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写文章,轻易别作诗

读书不求甚解,如果不作笔记,我都不记得当时收获与感悟。忘性大,还笨拙,只好不是作笔记就是在无人处朗读。

1. 朱增泉《遥远的牧歌》

史学随笔既不斜着歪着调侃,又不板起面孔正襟危坐谈史,尤为难得。

尤以其中《安史之乱》写得好,避免了枯燥,又不过分渲染,却把唐玄宗、安禄山写得真实可感,跃然纸上。杨玉环并不正面写,通过写其他人写活了她。与大多数作者写唐玄宗杨玉环那种史凭一已想象毫无史实支持的风格截然不同。

杨玉环和安禄山之私,不是大腿一拍认为就那么回事儿,而是写杨玉环认了安禄山这个年纪能当自己父亲的干儿子后,按照唐时三日洗儿风俗,做了个锦绣大襁褓,给安洗澡再包上,使唐玄宗竟不起疑。

从满蒙文化角度解读孝庄文皇后墓葬也详实可信。

写卫青和霍去病也不偏颇,对他们的经历交待有理有据,十分清楚。

没多写我比较感兴趣的李陵,也许他对李陵没有更多感触?

可惜,谈史之外另加自己写的诗,是败笔。既非严谨的古体诗,已经输了半截,又缺少诗的意境与精髓,本来前面写刘邦材料已经做足,后面的几句做为结尾挪过来的诗,实在是画蛇添足。

就如某位诗词大会评委,解读古诗词激情澎湃,精准到位,引人入胜。但他作格律诗就暴露了短板。张爱玲小说散文都好,《中国的日夜》里非要附作现代诗,败坏天才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能把新诗写得好的除了少数诗人实在也没有谁。

我们都会犯不能认识自己的毛病,其实需要有人点醒。但是,当你忘了你是谁时,哪个人会来点醒你,可能也实在点不醒你。

还是好好写文章吧,轻易别作诗。

2.村上春树《斯普特尼克恋人》

林少华译的村上春树我打算全部找来读。小说线索极简单,无需铺排已别具深意,使读者入心入肺,这是功力。

“我”是一小学老师,男的,爱堇,有身体欲念。这欲念在别的女朋友处解决。堇爱敏,她们都是女的,堇有身体欲念。敏也爱堇,可是没有身体欲念。而敏的一次使她白了全部头发的事故,竟然是因为她到了世界的“另一侧”。在希腊小岛上知晓这个秘密的堇失踪了。她的失踪成为一个谜,小岛上根本没有可藏匿的所在。

最后堇奇迹般归来——为得到敏,她去了“另一侧”。当然这一部分并未实写,只是“我”接到了堇的电话,小说戛然而止。

世界的“另一侧”到底是否存在?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人无可想象。但这一追问或者说介入,足以震撼人心。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心里,都有许多不为人知不为己知的所在。这另一侧,一定是可以伤害自我也可以放逐自我的所在。或者说,我们在现实里有时偶尔会逃逸到另一侧去,那样才看清自己,但另一侧并非可以实现或达成愿望的乌托邦。

敏在“另一侧”看到自己与一个不喜欢的男子在床上,因此被伤害,以致消失了全部的身体欲念,并白了少年头。只有堇,执着于对敏的爱,到“另一侧”去追逐另一个敏。并且这部小说不能解读为耽美小说。是两回事,没那么简单。

小说的全部意义都集中在“另一侧”里,使人读之久久不能释怀。

3.英汉对照《给心灵深处的信》

鸡汤式的文章一向为我所厌弃,所以做为礼物得到的这本书一直未打开塑封。手边一时找不到书看,只好翻开了,想至少能长进一下英文。借助注释,英文信还真能读进去一二。而且不经翻译的原文一向最能让人领略真味。

阿格丽皮娜致尼禄的信太有趣了。尼禄三岁丧父,母亲阿格丽皮娜是罗马皇帝的妹妹,拖着油瓶嫁给了又一个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她大概很是美貌,以致于迷惑了克劳狄乌斯,说服他把帝位传给尼禄。在他反悔前——他有亲生儿子,就用一盘毒蘑菇毒死了他。然后十六岁的尼禄继位。

但尼禄一当上皇帝,就认为母亲侵权,将阿格丽皮娜下狱。阿格丽皮娜写了一封信给尼禄:“Tell me why should I plot against your life?”她大约也知道儿子不会放过自己,言辞极恳切,希望能打动他,留她一条命。可是他不,以谋杀皇帝的罪名绞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阿格丽皮娜不是预见不到自己的下场,只是还存有一点幻想。

这封信全是眼泪,却使人感觉阿格丽皮娜实在是自己把自己送上断头台的。一个为了利益能够杀人的母亲,自然会培养出一个比自己更会杀人的儿子。尼禄在绞杀母亲前,先毒杀了异母兄弟,算是小试牛刀?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是尼禄不信。

所以这封信没有打动儿子。流多少眼泪都是白费,只能让人慨叹一个母亲的心。

4.荆歌《生活.道理》

小说家写散文,写的不够好的不在少数。荆歌的一篇《父亲》写得既血淋淋又不乏悲悯。一向给父亲母亲唱颂歌的太多了,要写出一个真实的父亲,太难。连张爱玲,写母亲的自私也是有节制的。暴戾,自私,冷漠,有点才学,也可能曾经有些小抱负,喜爱女学生……洋洋万言,荆歌所写的父亲,不是一个高大全的父亲形象。

从普遍人性的角度讲,这样的父亲现实中很多,却不是人人都愿意承认的。荆歌为文够老实。

5.朱小棣《闲读近乎勇》

是一本谈读书的书,题目显然脱胎“知耻近乎勇”。作者曾在哈佛大学作学术研究。

有趣的是,他把那些我没读过的,甚至没听过的书中有趣之处一一挑捡呈上。我想甚至都不用读原书就仿佛知其全貌了,他挑出来的,全是我感到兴趣的。而他自己,并未有多加废话议论,像是说:我给你们看我找到的宝贝,是真的宝贝!我给你们看另一种真实!

杨绛与费孝通的故事,对周有光、叶公超的另一种评价,对丁玲、范曾、杨沫为人的不同看法,一一道来,不在文字表面装饰上下功夫,然观点鲜明,爱憎铿锵。

不喜长篇大论,觉得写得好的十不及一二,徒然浪费读者时间精力。张爱玲散文《谈看书》就啰嗦而乏味。《柳毅传》不过几千字,现代能超越它的小说恐怕没几篇。

阅读方式的多元使其无时无地不在。手机阅读也更加普遍,能找到几乎所有的书。所以,你不能不庆幸这是一个富足的时代,可选择的读物实在够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