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

第748天
PERSONAL WORK SUMMARY

今天的话题仍然来自《未来简史》,这本书即使不叫这个名字,一样可以大卖,因为书的内容很经典,每天读的都有很大的新发现。

今天两个自我的概念和丹尼尔 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书中的快思考和慢思考有些类似,不过差别也挺大的。

两个自我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分析,我们现在都知道的是左脑控制右边的身体,他负责一些逻辑运算等;右脑控制的是左边的身体,他负责一些决策类问题。体验自我相对应的是右脑,叙事自我相对应的是左脑。

两种自我在生活中带给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体验自我更倾向于感性,因为是直接思考,他得到的通常是即时的反馈,他反映的是客观的事实。比如把手放进热水中感受到的是热。

叙事自我倾向于用理性思考,他得到的是一种时间段平均值的反馈,更注重的是人赋予其意义。比如把手放进热水中时间越长,感受到温度越温和或者是明明很烫手,说烫一烫杀菌或洗去污点这样的意义就不觉得很烫了。

叙事自我的体验来自是中间峰值和结束后体验的两个平均值,平时健身我们常会要求有放松,第一是生理上的需求,第二是通过休息可以减少练习中带来的痛苦。特别是瑜伽的练习中结束后会有10分钟的冥想,这也是通过叙事自我来让这次练习变得更有意义。

因此两种自我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影响,比如同样是饥饿,如果是为了减肥会心甘情愿,如果是因为贫穷那心理上会比较难过。这是叙事自我的主导。

如果为了减肥的目标决定要挨饿,但是一时没忍住美食的诱惑,这就是体验自我占了主导。

生活中我们很难决定是哪种自我主导,要看当下的环境是否对自己有利,世界上一切意义的存在都是源于叙事自我。当一个人做错了事,他也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或形象他会坚定的错下去,这种现象也很常见。经常的有一种心理活动是既然我吃亏了,那我要在别人身上也要赚回来。

在一定程度上我在瑜伽行业也有这种心理,因为我对这个行业的很多现象都是很不认同的,但花了很多钱去学习,放弃又很可惜。所以我就将就着,又时常在心中给自己“洗脑”,努力寻找在这个行业中的意义,逐渐去适应它。这就是传说的“慢慢的就习惯了”,这也是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刚开始舍不得放弃,但随着投入越多最后就离不开了。

以上的各种反应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都是神经元放电信号,用以前人文主义或宗教主义解释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或者是一种意义。但现在科学发达,在科学家眼里这就不是什么意义。

把手放进热水感觉会很烫,如果改变这个人的神经元放电信号,即时手不放任何物体中,一样能让他感觉到很烫的感觉。也就是说现在人的各种自我感受,完全用科技可以代替。那么也许以后想感受什么样的事情,就可以带上特定的设备改变神经元放电就可以了。

今天的写作环境有点乱,所以写到中间就开始有些水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