多其他领域学到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
设计
我设计Z1放大器是为了寻找一个简单的芯片来测试和调整我的工艺。在MagicVLSI中完成了4个掩模的PMOS工艺(有源/掺杂区、栅极氧化物、接触窗口和顶部金属)的布局。就避免离子污染而言,PMOS 比 NMOS 更具优势,这使其能够在车库中制造。掩模被设计成16:9的长宽比,便于投影光刻。
最初的芯片栅极尺寸约为 175μm(目前FET 栅极长度(特征尺寸)已减小到 <5μm,(1975 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了器件性能。),每个放大器部分(中间和右侧)包含 3 个晶体管(2 个用于长尾差分对,一个用作电流源/负载电阻器),这意味着 IC 上总共有 6 个 FET。IC 的左侧部分包含电阻器、电容器、二极管和其他用于表征制造过程的测试功能。差分对的每个节点都连接到引线框架上的一个单独引脚,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分析,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外部偏置。
制造
制造这种芯片需要66个独立的制造步骤,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2个小时。制程良率可高达80%。
家用芯片制造化学工作台如下图所示,基本上包括制造 IC 所需的一切,除了真空室和光刻设备。
在水蒸气环境中(湿式氧化),现场的氧化物被热增长到5000-8000Å的厚度。人们可以考虑在此步骤中把去离子水与百分之几的盐酸混合。氯化物原子有助于获取和固定离子污染物,据说还能使生长率提高5-7%。再加上我正在制造PMOS器件而不是NMOS,这些都给污染控制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并允许在车库里制造出性能良好的器件。
光刻工艺细节
有源区掩模用我的Mark IV 无掩模光刻步进机在 365nm UV 下曝光, 图案在 TMAH 或 KOH 溶液中显影,具体取决于抗蚀剂。
然后对栅氧化层和接触层重复上述构图步骤两次。栅极氧化物必须比场氧化物薄得多(<~750Å),因此源极/漏极之间的区域被蚀刻掉,并且在那里生长更薄的氧化物。然后,由于整个晶片在掺杂步骤中已被氧化,因此必须蚀刻金属层的接触窗以与源/漏掺杂区连接。
测试
2018年时我还没有焊线机,所以当时我的测试仅限于用锋利的镊子手动探测晶圆或使用倒装芯片板(难以对齐)将其连接到曲线跟踪器。还对差分放大器进行了经验在线测试以验证操作。
二极管IV曲线
PMOS Id / Vds 曲线
正如您在上面的 PMOS FET Id 与 Vds 曲线中所见,芯片之间存在大量差异,同一天制造的器件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特性。以-1V Vgs 增量进行 5 条迹线需要大约 -8V 的体/衬底偏置来克服固定电荷(栅极下捕获的正杂质离子)和栅极区域中的晶格缺陷,并产生预期的图形。
该芯片还可以连接为 3 级环形振荡器,这是对新 IC 制造工艺的经典测试:
通过探测或引线键合,可以轻松且可重复地测试芯片。
还可以演示开关和差分放大器特性。右侧的轨迹显示了配置为全差分放大器的芯片输出,将 1kHz 和 50kHz 正弦波混合(相加/相减)在一起。
要测试的最后一个特性是低泄漏、完全绝缘的栅极,这是真正MOSFET 操作的主要要求之一。如您所见,我能够为器件的栅极充电并通过我的指尖通过高阻抗连接将其打开,并且FET 的 1, 0 状态由于电荷留在栅极上而“锁定” FET 并且没有消散路径。
很久以前,一些放大器受到"爆米花 "或爆裂噪声的困扰,人们认为这是由半导体内部缺陷的随机事件引起的。这表现为输出中巨大的阶跃脉冲变化,由于材料纯度和加工清洁度的提高,在现代集成电路中几乎已经消除了。然而,我做的一些器件表现出大量的爆米花噪声,如下图视频所示(差分对中的噪声在范围上被放大,零输入产生数百毫伏的输出)。关于这种类型的噪声,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一位工程师在提到MAX9776时说的:"你可以用青蛙腿和秒表来测量它。"我的显然属于这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