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发展及未来

浅论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发展及未来

                                   张志英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从它们产生之日起便一直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这里,我们从哲学与科学发展的历史来认识他们的关系。

古代时期,哲学包含自然科学。

所谓自然哲学, 它是一种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它产生于古代, 流行于17世纪到18世纪初叶。当时, 自然科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人们还不能通过科学的方法理解自然界中诸多奥秘。一些哲学家就企图不依赖科学实验材料,而单凭抽象理论思维和逻辑推论, 来建立一种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 包括并代替自然科学的关于自然界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就是从前人们所说的自然哲学。它的特征是从整体上对自然界作思辨的说明。因此, 古代自然哲学是把自然科学包括在自己的体系中, 当自然科学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时是这样, 当自然科学变成独立的存在时仍然是这样。自然科学在这种自然哲学体系中只能作为其哲学观点的具体例证而存在, 在当时哲学被看作是“科学之科学”。所以, 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 自然科学还处在哲学的母体之中,还没有独立地分化出来; 哲学与自然科学是包含与被包含的从属关系, 即哲学包含自然科学。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 (机械力学) 催生了哲学思想 (形而上学)。

近代前期形而上学自然观是在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而又发展的不充分的条件下产生的。这种形而上学自然观统治近代自然科学达二百年之久。它认为自然界没有历史的发展, 始终是这样;一切运动都是机械运动, 没有质变, 力学规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事物发展变化、运动的原因是外力的作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在近代前期, 力学、天文学和数学是达到高水平的三个学科。特别是力学发展比较充分,成为带头学科,导致人们习惯用机械力学的思想理论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哲学的基本特征。所以, 这一时期哲学与自 哲学核心期刊发表-----即审即投----强势发表! 广告 哲学核心期刊绿色发表渠道,审稿周期短,录用率高,2021年1-3个月发表,快速抢排中! 查看详情 >                                                                                                                                    。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然科学的关系是: 一方面,自然科学不再是哲学的附庸, 它正从哲学的母体中逐步分化出来; 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并且各学科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中的力学可谓是独领风骚, 导致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受机械力学的影响极大。

   近代后期和现代,自然科学独立于哲学。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解决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各自学科的发展。恩格斯站在自然科学发展的时间高度, 清醒地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是以哥白尼的学说开始和以牛顿的学说为标志。它表明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成为独立的学科, 或者说科学的独立标志着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分化及其关系的存在。它是承认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关系的基本前提, 如果不承认独立的科学存在, 仍然包括在哲学母体之中, 就无所谓谈论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恩格斯首先承认并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这在哲学史上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史上从来未解决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就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和黑格尔也未解决。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同一时代的孔德实证主义哲学, 作为科学主义思潮的代表之一, 也未解决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只是企图用实证方法来改造哲学。哲学家是这样,自然科学家也是这样, 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奠基性著作被称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拉马克关于生物进化的论著被称作《动物哲学》, 都把自然科学隶属于哲学或自然哲学之中。恩格斯在解决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中,揭示了科学发展影响着哲学观点的变化和改变, 同时指出了哲学观点的变化和改变, 必对科学发生作用, 总要支配着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正是通过对自然科学发展的考察, 看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不中用了, 取而代之的必定是辩证的自然观点。这样在自然观 2021期刊投稿目录大全,录用率高,正规可查 广告 专业期刊投稿平台! 一条龙指导发表,流程便捷,千家合作正规期刊可选, 查看详情 >                                                                                                                                    。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的研究中就不能再停留在直观、思辨的阶段上。仅仅用直观、思辨的方式研究自然观, 在自然科学水平不高的古代, 只能得出朴素的自然观。在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 而对某些现象的本质尚未搞清的时候, 往往要得出一些自然观上的主观武断结论。这就应当依靠自然科学, 通过自然科学研究的特殊自然规律揭示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辩证法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一般存在于特殊之中。特殊中包含着一般,通过特殊认识一般。正是由于哲学与自然科学家处于高低不同的二个层次,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学怎样反对哲学,他都要在哲学的支配下进行研究。恩格斯以自己的科学实践证明了“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的论断, 可见他把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摆到了相当的高度, 他认为哲学能够指导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因在于: 

 1.高度抽象的哲学与实证性的自然科学是人类同一认识使命的两种不同认识形式, 在本质上都是探求真理的学问。这一点是二者的共性基础。

 2.哲学将“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210页), 从而以“观念的存在”形态去再现具体时,能比感性的具体更为具体,更为真实,因而它成为经验科学加以追踪和确认的目标。

 3.自然科学是实践性的, 其任务是从近处看清局部。因此, 在它的脚步不断向未知世界迈进的过程中, 总观性的理论思维从高处为之纵览全局、勘察道路便是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形式。

 4.“砍下来的手,是名义上的手。”(黑格尔语) 脱离了整体的局部, 便丧失其原有性质。这便是哲学的总体把握高于科学的专注态度之处。

 由上可知, 在近代后期以及现代, 理论界在哲学与自然科学之关系这一问 哲学类期刊发表-----即审即投----录用付款! 广告 哲学类期刊绿色发表渠道,审稿周期短,保录用,2021年9月发表,快速抢排中! 查看详情 >                                                                                                                                    。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题上, 占主流的观点是: 哲学指导促进自然科学。下面就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分别进行一下简单归纳。

 1.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

 (1) 哲学使科学明辨方向: 恩格斯关于原子不是最小的实物粒子,只是物质存在形式的“关节点”的论述及证实, 迄今仍指导着现代物理学不致在“夸克幽禁”面前止步不前。

 (2) 使科学开阔视野: 以至于使现代科学按照恩格斯所开拓的视野, 在对全宇宙的搜索中发现了恒星的再生和“遥远的宇宙岛”——— 类星体。

 (3) 使科学升华提高: 像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都不是由它们的发现者所揭示,而是由恩格斯的哲学总结所揭示的。

 (4) 为科学提供方法: 辩证法不但已成为愈来愈多的科学家进行思维和研究的方法,而且恩格斯关于化学合成蛋白质预言,直接成为了生物研究的具体方法。

 (5) 现代科学远离感性、高度抽象、高度综合, 更加需要理论思维和哲学眼光。

 2. 科学对哲学的促进作用:

 (1) 科学为哲学提供材料: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科学资料库。

 (2) 科学向哲学提出问题: 波普尔说,“科学始于问题”, 而科学的哲学, 同样始于科学提出的问题。

 (3) 科学为哲学提供概念:它们是哲学机体的新生细胞和新鲜血液。

 (4) 科学使哲学精确化: 科学的特点就是精确具体, 它向哲学的渗透迫使 心理学在职硕士校方自主招生 广告 心理学在职硕士国内院校招生,四大热门专业方向选择,面授/网络学习均 查看详情 >                                                                                                                                     。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哲学在课题、方法、语言、结论上也力争精确化。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许多科学预见是精确到近乎“太过大胆和冒险”的, 但也正是如此, 它们才是有价值的。

 (5) 对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中国哲学来说,更须面向自然、尊重科学。

 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科学最开始是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的,当科学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它又会最终与哲学融合在一起, 但这绝不是简单的复归, 而是一种上升性的更高层次的融合。这样, 科学与哲学关系发展的轨迹必然是合→分→更高层次的融合。那么科学与哲学的这种更高层次的融合关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 科学越发展, 科学哲学化趋势越明显。科学将愈来愈渗透着哲学精神、哲学理念。在那时,一个科学家能否作出大的科学发现, 不仅仅受自身科学知识积累的多少的影响, 而更主要地决定于他深层次哲学理念的方向和深浅。科学家之间的较量将更多地取决于各自哲学思想的深浅。第二, 哲学科学化趋势增强, 哲学将变为科学的升华。哲学家将更关注科学的前沿。那些带有纯粹思辨色彩的哲学将一去不复返。在这阶段,往往科学新成果一出现就会直接导致哲学上的深刻变革。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经提出过两个层次的哲学之说, 即哲学家的哲学和科学家的科学理念两个层次, 这两个层次并无高下之分,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己。在未来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中,这两个层次的哲学将会互为补充,最终两者逐步融合为一。总之, 哲学与科学关系的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科学哲学化、哲学科学化,最终科学哲学一体化即科学与哲学达到更高层次的融合。                                                                                                                                                        二00四年十二月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李晓燕

笛卡尔曾说过:知识好比是大树,哲学是树根,科学则是树枝。

海德格尔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并强调“这一点适合于任何一门科学”。而马克思则在肯定了科学于历史变革中的推进作用的同时指出了只有哲学才是批判现实世界的“思想武器”。哲学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科学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健康的发展。马克思称自己的哲学为“实践的”唯物论。

由此可见,哲学与科学不是对立、水火不容的。哲学孕育了科学,而科学则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有人曾断言:哲学与科学必然是统一的,如果始终不能统一和沟通,那么,不是哲学有谬误,就是科学有虚假。

下面,我着重从两个方面探讨一下哲学对科学的作用,这也是哲学与科学两者关系的一个侧面。

一、哲学是科学的历史前提和逻辑前提。

“哲学”的“哲”在汉语中有觉悟、智慧之意,这与西文中的“爱智慧”的说法非常接近。哲学本身就出于人类爱智之天性,它是人类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以其自觉无知,遂生起自觉求知的要求,从而人类变得好问好学,并有了学问,哲学也由此产生。因此哲学是人类从蒙昧无知时代进入自觉无知时代的产物。古希腊人将人类的一切学问统命名为哲学,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哲学本来就代表着学问,代表着自觉无知的人类的好问好学。

 科学的产生则源于哲学的发展,有人说科学曾胚胎、成长于哲学的母腹之中,这种说法也是比较贴切的。当人类的学问(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类知识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即人类终于又意识到了自己以往所知非实知,以其自觉无实知,人类遂变得好实问实学了,由此人类开始有了实事求是之学,既科学。近代,科学逐渐从哲学中脱胎出来,并分化、衍生出门类众多、学科分支繁茂的专业。 

    无论是孕育还是分化,哲学和科学都把自己的活动理解为一个无有穷期的过程,这是哲学与科学的共性所在。而哲学和科学的区别在于:哲学所追求的是非经验的形而上之虚知,即基于理论和逻辑的推求虚知;科学所追求的 是经验的形而下之实知,即基于实践和经验的追求实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也可以说,哲学是道学,科学是器学。哲学运用逻辑、演绎、推理、思辨的方法获得丰富的哲学知识,创造了人类的精神财富;科学运用实验观察、分解、分析的方法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哲学侧重于透视人类的生存,科学重在解决或者方便人类的生活。哲学功在觉悟,科学旨在认识。

 由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是先有哲学而后有科学,它们是人类智慧发展的先后阶段。按照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上的先在者亦必是逻辑上的先在者。故在科学与哲学并存的历史条件下,哲学既是科学的历史前提,也是科学的逻辑前提。

 亚里士多德曾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自愧愚蠢;他们探索哲理只是想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可见,科学就是从形而下的自然之器(自然现象)中去寻求形而上的自然之道(自然规律),由此而产生关于自然之道(自然规律)的虚知——科学假说,而科学赖以作为逻辑前提的虚知(即科学假说)是来自于哲理探索。

 科学作为一种求知活动而言,它的历史前提是追求科学假说的哲学活动;而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而言,它的逻辑前提是作为哲学活动之产物的科学假说。这意味着在科学与哲学并存的历史条件下,哲学对科学的意义就在于为科学构建其逻辑前提。科学活动本质上是在自觉其逻辑前提为虚知的情况下,去从事将其虚知转化为实知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对无限的科学活动而言,乃是不断由虚知向实知转化的过程;相对有限的科学活动而言,则是由某个虚知向某个实知转化的过程。

 哲学为科学构建其前提的工作,实质上是从自然现象中去寻求其内在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接触和感知自然物的经验活动为基础的,而这种经验活动只是为哲学构建了其思维的对象(感性材料),而关于这个对象的哲学思维则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理论——这种理论或是来自于以往的科学,或是来自于以往的哲学。探求自然之道就是根据既有的理论来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即总要以某些逻辑推断的主观联系来代替尚未实知的客观联系。而依据一定的理论,通过逻辑推断来把握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正是哲学思维的本质特点。由此得出的结论虽是虚知,却为科学追求实知的活动确立了一个逻辑前提。

 二、哲学对科学有指导作用。 

    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两种情况: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消极的指导作用。对科学起积极指导作用的哲学,首先是唯物主义哲学。被后人称为“自然哲学”的古希腊物理学,是西方科学的原始形态,它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动力和观念基础是朴素唯物主义。显然这是哲学对科学所起的积极指导作用。而唯心主义则指导人们开展对人类心灵活动的研究,使他们离开古典物理学研究的轨道,这对于古典物理学的发展来说显然具有消极意义,是为哲学对科学的消极指导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对人类心灵活动的研究,却使古希腊智者的论辩术最终发展成为逻辑学,到亚里士多德时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三段论逻辑体系,这个逻辑体系后来一直是人们探索现实世界的重要的认识工具,对于人类的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由此可知唯心主义对科学的指导作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可见,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其实具有双重性,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乃是相互交织,难以剥离的,对一门科 学有积极的一面,对另一门科学就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可谓此消彼长。所以对科学纯粹起积极作用而无消极作用,或对科学只起消极作用而没有积极作用的哲学,是不存在的。除非其这种哲学不是具体的哲学活动而只是哲学的绝对理念。

 近现代科学的思维工具,除了传统的三段论逻辑,还有为培根称作“新工具”,系统地加以阐述的归纳逻辑。归纳逻辑是科学时代科学地认识世界过程中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可以这样说,没有归纳逻辑,就没有近现代的实证科学。而这套归纳逻辑体系是在唯物主义原则指导下,通过对传统逻辑学以及运用它的逻辑规则来进行唯物主义批判和对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归纳活动进行哲学的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见唯物主义以其对思维“新工具”的产生所起的关键作用,又一次显示了它对科学的积极指导作用。

 以培根的“新工具”的发明为标志,人类的知识发展进入到实验科学时代或实证科学时代。但在一定意义上,这个时代的科学活动在整个17-18世纪乃至于到19世纪初期还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直到马克思和孔德时代才达到了自觉的状态,特别是哲学家孔德,明确地提出了“实 证的科学时代”的概念,这一科学概念是他在对这个阶段上的科学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哲学概括,实质上是关于他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科学的一种哲学观念和科学原则,这种哲学观念和科学原则指导着人们自觉地按照实证法的基本要求去从事科学研究,对于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实证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容臵疑的积极作用。这是科学时代的哲学对科学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的一个典型例证。

 由哲学与科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是不容臵疑的,正如科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容臵疑一样。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并非总能清醒地意识到哲学对科学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因为他们在科研活动中的某些习以为常的做法和办法,恰恰就是从一些看起来极其简单的哲学原则经由某些中间环节转化而来的。这正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并非总能清醒地意识到科学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这只是由于科学在长期的实践过程已经逐渐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规则了,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似乎不再与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有什么联系,而仅仅是其生活常识和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一些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做法和办法,但这决不能否认科学在 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否定科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是实践观上的经验主义;而否定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就是科学观上的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的实践观,必然导致拒斥科学知识而迷信实践经验,单纯依靠个人生活经验和世代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去从事那区别于科学实践的常识实践。这种实践形式使人类知识的增长极其缓慢,由此也导致了人类文明长期缓慢地发展。 经验主义的科学观,必然导致拒斥哲学理论而迷信科学知识,单纯地依靠个人科学知识和世代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去从事那区别于哲学科学的常识科学。这种科学活动因为自觉或不自觉地拒斥哲学理论而轻视或忽视对既有科学知识进行抽象与概括,因而无以创建关于科学的哲学概念与哲学理论,从而不能为科学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新的科学原则,也会延缓科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现时代哲学与科学相辅相成,哲学如果结合科学的发展,总结科学成果,会对科学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倘若脱离科学发展而埋首于历史的哲学书海中,不仅对科学起不到指导作用,反而会消极的引导甚至阻碍科学的发展创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