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票务平台的花样越来越多了
因为线下电影院票价与网上的差价较大,相信不少喜欢看电影的朋友都更愿意通过各类APP在网上购买电影票,再加上线上购票还能方便的实现一键选片、在线选座、支付等功能,因此也是受到了不少用户的青睐。近日,比达咨询发布的《2017年第1季度中国在线电影票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电影第1季度在线出票量占总出票量的82.0%,在线选座出票量占线上出票的95.6%。
不过,最近有许多小伙伴发现,不管是哪个购票平台,电影票的价格都在逐渐上涨,这种情况无疑将极大的打消用户的消费欲望,但是事实上,与其说电影票变贵了,不如说各家互联网公司的票补变少了。中国电影票房在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在线票务平台的大规模票补,在烧钱抢夺用户的市场竞争初期阶段,各大在线票务平台的低价策略成为了电影市场繁荣不可忽视的部分。
2014年与2015年是中国在线票务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两年,各家对影院渠道的拓展和大规模的票补竞争轮番上演,不惜成本的烧钱也让在线票务市场格局出于大幅波动之中。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仅在2015年,猫眼和微票儿的票补金额就已经在10亿元级别,其它平台的补贴也都高达数亿元,大力度的补贴也养成了用户习惯,使得在线购票占整体购票比例的大幅提升。随着补贴的逐步减少,用户就明显感觉到电影票慢慢变贵了,而这也被认为是导致票房陷入个位数增长的“元凶”。
在比达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显示,猫眼电影、微影时代、淘票票分别以22.96%、19.77%、15.79%的比例占据了在线票务市场将近60%的市场份额,此外百度糯米以8.51%排行第五,对比2016年中国在线电影票市场份额数据,这三家主要的在线票务平台基本将市场带入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
淘票票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背靠阿里影业,拥有阿里在整个电影产业中的资源,未来还将定位于泛娱乐产业营销平台,把自身服务能力逐渐向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开放; 有着腾讯支持的微影时代,资源同样丰富且用户流量巨大,并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在全产业链布局,打造泛娱乐生态圈,并加大了对演出、体育赛事的扶植,进一步巩固其泛娱乐平台的定位。
百度糯米背靠百度,实力也不容小觑,也在布局全产业链,但百度糯米缺乏社交基础,票务市场缺乏优势,在线售票业务相对较少,此外,百度目前内部O2O布局正在调整,其未来走向也尚不明确。经过各大票务平台大规模的补贴促销的退潮后,猫眼电影则以“互联网+电影”综合平台为发展方向,被光线传媒收购以后也补充了自己影业背景资源,参与从上游的投资制作到中间的宣发,以及下游的院线、售票、用户、服务、结算等多个环节。
从平台定位和模式上来看,国内在线票务平台主要分为综合性的电影票务与宣发平台、以及纯交易类的电影票务平台。由于过度依赖票补和大平台导流模式,导致平台用户黏性较低,票补力度的减弱对纯交易类票务平台的市场份额影响尤为明显。非理性竞争阶段告一段落,一方面意味着在线票务平台的竞争开始回到平台间真正的实力较量,同时也代表在线票务市场格局逐渐走向明朗。
对于用户来说,购票便宜就是选择的最根本因素,对线上票务平台没有忠诚度可言,这样也可以看出,各平台的补贴政策并非长久之计。另外,在线售票的利润很低,扣除各项成本费用,仅有不足5%的利润,难以维系平台的长期运营,当市场趋于稳定之时,各电影票务平台需要思考如何留住用户,并找到更加可靠的盈利模式。
从2014年参与宣传,2015年通过联合出品、发行的方式进入电影产业上下游,到2016年更多的主控电影出品发行深入产业链,在线票务平台并不局限于“购票”这种单一的参与形式。而从发展趋势来看,各大平台的发展方向也并不相同,其一是泛娱乐横向布局,增加演出、体育赛事等票务内容,不同种类票务之间可以利用频次单价的互补优势,实现互相引流,实现全娱乐票务布局;第二个方向则是产业链纵向布局,参与到产业链更上游的IP储备、投拍、制作、发行等环节,在向上游延伸的过程中,在线电影票务平台已经或正在融入整个电影产业链,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伴随平台票补的减少和观众观影品味的上升,在线票务平台也从烧钱转入了另一阶段,现在竞争的是电影宣发业务能力、精细化管理运营能力、资源使用效率,仅凭单一环节、单一平台,将难以立足,因此各家票务平台才会纷纷转向全产业链发展。由此可见,未来相关行业都会转向泛娱乐,基于IP的全产业链开发和精细化运营能力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仅靠单一业务只会一败涂地。
另外,从各大在线票务巨头背后所属可以看出,BAT在所有的互联网行业中都有涉足,如今各行业的比拼已经变成了BAT的比拼,在初始阶段烧钱抢占市场是惯例,但想要长远发展,还需要看未来的布局,不知道各位看官更看好谁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