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咬一口,发病就是死亡,为什么我们无法攻克狂犬病?

狂犬病的恐怖之处,在于有时候轻轻被咬一口,稍微破点皮,其他啥事都没有。

谁知,几年之后,当事情都快被遗忘的时候,突然发病。只要发病,基本可以说是必死无疑。

科学来说,狂犬病发作后,死亡率接近于100%。

为什么说是接近于,而不是确定100%?

可以这么理解,并不是所有患者在狂犬病发病后死亡,也有例外。

截止到2019年,全球只有29人,在出现症状后还活着。

但是幸存者的治疗方案,成功率很低,是不可复制推广的。以目前的医疗水平,狂犬病可以在发作前打疫苗预防,如果发病,是无法治愈的。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只存在于哺乳动物中。

每年全球有56000人因狂犬病死亡,大约有40%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而大约95%的死亡发生在亚洲和非洲。

在印度,每年有超过20000人因狂犬病死亡,是狂犬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占35%。

一般来说,狂犬病是通过感染动物咬伤或者抓伤来传播的,有时候,唾液传播也极为关键。

典型案例就是,有一小男孩先被一只狗咬伤,但并未发病,后来伤口被另一只狗舔舐,最后狂犬病发作死亡。

狂犬病的传播,狗不是唯一的元凶,野外的狼、浣熊、臭鼬、蝙蝠和狐狸等野生动物,也会传播,只不过,狗的传播更多而已,因此背负了更多的骂名。

为什么狂犬病的致死率这么高?发病机制是关键。

狂犬病毒含有5种蛋白,每一种蛋白都能和神经递质,也就是乙酰胆碱结合,因此狂犬病毒具有噬神经性。

病毒并不是随着血液扩散,而是通过神经系统,慢慢向上蔓延入侵,最终到达脑干和小脑的神经元。

众所周知,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而且一旦病毒直冲大脑,大脑失控后,机体会出现各种障碍,包括免疫力自我毁灭、极度兴奋、性情爆裂、恐水、吞咽困难等症状,最终因为机体失调而死亡。

为了能快速传播,病毒控制并渗透进入唾液,因此患病的生物会狂流口水,甚至很喜欢咬人,只是为了将病毒散播出去。

病毒的路径是:伤口—伤口肌细胞—细胞神经—向周围神经扩散—到达大脑。

从路径来看,狂犬病的发病是有潜伏期的,因为病毒的复制需要时间,扩散需要时间。

潜伏期的长短不一,一般是3个月,也有可能是几年。时间长短和伤口的位置、深浅等因素有关。

一旦发病,留给患者的时间只有10天左右。

首先,会出现类似病毒性感冒的症状;

其次,患者会出现怕风、恐水等状况,而且极度兴奋。电视作品中,得狂犬的人发狂发疯,到处咬人,一般出现在这个阶段;

最后阶段,患者反而是非常平静的,而他们即将面对的,就是死亡。

如何治疗狂犬病?

没有治疗方案,但是,可以在病毒侵入神经之前加强免疫,进行干预,就是我们常说的打疫苗。

疫苗是巴斯德在1885年研制出来的,最初的疫苗是从受感染的兔子身上采集的,当时有一个9岁男孩被疯狗咬了,就被注射了这种疫苗,结果显示,疫苗起效果了。

除了在发病前接种疫苗,还有其他疗法,也成功救活了狂犬病患者,密尔瓦基疗法就是其中一种。

2004年,一名15岁的高中生被蝙蝠咬伤后,出现高烧、痉挛、语无伦次等症状,小罗德尼·威洛比医生采取了这种实验性的治疗方案:

首先,用药物诱导病人进入昏迷状态,将病人的大脑损伤降到最低,为生命争取时间;

其次,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来提高机体免疫力。

双管齐下,奇迹就出现了,患者的免疫系统再次复苏运作,最终战胜狂犬病毒。

密尔瓦基疗法的成功,是不是意味着狂犬病是可以治愈的?

并不是。因为在接下来的几十次实验中,只有极个别治愈了。

能治愈的,基本是一些病毒入侵并不是很严重那种。

截止到2019年,总共有30例发病后治愈的案例,其中有1例在医院是存活的,但最终还是死亡。

活下来的29例中,大部分是通过最高水平的重症监护治疗存活下来的,通过密尔瓦基疗法存活的,只有2例。

最为关键的是,这29个幸运儿中,4人是完全恢复,其他均留下了轻度、中度或者严重后遗症。

总的来说,狂犬病致死率这么高,和以下几点有关:

1、狂犬病毒会攻击神经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出现障碍,甚至会控制免疫系统为自己服务,最终导致病毒不可控。

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治疗狂犬病的办法。

2、神经细胞一旦受损,是无法再修复的;

3、侥幸心理。

因为狂犬病毒有潜伏期,刚开始不会出现很严重的症状,而且被咬了,也不是百分百会发病。

发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咬你的动物是患病的;二是被咬后,病毒进入了你的体内。

即使是患病的动物咬你,也是有可能不发病的,只是概率很小。

因此很多人被咬后,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就存在侥幸心理。

最后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是能攻克狂犬病的。

就以数据来看,截止到2016年,发病后存活的人只有14个,到2019年,发病存活的,就有29人了。

虽然很艰难,但希望还是有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