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人“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是强调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促进人的智力、体力、情感、伦理等平衡发展的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的且会很快过时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特别是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才是教师的明智选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想得到培养,应用能力得到发展。经过几学期来的探索,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过程、能力水平和个性发展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迅速掌握知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好的教学内容,再优秀的教师,如果不探究教学的方法,不被学生所接受,都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这种主体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和取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理解、分析、加工所教授的内容,把学生看作是自主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计划的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收集、加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出的每一个信息。使他们不仅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而且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主动的理解知识。在自主观察之中学会观察,在自主思维之中发展思维,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怀着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之中。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首先使学生做到四要:
一要明确预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二要了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
三要尝试练习,
四要记录不理解的问题。
在具体预习时则可采取如下步骤:读,即读教材;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制,即制作学具并尝试和发现;议,即可与家庭成员、同学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练,即尝试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记,即记录下疑难问题,以供课上质疑。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机动地运用以上预习步骤。
三、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合作的习惯。
交流合作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交流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质疑解疑发展思维的过程。在交流学习的过程,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同时,通过交流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活跃学习气氛。
交流合作学习应以自主探索为基础,重视课内课外结合及多维互动学习环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去掉羞怯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疑难问题摆出来,把思维大门打开,相互交流,合作共进。要引导学生恰当地把握学习交流的时机。产生疑难时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起到释疑解疑的作用。在辨析知识时与人交流:可以使学生明确事物的本质特征,相近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一题多解时与人交流:有利学生养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总结概括时与人交流:有利于学生在总结概括时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科学地总结归纳。
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有疑问,是主动探究的体现,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学习者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
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预习时挑疑: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学生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学习时,仍然会有不理解、不明白或感到困惑的地方。这时就让学生记录下来以备上课时质疑。在学习的课题上质疑:课题既是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课题上质疑,将会使学习目的更明确、具体。
只要我们注重启发培养,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就会逐步使学生形成一种不惟师、不惟书、善思考、会提问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应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总之,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才可能充分开发,才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数学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