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 || 佛渡有缘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佛渡有缘人》

作者|刘锋(陕西洛南)

  当我写下这五个字的时候,已近子夜,然我却无一丝睡意,仍觉有一些事没有做,又翻开***所讲的《了凡四训》,看了几页,便想起了我的一位朋友,她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却未曾谋面,至少在做此文之前。

  朋友是信佛的,只能用信字来说,因为她每天还要做很多事,忙公司,忙家里,忙她的朋友。而从她的网页上的空间所著述的文章里读到,她的朋友甚多,并都有所成就,而此刻的我只能称她为朋友,因为虽然同岁,但却未有她如此般光彩艳丽,英气逼人。我是在谋生计,而她早已超然也,并在一次电话中称有退隐之意,我却未敢。

  时光如水。记得那是2010年的七八月间,我从一家公司辞职后无事可干,刚巧她的公司招聘文秘人员,我慕名前往,带着未知的心情走进第五层楼的办公室。这么些年来自己除了在一家公司作过几年小小的财务并在闲暇之余爱好写作和看了有关办公室档案文秘的工作资料,实在不敢称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工作简历很少,除有一册两年前出版的散文集外再无它物可以证明自己有怎样的实力。在等待最后消息的同时,一个朋友推荐我做了另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在此期间,我偶然收到一条短信,是关于读我散文的感受,寥寥数语,却质朴感人,我从中看出此人文学修养颇高,功底颇厚,尤其是末尾注明的廖钰二字,更让人猜出她的不凡,名字乃人性格也。而此时我并未知道她是我曾经应聘的那家公司的老总。

  以后的日子她忙洛南的工程项目,我做那家公司的小小职员,逢年过节,总送上淡淡的问候,而她所传递的总是充满禅意的祝福:

  每日说一些欢喜的话,每日做一些利众的事,每日读一些益智的书,每日渡一些有缘的人,人生一半在自己,另外一半随自然……

  对自己好点,这一生不是很长,对身边人好点,下辈子不一定还能遇上……

人生在世,恩德相继,滴水情深,涌泉厚谊。施恩于人,手留余香,受恩于人,铭记在心……

  珍惜,珍重,珍藏,真善美,友情持恒久,缘分亦绵绵……

  淡名利,淡世绘,淡荣辱,淡诱惑,虽无蝶来,清香依旧。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更需要一份淡泊的心境,谢绝繁华,回归简朴,淡定从容,笑对人生……

  懂云的飘浮,懂花的清心,懂天空的情怀,懂星月的思念,喜欢云淡风轻的心情,钟情拈花微笑的表情……

  ……

  太多了,太多了,充满智慧的话让我真的好感动,而这些看似平淡的语言,却分明隐藏着佛意中深深的禅味!因为在好几年前我就喜欢读台湾林清玄先生的那充满佛意禅味的散文,并从网上下载过好多。由此可见佛文化中的禅味不仅博大精深,而且余味悠长。并且也不是人们传说中的那么神秘,那么不可探究。而佛理中的智慧都是蕴藏在简单的生活之中啊。它只是在检阅着一个人的悟性。其实,就是缘,缘到,则悟性开。

  我是一个俗人,只是在有时间的时候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去探究一些与生命有关的感悟,我只是觉得佛文化在所有探讨的生命氛围里有一种独特。据传在灵山会上,世尊拈起一支金色波罗花示众,百万人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心文字,教外别传。这便是‘以心传心’的特色,这便是‘拈花微笑’所独有的魅力!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懂啊!都可参悟啊!

  正由于寥君用一颗单纯而诚恳的菩提心去做事,去交友,才会让人觉得虽居高位却并非难交。而我也只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才从她的同事中得知她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而她却一直并未因自己是一个老总的身份而不屑与我这个给别人打工的人交往。佛家云:众生平等。而在她眼里和心里,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平等,而且是关爱。由此,我想到了那一朵莲花。

  佛陀曾说:情感是由过去的缘分与今世的怜爱而产生,宛如莲花是由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所孕育。是的,过去的缘分是水,今生的怜爱是泥土,然后开出了慈悲的莲花。而廖钰君正是坐在莲花之上的菩萨啊。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勤灌菩提树,佛度有缘人。

  一朵洁白的莲花,一位内心充满慈爱的女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愿吉祥和平安相伴,而用智慧和爱播撒幸福的花种的人,她那座美丽的花园啊,将盛开在明媚的尘世间!

作者简介
 刘锋

刘锋,笔名柳枫,望月楼主,陕西洛南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会员。现供职于洛南时代领域华阳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出版作品有《月亮里面有棵树》、《草尖上的泪珠》、《轻轻给你说》、《浮嚣中的一片净土》及主编鹿池川文丛《鹿池夜月明》。作品散见于《商洛日报》、《商洛诗歌》、《青年作家》、《消费者导报》、《中国粮油市场报》等。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