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丰 | 秋游老林沟
自丹凤县城北行七十多公里,便是与伏牛山相接的蟒岭尽头,有座海拨2085米的玉皇山,在山周围方圆是数万亩原生态、充满神奇的原始森林,“千岩松响,万壑泉鸣”,身临其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的地方,这便是传说中的老林沟。
周末闲来无事,便约三四好友驱车前往,车过峦庄,便进入桃坪境内,顺着溪流北上,沿途山峦起伏,风景秀丽,尽收眼底,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风光,一个个“小村庄”尽抛脑后……
不知不觉中,车行一小石拱桥边,前面水泥路嘎然而止,勉强沿便道行约半小时后,迎面山路崎岖,坎坷不平,因路况不孰,车无法再往前,只好弃车步行。
翻过一座小山头后,就进入了“一年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圣土地――“老林沟”了,只见眼前林木苍翠,像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火辣辣的太阳穿过林隙照在山涧的溪流上,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沿小路步入沟底,身感一丝丝涼气;溪水顺着白石皮橫流,拍打着小浪花,咚咚地流着,清泉倒映着松林,有种“阳光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沿途有五个小水潭,高低错落,潭潭相连,冒着青气,伸手入水,顿感冰冷刺骨,好像是寒冬。走着走着,惊见一大水潭,名黑龙潭,潭水清彻见底,波光粼粼,依稀可见鱼儿游动。听说在山涧的溪流中有一种叫“娃娃鱼”的两栖保护动物,其四肢若如婴儿,其声亦若儿啼,肉鲜味美,可惜我们没见到,真有点遗憾。
沿沟北上,路旁葛藤密如珠网,枯枝纵橫交错,山石、古树、地面皆长满苍苔,树下蕨类植物繁密葱生,林木茂盛,为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绿被,好像是仲夏;沿途路边是一会儿是花苞待放,草儿嫩绿,好像是刚入春;一会儿转过弯又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果实硕硕,好像是深秋。一会儿又遇“石生树”,让你感受生命的顽强,让人震撼。
这里的树木种类繁多,有能叫上名字的,有不认识的,然而,最多的要数松树,相传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赴豫途经此地,亲封“松树飞籽成林”,方有今日之景象。林阴下,有一个宽阔的地方,据说是当时的战区后防办公旧址,一个个小土丘据说是一个个坟墓,一颗颗白皮松像一个个战士,顶天立地站在天地间,守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遥想当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曾经是李先念率领中原主力部队的战地医院,这里曾经发生过上千次反“围剿"的激烈战争,这里如今尚有不少烈士长眠在这林涧高岗。这时、这时、只有这时,我才能深刻体会到先驱们的伟大,中国革命之艰辛,“青山处处埋忠骨",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福,愿先烈们地下安息吧!
经过十里多的攀登,越过“南天门”,爬上“玉皇山”,听说山顶上曾有“玉皇庙”,斗拱、重檐、琉璃瓦,蔚为壮观,而今庙宇全无。唯有一间房大,头朝河南,背座陕西,活像一只青蛙的大石,岿然不动地坐在山间,当地人称“蛤蟆石”,传说能“吐金尿银”。
登上玉皇顶,使人心旷神奕,令人陶醉,这里是白云的国度,是彩霞的家乡。天是那么的蓝,地是那么的绿,心是那么的静。此时你不妨仰面躺下,天做幕,地为床;你不妨任阳光抚摸身驱,任山风轻拂面颊,任白云掠过头颈;你不妨清空思绪,放飞心灵,与天地作一次最亲密的融合,山风吹过,松涛阵阵,你会如神仙般的一切宠辱皆忘,逍遥自在……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天快黑啦,我们回吧”,不知谁喊了一声,我才如梦初醒。夕阳西下,我们一行四人只好原路返回,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老林沟,车在秋风中沿着蟒岭盘山公路缓缓驰行,回到县城己万家灯火了。
2016年10月1日于红枫茶楼
刘志丰,陕西丹凤人, 行政机关工作,业余时间爱好文学创作,发表散文、游记、纪实文学350余篇,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及网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