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定《伤寒论》中的药量?3个要点需知

编辑:小药童

写于换季的北京

药量的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肖老师对于药量问题,给出了三个非常实用的意见,邀君共勉。

▍全文共1312字,阅读时间大约需要4分钟

是中医就必须学《伤寒论》,大家碰到的共同问题是,药量怎么办?《伤寒论》方中的药量和现在的药量怎么换算?研究的人很多,意见也并不一致,问我的人也很多,看来有必要给大家一点意见。
首先,对汉代的度量衡进行考证是必须的,不过大家可以放心的是,无论你怎么考证,结果都不会真正的用于临床,原因每个时代都有通行的用药规范和要求,任何古代的用量都不可能照搬。因此,现在大家用《伤寒论》的方,药量应该遵循现在的通行规则,比如麻黄汤,用10克麻黄是常用量,也是有效的,一般的外感寒邪初期,都能一服汗出病差,说明将《伤寒论》中的一两换算成现在的3克多是合理的。
但是,山西的李可认为应该按照上海柯雪帆的考证,将《伤寒论》中的一两换算成现在的15克多,而且他自己就这么用救治了许多危重病人,很多医生又按捺不住了,要用大量的试试。大家须要注意的是,李可的用药量不是常规,而是特殊,他所治疗的病人大都是急的要死、重的要死的病人,他用大量的附子主要是针对一些濒死性的休克或心衰,就是中医所说的残阳欲脱,这时不用大量的附子确实不足以挽救欲脱之真阳,更何况也是死马当做活马活医,病人无论怎么死都不意外,救活了那就是奇迹,所以李可这么用是无奈的,也是明智的,他就能成名医。如果对于一个不急不重的慢性病人,即使病人阳虚,你也没有必要用超大量的附子,更何况用常规量就有效了呢。

还有一层意思是,现在医生用药都有法定要求,用超常规的药量很容易导致医疗纠纷,也就是说只有李可,也只有李可的时代,李可所治的病人,如果让李可现在到在一般的医院也用不了,即使他可以救活病人,也存在很大的风险。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医生用药不是充英雄好汉,比谁的用量大,而是病情的需要,用小量就有效你非用大量不可,该用大量你又不敢用大量,这都是火候不到的表现,临床经验和胆识很重要。医生永远应该追求的是,用最小的代价,最小的药量,获得最大的疗效。如果用10克附子就可以治好的病,你用300克附子只是病人没有死,那有何意义呢?

其次须要注意的是《伤寒论》中药物剂量的比例。比如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都是三两,等量,这个不能错。桂枝的量大于芍药,就成了桂枝加桂汤;芍药的量大于桂枝,就成了桂枝加芍药汤了。再比如,麻黄和石膏的比例,大青龙汤中麻黄的量大于石膏,而麻杏甘石汤中则是石膏的量大于麻黄,这不能颠倒,颠倒了就会出事。还比如,一般的方中,甘草用二两,而炙甘草汤和甘草泻心汤中则用四两,这也不能错。

总结一下:
一 药量的大小是病情的需要;
二 对《伤寒论》方中药物的用量应参照现在规定的常用量;
三 《伤寒论》方中药量的比例不能错。
【直播预告】
主题:必须读书——中医的选择大型系列讲座 。
‍主讲老师:肖相如老师
⏰开播时间:8月17日(本周二)20:00
💥点击链接【预约直播】

▶文章来源公众号:肖相如频道。作者:肖相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