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的远方不过咫尺
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的大鹏体貌特征明显,让人容易记住。
这个专业有一百多人,加上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一共有两百人,说实话,虽然拼命想要记住他们每一个人,可是我真的认不全。实习回来,很多人都变了样,穿着、发式、妆容,与从前有云泥之别。
毕业论文答辩会上,我问剑南:“那个女生是谁?”剑南眯起大眼睛细看一下,回头告诉我:“是小香。”可是我仔细端详,发现她明明是宗欣。连上台去答辩的小熊,也被人误为是杨爽。倒是大鹏,谁都不会错认。
实习前与实习后,大鹏毫无改变。他个子不高,眼睛不大,脸窄窄的,肤色黑黑的,身材也不魁梧,学习上的表现也不顶突出,但是对人有一股子与生俱来的关切体贴善解人意劲儿。大约就因这善解人意,让人对他过目不忘。
我的课程学期结束时要求每个人作一次演讲,大鹏的表达自然亲切,他表达中的亲情令人动容。我给了他一个"优"。他们都知道,这门课没有不及格,但得"优"相当难。比在校园里找到一枚五瓣丁香花还难!
对母爱的感激与赞颂可能有许多人不吝于表达,但有时,另有一些人出于家庭某种原因,回避或反感这个话题,尤其是在青春迷茫之时。他们看不到父母的优秀,体味不出父母“生我劬劳”的不易。甚至有人,以父母终日在泥土里弯腰撅腚的劳作而感到羞耻,以至于看不得他人赞美父母亲情。在《他们语录》里,我特别记下了大鹏的发言内容。是的,他应当是一百多名学生中,极打动人的一个。
专业实习时,五成人选择去北京,五成人选择去上海。与代理人商谈时,我们学院的老师一再强调不能当门童。一般人会认为门童地位低,我们的学生不应当被那样对待。
当然可能谁都听说过美国那个著名的佳士得门童吉尔的励志故事。吉尔每天站在这家世界最著名的拍卖行门口,给客人拉门。这份工作他一直做了35年。有一次公司要在伦敦做一项重大活动,需要一位能够认识所有艺术家、重要客户和名人的接待者,但除了吉尔全公司竟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在伦敦机场,他被一辆加长林肯接到酒店,穿上礼服站在盛大的宴会厅里的那一刻,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荣耀。退休时,公司为吉尔开了一个盛大的酒会,并宣布他将以公司副总裁的身份和待遇退休。
但这样一个成功案例也许绝无仅有,恐怕我们没有耐心让短短十个月的学生实习创造奇迹。并且,我们都是本科毕业生,来自布鲁克林贫民区的黑人吉尔连学历也没有。但是,大鹏选择去上海,他做的果然是门童。
大鹏后来成为上海皇庭酒店有史以来最出色的门童。
学会用不同语言问好,这个是下了狠功夫的。驯服不听话的舌头,可不是舌尖上的享乐。根据客人不同身份选择恰当的称谓。手疾眼快接行李。精确尺寸的微笑鞠躬。得体的引导,不越位,亦不退缩。把人脑当成电脑,以最快的速度记住客人的入住信息。成为酒店的入住信息库和查号台。连续五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以标准站姿站立。几乎有钢铁般的意志。
上海的冬天湿冷,在北方冬季温暖如春的室内过惯了的人,一时难以适应。乡愁成了许多同学的日常主题。上海也是十里洋场,来了总要享受尽情吃喝玩乐的难得机会。大鹏更多地为那些跑出去游荡的同学替班,竟看不出上海以及附近的名胜竟对他有多大的吸引力。他也总是乐于安抚和帮助人,在酒吧实习的同学小晏夜里十二点下工,大鹏是十一点半下工。每次当班他都多上半小时,然后陪着小晏一起走夜路回宿舍。
人家端起大杯扎啤大叫时,他正枯守酒店门口不言不语。人家在苏州周庄西塘游山逛水时,他正接过客人超大的行李箱运进电梯里。人家在宿舍睡懒觉时,大鹏已经早早起来上工了。
替班当然不是白替的。客人们都乐于给大鹏小费,有时还是欧元。他每天得到的小费超过工资几十倍。一天里来来往往的客人真多,与他们可能平生只有一面之缘。在地球上走南闯北的客人见多了世面,却被初出茅庐的青涩小子所打动。
客人的额外要求,尽可能满足。他谦卑,可是不低贱。肯出力气,从不叫苦,连春节都是在酒店过的。相比冬天那阴沉的空气,大鹏是皇庭给予客人的暖手宝,舒适,温暖,而且及时。宾至如归,原来是从一位贴心的门童开始的啊。改变人们观念中职业的尊卑划分也许并不难,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的热爱。
很多人等不及实习结束早早返回东北,他们宁愿选择在父母的羽翼下做暂时喘息,也不愿在他人的监督下辛苦地付出。回到学校等待毕业论文答辩阶段,许多人仍然要过着伸手向父母要钱的生活。
大鹏却用自己赚的交学费,应付日常开销,甚至寄了一大笔钱给尚处拮据的家里,帮助母亲交上了一大笔手术费。有人调侃,没出校门就能用上苹果手机不能说明你有多牛,只能说明你父母或你干爹有钱。可大鹏是真牛,牛大鹏。
课余时间,大鹏去学校对面住宅区帮同学小雪的女装店站柜台。他的战绩竟然比小雪本人还要好。
实习结束前,皇庭酒店告知大鹏,随时欢迎大鹏回去工作。毕业后,大鹏一分钟也没耽搁就回到了上海。他的领班从没听说过白城这个地方,但他从大鹏那里,对白师这所东北学府竟有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在飞机的弦窗里俯瞰大地,耸立的山峦变得极矮,奔腾的河流变得极细。大鹏心心念念的远方啊,不过咫尺。
摄影:朱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