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贤妻

历史故事新编-43


家有贤妻

/墨吟 夏天

大家都对关汉卿(1220-1300)的戏剧创作赞不绝口,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关汉卿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他妻子万贞儿所做的无私奉献。

贞儿出身于名门,知书达理,文才不在关汉卿之下,与关汉卿结婚后,定居在京城大都(今北京)市郊一个破旧的院落里。他们养育了二子一女三个孩子。

关汉卿虽说已为人夫、为人父,但他始终不改自己的生活方式,依然每天早出晚归,访察民间疾苦,结交梨园朋友,与一些女戏子关系暧昧。他公开向妻子宣示:“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写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的牙、瘤了我的腿、折了我的手、天赐我这般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除却是阎王亲自来唤,小鬼亲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幽冥,天哪!那期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

贞儿知道,写剧本是丈夫的命,他这样做,都是为了积累生活,收集素材,以便写出更具特色的杂剧来,即便耳闻某些绯闻,她也认了。她对丈夫说:“行啦,行啦,你真是我的冤家呀!既然阎王和小鬼也不能把你拉回头,我还有什么办法?”

关汉卿的杂剧一部又一部写出来了,但那时既没有稿费,也没有版税,家里的生活越来越清苦,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脱下单衣愁寒衣。贞儿毫无怨言,她靠替人做针线贴补家用,将自己的绸缎裙子改成童装,算是给女儿的新衣。他们住的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她在梧桐树下开垦出一片荒地,种上各色蔬菜,还栽下两棵葡萄,请人搭个葡萄架。葡萄成熟的季节,串串葡萄垂挂在葡萄架下,香飘庭院。有丈夫创作的成果,有三个儿女绕膝戏耍,她感到知足了。

贞儿是关汉卿杂剧第一个读者,她提出的许多修改意见,都被关汉卿认为是真知灼见,悉数采纳。

关汉卿在创作《窦娥冤》时,随着剧情凄凄惨惨戚戚地发展,他悲怆得写不下去。思来想去,最后没有让窦娥死去,安排了先苦后甜的情节,以喜剧结尾。初稿写成,他拿给夫人看。

贞儿仔细阅读,沉吟良久,对丈夫说:“自古戏曲都脱不了先离后合、苦尽甘来的老套,《窦娥冤》何妨以悲剧结尾,而且要让悲情感天动地,这样才不落前人窠臼啊!”

关汉卿受到夫人的启发,顿时来了灵感,一气呵成,将结局写成窦娥在六月天含冤赴刑场,临刑前,窦娥昂首向天,大声发出三个愿望:一要刀起头落,血溅白练;二要六月大雪,覆盖遗体;三要大旱三年,颗粒无收。苍天有眼,这三个愿望都实现了。关汉卿也将剧名改为《惊天动地窦娥冤》。这个杂剧一经上演,轰动全国,经久不衰。

随着贫苦日子的消磨,贞儿的花容月貌渐渐褪色,芊芊素手也变得粗糙起来。而随她陪嫁的黄毛丫头喜儿已出落的亭亭玉立,像一枚成熟的果子香甜诱人。每次喜儿给关汉卿端茶打扇,他都注目不已,露出贪婪的神色。贞儿看在眼里,酸在心里,感到问题严重了。

有一天,贞儿整理丈夫的书房,发现书桌上有他写的一首小令:

鬓鸦,脸霞,屈杀了在陪嫁。规模全似大人家,不在红娘下。巧笑迎人,娓娓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了她,倒却葡萄架。

当天晚上,她轻声问丈夫:“书桌上那首小令是为谁写的?”

关汉卿见妻子点穿他的秘密,干脆直截了当地说:“是为喜儿写的,又当如何?我要纳喜儿为妾!”

贞儿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丈夫在外面已经绯闻不断,她绝不能容忍家中出现小三儿。夫妻二人激烈争吵起来,不欢而散。一连几个月,二人互不理睬。贞儿等待着丈夫回心转意,前来赔情,但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动静。她终于憋不住了,写好一首打油诗,让喜儿送去给关汉卿:

闻君偷看美人图,不似关羽大丈夫。

金屋若将阿娇贮,为君喝彻醋葫芦。

关汉卿看到这首诗,知道夫人可以容忍他在外面寻花问柳,却绝不同意他纳妾。夫人为了操持这个家,为了支持他创作杂剧,付出太多太多,毕竟夫妻情深似海啊!他心软了,慢慢步入卧室,向妻子表示,再也不会有纳妾的念头了。

不久,杂剧《救风尘》脱稿,这一回关汉卿边唱边做,将全剧演给贞儿看。唱词中有这样一段:

我想这姻缘匹配,少一时一刻强难为。如何可意,怎地相知?怕不便脚踏着脑构成事早,怎知他手拍胸脯悔后迟!寻前程,觅下梢,恰便是黑海也似难寻觅。料的来人心不问,天理难欺。

贞儿感受到丈夫的忏悔,以及对她“黑海也难寻觅”的爱,听着听着,她泪流满面……

夏天墨吟论古今

夏天:在古代,戏剧只是供人们娱乐的消遣品,从编剧到演员,社会地位都很低微,这从关汉卿贫穷的生活里可以窥见一斑。但是出于对杂剧的喜爱,关汉卿成为元代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多才多艺,性格豪放,游遍名山大川,广交朋友,行为放荡不羁。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杂剧,并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散曲,可谓著作等身,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

墨吟:现在国家给文艺工作者很高的待遇和地位,但是许多人却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生活奢靡、精神堕落、丑闻不断,假唱层出不穷,创作胡编乱造。想请此类人等对照前辈古人,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群众的喜爱?待遇与品德是否相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