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微信做公益 为啥要用户出力?
小编最近在沉迷养鸡,没错,是养鸡,不是吃鸡。
不过这里说的养鸡可不是真的洒米扫鸡笼的田园派养鸡,这对每天要上班打卡的上班族来说并不现实,但是支付宝最近开的一个蚂蚁庄园小游戏,不仅能“养鸡”,小鸡吃饱了生下来的蛋还能做公益。这在我们之前的文章《支付宝又启爱心项目 这次是在手机里养鸡》当中也有详细的介绍。
这是支付宝推出的第二款公益活动,之前的支付宝推出的蚂蚁森林活动就吸引了广大用户的关注,用户进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网络购票等行为节省的碳排放量,都被计算为虚拟的“能量”,用户可以用这些“能量”养大手机里的小树苗,而蚂蚁森林也在阿拉善、库布其、武威、鄂尔多斯等地种下了大片防风固土的梭梭树、樟子松、沙柳。
现如今,微信支付也推出了新一款公益项目——从即日起到9月9日,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在中国境内参与活动线下门店进行消费,每笔交易均可获得公益币,而获得的公益币可用于捐赠支持公益项目,目前已经达到了第一个目标,腾讯基金将会出资为5千个九寨沟灾区家庭捐赠救灾箱。
无论是支付宝的蚂蚁森林蚂蚁庄园,还是微信支付的公益币活动,都是支付平台负责牵头,大力鼓励用户参与其中,而且捐助成功与否,捐助多少,都与用户的支付行为挂钩。说到这里可能有有人问了,按道理来说以蚂蚁金服和微信这种体量的企业,要搞慈善公益还不是分分钟的事,直接捐款就好啦,为什么非要将慈善资金和用户的每一笔支付行为都挂上钩呢?这又是个什么套路呢?
企业爱做慈善,这并不难理解,做慈善对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体现社会责任感,强化企业在用户心中的正面形象,增强自身的软实力。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马云爸爸的转型之路了,早前嘴巴毒的网友调侃互联网双马是,“一个专骗女人钱的人通常看不起一个专骗小孩钱的人”。
然而马云并没有急着找公关澄清自己,反而顺势将“妇女之友杰克马”这个外号坐实,先是为“败家娘们”正名,表示“没有败家女人只有爱家女人”,博得了不少女性的支持和点赞。而后,阿里又多次出台扶持女性创业就业的项目,比较典型的就是帮扶残疾女性、单亲妈妈的“魔豆花开”活动。这些年,提到马云和阿里,舆论风向也逐渐从“骗女人钱”转变为“妇女之友”,成功洗白白。
再看用户这边,其实每一个消费者也都有一颗做慈善的心,虽然很多时候是有心无力,不过这也不能怪在用户身上,毕竟平时的搬砖就很辛苦了,如果每天还要刻意去找公益事业来做就更累了。但如果做公益只是一个顺手就能完成的事情,大家自然是热烈欢迎啊。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就恰好抓住了这一点,一方面用户日常使用平台进行支付就能顺手做公益,不会感到麻烦;另一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推出的公益活动,在模式上比较像玩游戏,这也增加了用户做公益的趣味性,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久而久之,用户也就慢慢养成了顺手做公益的行为习惯。
这样一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另一个目的——增强用户粘度,也就顺势达到了。
用户粘度,换个话说就是用户对产品的忠诚指度,用户粘性越高自然对企业的发展也就越好,比如说现在市面上各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兴起,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就相当于“百年老店”,用户觉得他们靠谱,也习惯了使用它们,而其他零零碎碎的支付平台就像是路边小门面,虽然也有三三两两的顾客,但总归是没有百年老店来的影响力大、号召力强。
一般认为,提高用户粘性的两大法宝就是高频和刚需。就好像8月初,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活动,表面上比的是谁投入的资本更多,背后其实更关键的是看谁能调动更多的用户参与到活动中来。无论是送黄金还是送奖励金,其实都是变相鼓励用户在日常消费中多多使用自家的平台,这些也都是为了增强用户黏度。
“送钱”自然是一个简单粗暴,又相当直接的提高用户粘性的方式,但是这也不是没有缺点,等到用户习惯你有事没事送来点钱花花的时候,那天要是不送钱了,那用户粘性可能就会瞬间下降,曾经的“死忠粉”也会纷纷爬去别的墙头。
可是将公益和用户支付挂钩,这就有点“润物细无声”的意思了,试想一个用户他手机里的小鸡还差一个蛋就能捐款了,他的绿色能量就差一点就能领养到树了,他关注的慈善只差几个公益币就能达成目标了,这时候只要不是铁了心要走,那多少都会想着把公益做圆满了再说,这不久又挽留住了用户的心了么。
另外,小编在这里还大胆猜测一下,未来的一年时间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会推出各种各样花式增强用户粘性的手段,因为马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要面临这一个重大的挑战——网联。我们之前的文章《闪亮登场的网联 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一文中也有说明,在网联成立之后,但凡是进入这个平台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渠道上就站在了同一起点,这就相当于是抹杀了支付宝和财付通在这方面的巨大优势,那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场景、用户体验、用户粘性等方面自然需要多下力气,好拉大自己的优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