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讲坛】收废品的杨静山: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杨静山        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他说:“垃圾本身就是资源,垃圾分类是垃圾的资源化的利用。资源本来就是从山上开采下来,现在变成了垃圾,它是资源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垃圾,把它转变成了资源,我们才能少砍山上的树,少开采了山上的资源,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所以说垃圾是一个有价值的矿山,垃圾分类,将会成为未来有效的把垃圾变成矿山的一个工具。

说到垃圾,我们每个人都讨厌,太臭。说到垃圾分类,每个人都有一套他自己认为很成熟的理念。就拿北京为例来讲,北京的四周的垃圾场,已经把我们的北京整个包围了。

我记得在2004年的有一天,我跟我的小孩在小区里面,刚好我的小朋友喝完一个可乐瓶,就当球来踢。那个晚上刚好下雨,可乐瓶一踢也不知道踢到哪里去,然后有一个阿婆问我说:“这个瓶子你们要吗?”我们才发现那个瓶子在那里,我说:“阿婆你要吗?”她说:“你们不要我拿走了。”那我说:“能卖钱吗?”阿婆很直接告诉我说:“能卖多少钱呐!”话题就引开了,我就问说:“阿婆,如果每天你能捡到很多瓶子,那你就发达啦!”阿婆说:“每天在垃圾桶里面翻垃圾,能翻多少个呀。”一个瓶子,说实在的在我们每个人眼里,是不值钱的,一千个、一万个瓶子就很值钱的。

城市里面以广州为例,2000多万人口,每天有2.2万吨的垃圾,运到填埋焚烧厂,一年政府花了几十亿去处理,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垃圾,变成为资源,我想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很让人心动。

但是我们也得去了解它,我那时候刚好家里有点事情,我就闲在广州,每天我就开着车,去离我家很远的小区,我去了解一下,到底这些垃圾能卖多少钱,能储存多少量。每天早上我就跟着收卖佬,坐在小区门口,我不知道北京有没有收卖佬,反正就是一顶草帽,一个秤,一个三轮车,就成了我的伙伴。小区里面有人要卖废品的话,我都会上门去收废品。

收废品的过程中,有一个男主人就告诉我,他说:“小伙子能不能,每个星期六星期天来收,免得你那么辛苦。”我说:“可以,但是我跟你们住户不熟。”这个男主人就问我:“你们要什么东西?”我那个时候是新兵,我根本也不知道我们住家到底有多少种类,多少数量的垃圾能储存起来。

那天晚上我就跟我太太讲,我说:“以前我学计算机的,现在要搞垃圾,不知道你赞不赞成?”我老婆看了一眼我,她说:“这个也不错,我觉得未来垃圾肯定是一个大家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就开始每天晚上,在我住家的小区里,偷偷去捡人家丢出来的垃圾袋,然后我把它分类,并且拿一个小秤砣把它秤重。我记得,我做了将近一个月的实验,我看完我的报告,我这样说了一句话:

第一,很多垃圾是我们花钱买回来的,完全是可以变成有价值的东西的;

第二,我们现在如果干湿一分开,很多垃圾完全不用去填埋焚烧厂,直接可以到我们的工厂去;

第三,在我每天取的垃圾袋里面,有很多是我们住家浪费的东西。

这三点,让我心里是很难受,因为我们天天在喊垃圾围城,我们在天天喊垃圾很臭,实际上有45%的垃圾是无机物,它根本不臭。而造成今天垃圾的围城,跟造成垃圾很臭的本身,就是我们人自己产生的。这个事情总是让我感觉到,它会是一个本钱很低的生意。

于是我开始组织了三个小伙子,我说我们现在要来做一个实验,我也不知道这个生意能做不能做。于是我们就开始在我们的小区里面,说动大家把旧衣服收出来,这事居委会也帮了我们的忙。没有想到我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从参与的家庭的数量,跟收到旧衣服的重量,都在一步一步提升。

提升过程中,有一个阿婆就问,她说:“小杨,小杨,你收了这些衣服去干什么?”我说:“我拿去处理。”她说:“以前我们拿旧衣服,是送给山区的人,你现在是拿去处理,我们都不知道你们怎么处理的,你能不能告诉我们,这些衣服去了哪里,如果你告诉了我们,那我们可能大家更会愿意帮你做。”这个时候我就告诉她:“牛仔裤可以做再生棉,塑料衣服是可以回收的……”一样一样把阿婆说通了,阿婆过了不到两天,阿婆就给我们做了一个手抄报,手抄报上面告诉了我们收的衣服去哪里。

慢慢我们就获得了社区老百姓的好感,这时候我们也在小区里面,在我们的衣服桶旁边,也搞了一个宣传栏。旧衣服一个星期,我们都能收到一吨多的。这一吨多的衣服,让我这个收的人心里很舒服,因为我看到我的劳动成果,我也更看到,老百姓三斤五斤十几斤拿过来,他们也看到,我把这些旧衣服收集起来,让旧衣服去了应该去的地方,他们也觉得体现他们的价值。

那年春节我回家,那时候我父亲开玩笑讲说:“你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你去做垃圾干什么?”我傻傻笑,我说:“老爸,你搞水土保持的,我搞个垃圾分类也是一样,为环境服务,做点环境的生意不行啊?”我父亲笑笑讲:“这个事情是可以做,但是你必须要有坚持,必须要有恒心,这个事情是有一定的漫长的路的。所以在做这个事情过程,你必须有绣花心,也要有老虎劲,你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当时我就给我父亲说:“我只是尝试,我也不敢说这个事情就能否成功。”说来说去一切都在于能否行。

我们闽南人有个爱拼才会赢的信念。

于是2008年我就成立了,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我当时招的不像在座都是年轻人,大家看到全部是年纪40 50的。我们有了收衣服的经验后,我们开始报纸、木材、玻璃、塑料,样样我们都开始收。在这个期间,最特别是玻璃瓶,我相信在座的都很清晰,在北京肯定玻璃瓶是没地方放的,我们一开始我们也不收的。后来有一个阿婆这样告诉我,她说:“酱油瓶、醋瓶你们收不收?”我说:“我们不收。”她说:“它也是可以卖钱的。”我说:“酱油瓶是不是很重,阿婆告诉我,她说:“其实你们可以像衣服一样,储存起来,然后我们到了一定时间再交出来,也没问题。”阿婆这样一说,让我们的整个团队就预感到:任何垃圾都要回收,老百姓才会对你有信任,这个事情老百姓的支持度才会高。

我们在东湖街,基本上就什么都收,甚至是包括我们在座所扔的电池、灯泡,我们都全部回收了。回收的过程中,由于我们是本地人在做服务的队伍,所以老百姓的回收支持率很高。过了一段时间,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多,小区的管理人员,都不让我们进去了,他们说我们是利用大家这种对环境的爱心来迫使他们去收集废品。小区不让我们进去,我们的整个公司的收废品量开始在下滑了,我们公司陷入了低谷。这时候我们公司包括我在内,只留下了四个人。

当时我们就开始做产业的考虑,因为我们在一个矿泉水瓶,我们看到价值。老百姓的垃圾分类的参与,让我们看到商机的可行性。但是我们还找不到我们在小区的角色,我们能否跟老百姓,能否跟社区服务管理,能否跟街道的配合,我们当时还找不到定位。

在这个公司没生意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一直在进行,跟学校的配合。在和学校的配合过程中,他们一个月都会举行一次活动,捐了很多废品,我们又把这些废品卖出的钱,当做善款捐给白内障患者。这种行动一次又一次活动的开展,让很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里传播开,垃圾分类能做很多好事。但做这个好事过程中,是否能成为商业价值,说真的这是一直在我们整个团队里面,放不下这个话题。

2014年我们分类得开始到了西村,重新在一个街道里面开始了整个街道的运营。我们形成了一整套非常清晰的跟街道、跟小区、跟住户的工作流程。我们设立促进中心,促进中心承接街道的服务,然后到各集团单位,到各学校,到各餐饮店,去督促跟帮助他们,如何做垃圾分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完成了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就是我们找到了我们在社区的角色和位置。因为到现在大家都认为,垃圾分类这是做好事,这是做环保的好事情,这是一个公益的事情。但是我们分类得在西村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找到了它一个盈利的模式。

老百姓把木材,把衣服,把有害垃圾,交给我们,我们给他很微薄的一分钱,两分钱,三分钱。我们再运去处理厂卖掉,处理厂给我们一定的利益,我们获得了微弱的利润,但是在街道,给我们相应的补贴情况下,我们就完成了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

在西村的垃圾分类过程中,我们拿了三年的数据,2016年,废旧玻璃是102吨,2017年是121吨,2018年是164.7吨;废旧木材大家看得更清晰,858.63吨,到了2018年是1251吨。这些数据不经意就会告诉我们,实际上在生活中,我们丢弃了很多东西。特别是有的人,家里在装修的时候,会扔掉大量的木材。还有大家现在对环境的爱护都很热心了,可是你们有没有感受到,在你的身边甚至电池、灯管,都没人收?而我们在西村,就单单一个电池, 2016年是2799斤,到了2018年是2800多斤。

我们在西村在一个街道里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从没有量到有量,从没有价值到有价值,这时候我们团队看到了,它不是公益,它不是纯粹的垃圾,它是一个有价值的矿山。有价值的矿山能不能开采,还有待于我们大家的努力。

所以我们在做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给我们一个体会:垃圾本身就是资源,垃圾分类是垃圾的资源化的利用。它本来就从山上开采下来,变成了垃圾,它是一种资源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现在我们充分利用了垃圾,把它转变成了资源,相比较而言,我们就少砍了山上的树,少开采了山上的资源,所以垃圾分类,将会成为未来有效的把垃圾变成矿山的一个工具。我们的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特大的废弃物的工厂,这个工厂就是未来的矿山,这种矿山将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以往相关视频,请点击图片查看】

【CC演讲】黄小山:垃圾的高大尚

【CC演讲】蒋晓云:重金属污染治理:从“西医”到“中医”

【CC演讲】廖晓义:西行东归环保路

【CC演讲】杨勇:为中国找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