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个学生身份很尊贵,祖先还是周武王亲兄弟,一生却鲜为人知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更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有名的大圣人。孔大圣人的学生也基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相传孔大圣人传有72贤人,3000弟子。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由于孔子的学生众多,因此这些门人弟子的出身、脾气、才华、特点也大不相同。孔子有位学生身份非常尊贵,本是周文王第6子的18代孙,一生受人爱戴,非常值得人尊敬。
在孔子的72贤人弟子中,有一位叫做曹恤的人,然而这位曹恤在历史上似乎没有太多的存在感,因为提起“曹恤”这2个字基本没有几个人会觉得很熟悉。在人们印象中,孔子的徒弟似乎只有子路、颜回、冉有、公西华等人,毕竟那些弟子名头响,出镜率高。客观来说,历史上关于曹恤的记载并不多,不过在零星的文献记载中,可以感受到72贤人之一曹恤的身份尊贵与人品高尚。
根据史料记载,曹恤是孔子的学生,为人低调富有,出身尊贵,是曹国的王室成员。曹恤做官的时候,公正廉明,爱民如子,经常会拿自己的私有财产去救济帮助有困难的人。因此曹恤深受百姓们的爱戴,不过后来曹恤觉得做官挺没意思,于是隐居在了洪河岸边。后人为了纪念曹恤,就把他定居的地方称为曹寨,如今的曹寨位于河南上蔡洙湖。从短短的几句记载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虽无惊天动地之举却又值得令人称赞的孔子高足。
虽然曹恤非常低调谦虚,但是他的出身却非常高贵。曹恤不但是曹国的王室成员,而且还是周文王的嫡传后代。周文王姬昌有很多个孩子,其中长子名叫伯邑考,次子就是武王姬发,三子叫做管叔鲜,四子就是有名的周公旦,五子叫做蔡叔度,六子名叫曹叔振铎。这个曹叔振铎就是曹恤的第18代祖先。曹叔振铎与周武王姬发的母亲为同一人——太姒,也就是说曹叔振铎与周武王姬发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曹叔振铎还是曹国的开国国君。
公元前1046年,为了拯救天下苍生,继承了父亲周文王留下的基业的武王姬发对暴虐的商纣王发动了进攻,并在牧野一战打败了商军,最终灭了商纣,建立了西周。武王伐纣的故事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后来还演变成了姜子牙奉命下山辅佐周武王斩将封神的传说故事。周武王姬发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而且重情重义又孝顺。为了巩固政权的稳固,周武王采取分封制度,于是论功行赏分封了800诸侯,其中就有他的亲兄弟们。武王把自己的六弟曹叔振铎封在了曹国,定都陶丘,陶丘就是今天山东的定陶,而曹国的领土范围也主要在山东境内。
曹国建立以后,足足传了26位国君,国家一直延续了600多年,其开国国君就是曹叔振铎。据史料记载,太姒教子有方,在她的教育下,她的几位儿子个个人品很好,没有1个人做过有违道德的事情。太姒也是位出身非常尊贵的女子:夏禹后代有莘氏部落之女。太姒出身名门,身为周文王的正妻,不但勤劳持家,恪守妇道,而且深明大义,教子有方。周文王贤明,太姒为人深明大义,因此在这样一个高贵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个个拥有良好的人品。文王的第六子曹叔振铎深受家庭熏陶,因此不但高贵而且为人善良,成为了曹国的国君后更是善待百姓。曹国的百姓都很爱戴自己的国君。
当曹国传到第18代国君曹宣公时,国家依然江山稳固,而且曹国王室还出了位优秀的贤人——曹恤。虽然曹恤并不是曹国的君主,但是他却出身高贵,并且有祖先曹叔振铎的善良风范。拜入孔子门下后,曹恤从来没有犯过门规,而且聪明好学,非常受孔子喜爱。一个人出身高贵又低调,为人善良又聪明好学,当官爱民如;像曹恤这样有才华,有人品,有气质的人并不多见,而且他还是孔圣人的徒弟;于是曹恤被后人尊为72贤人之一。
也许曹恤过于低调,他在历史上并没有太多的存在感,不过这些并不能抹杀掉他的才华和人品,因为72贤人之一的称号就是对其最大的肯定。孔子的学生曹恤就是这样身份尊贵,祖先是周文王的第六子,周武王的亲六弟;由于过于低调而一生却鲜为人知,但是他值得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