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进出口数据,释放什么投资信号?
最新12月出口数据公布,出口同比(美元计价)增长18.1%,保持强劲,进口同比(美元计价)增长6.5%,较上月小幅抬升,一进一出,12月货物的出口顺差是782亿美元。
再来看全年出口数据,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比2019年增长1.9%,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高于 2019年的0.5%;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2020年全年的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长27.4%。
一方面核心是出口增加,另一方面是进口降低,究其原因如下:
(1)出口增加,释放什么信号?
出口数据看,生活物资出口高于工业品,可见此次出口数据是因为疫情影响的原因,导致国外供给不足。出口额中,粗略来看2020年下半年对美出口的数据基本占到了整体出口数据的1/3,其原因还是因为疫情后,美国发放救济金使得美国需求很强,强劲的需求还导致了集装箱非常紧张,而且主要是美东和美西航线紧张。这就意味着,如果拜登上台,推出新一轮的财政刺激方案,那么需求将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强(600美金/周提升到2000美金/周),届时需求>供给或许会持续,不仅利好国内消费品,而且利好运输业特别是跨境电商,船运。
以上的预判,从此次出口数据的区域分布也能侧面说明,比如说广东和江苏的出口数据就比较疲软,但是山东和浙江的出口就很强,主要因为商品品类不同,比如山东和浙江侧重于生活品(家电+纺织品),但是广东就侧重于工业品,特别是加工业,这些产业在2018年后加速转移到越南等地,越南的出口数据就相当不错。当然,浙江的跨境电商是很不错的,这些都加强了区域性出口数据的增长。
我还了解到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就是中国的出口数据>美国的进口数据,统计口径上虽然有一定差异,但是考虑到老美对中国进口最近两年严苛统计的态度,还是可以看出,贸易关税让很多美国进口商通过技术手段绕开了进口统计,可见关税是影响需求的很大的一个门槛。
总的来说,疫情过后,美国高度依赖中国的生活产品的出口,如果拜登上台,期待其刺激计划的推进,以及贸易关税的取消。
另外,从出口同比数据看,中国对欧美的出口同比增长还是比较缓慢,对东南亚,香港日本等的出口非常大,还记得RCEP吗?这估计会是疫情后中国对外出口非常强的未来增长趋势,相当利好跨境电商,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消费品牌出海。
综上来看,出口数据提醒了我们,第一要关注跨境电商,第二要关注品牌出海,第三要关注拜登上台后关于贸易税收以及刺激法案的推出。
(2)进口数据收窄,释放什么信号?
12月进口同比(美元计价)增长6.5%,较上月小幅抬升。2020年全年,我国进口总额下降1.6%,连续第二年萎缩。
首先看商品的影响,上半年看,中国并未采取强刺激措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没有那么强,另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油价)走弱降低了进口原材料的价值,拖累了进口。当然,这些都是经济上的影响,还有政治上的影响,比如限制了澳大利亚煤炭进口等。
其次看服务逆差的影响,2019年,旅行项目逆差占我国服务逆差的比例高达 85%。疫情之后,出国旅行的需求严重降低,看数据情况,旅行项目逆差由 2019年底的510亿美元缩窄至2020年二季度的203亿美元,降幅约为 50%,三季度虽反弹至 286 亿美元, 但仍处于近几年来的低位。
其他两个类目“运输项目”逆差也有所收窄,“除旅行和运输以外项目”的顺差则小幅下降。总体来看,旅行减少才是服务逆差降低的核心。
疫情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从目前预测数据上看,2021年夏天,高等收入国家接种疫苗实现全体免疫,中低收入国家实现群体免疫可能最快也要到2022年年中,这就意味着这两年出国旅行的需求大概率还是会被压制。
然而,这两年刚好是国内旅行以及国内线下项目有机会的两年,从运输上看也是国内小航线的机会,特别是很多地方城市还未开通航线的城市。
当然,如果疫情结束,海外旅行的需求会不会爆发性增长,这也是未来两年值得观察跟踪的。
看完了进出口数据的分析,总的来说,“内循环”其实已经在现实中推进,中国对外出口中侧重于东南亚、东亚的趋势也已经出现。
如果疫情结束还需要两年,那么这个世界真的会变成我们想象中的G2局面,而那道墙,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疫情吗?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