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长而立,谁敢复争(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十一)

杨洄等人上奏说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联结太子妃的哥哥、驸马薛锈图谋不轨。唐玄宗接到举报后就召宰相们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不是我们做臣下该参与的。(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这时杨林甫已是第一宰相,玄宗听了他的意见后才下定了废太子的决心。开元二十五年四月乙丑(二十一日),唐玄宗下诏,废李瑛、李瑶和李琚为庶民,流薛锈于瀼州。不久,玄宗又将李瑛、李瑶和李琚赐死于京城之东的驿站,薛锈被赐死于蓝田县。

太子李瑛死后,李林甫劝玄宗立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太子。玄宗觉得忠王李玙年纪更大,为人仁孝谨慎,且勤于学习,心中又想立他为太子。犹豫了一年多仍没有下定决心。玄宗觉得自己年纪越来越大,三个儿子同日被杀,自己的继承人也还没有确定,心中闷闷不乐,经常睡不好觉,饭量也因此减少。高力士乘间询问其中的原因。玄宗说:“你是我家的一个老奴,难道还不知道我的心思吗!(汝,我家老奴,岂不能揣我意!)”高力士说:“莫不是关于太子的事?(得非以郎君未定邪?)”玄宗说:“是啊。(然。)”高力士乘机进言道:“这件事您又何必要如此劳心费神,只管推年长者立之,谁还敢来争呢!(大家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玄宗恍然大悟道:“你说得对啊!你说得对啊!(汝言是也!汝言是也!)”六月庚子(初三),玄宗立李玙为太子。

寿王未当成太子,一方面是因为玄宗虽老,但却并不糊涂,知道立寿王于理无据,但另一方面寿王之母武惠妃早亡也是重要原因。如果枕边风不停地吹,历史就可能重写了。

(0)

相关推荐

  •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三个儿子?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又被称为当年的"三庶人"事件. 太子李瑛与两位同为皇子的亲兄弟被人设计陷害,带兵进宫,因此被唐玄宗抓个正着,先是废太子和其余两位亲王为庶人,后来又追令处死. 历史 ...

  • 解读唐史,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会“一日杀三子“?他受了谁的蛊惑?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四月的某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赐死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这就是所谓的"一日杀三子",这三位皇子都是被冤杀的,特别是废太子李瑛,获得了当时 ...

  • 盛唐金镜录:5一场废太子风波,昭示了危机即将到来

    李林甫为巩固在朝中地位,树立自己的绝对影响力.就充分发挥自己长袖善舞的本事,对内奉承玄宗皇帝宠信的武惠妃,对外则多拉拢宵小阿附之徒,打击朝中敢说真话.能办实事的大臣,为能牢牢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无所不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29章)

    张九龄在信中说时局不明,不过,几天后,一切都明朗了. 只不过,当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驸马薛锈谋反的消息传遍朝廷内外时,文武百官们半天都不敢相信,这怎么可能是真的? 事情是这样的.这日深夜,太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61章)

    161章  后宫暗流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几天后,玉真公主为王维召集诗会.王维在诗会上酩酊大醉.公主特意留宿王维等故事,便在长安城中传得沸沸扬扬.说法不尽相同,一个比一个离谱-- 就连身在大明宫的唐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43章)

    在太子人选这件事上,高力士只对李隆基说了一句话:"皇上,太子为国本,应当慎重.废长立幼,国之大忌,推长而立,谁还敢争?"这句话,让原本举棋不定的李隆基作出了决定. 虽然李林甫和牛仙 ...

  • 安则嫡长,危则有功(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三)

    唐睿宗复位之后首要之务就是册立太子.宋王李成器是睿宗嫡长子,平王李隆基则有大功,唐睿宗在立何人为太子上犹豫不决.李成器主动推辞道:"国泰民安之时应当优先立嫡长子,国家多难之时则应当优先立有功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一)

    左台中丞桓彦范.右台中丞东光县人袁恕己共同举荐太子詹事司直阳峤为御史.杨再思问道:"阳峤不愿意担任这种专门负责弹劾他人的职务怎么办?(峤不乐搏击之任如何?)"桓彦范说:" ...

  • 轶事二则之二(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一)

    神龙二年冬十月丙辰(十六日),唐中宗任命蒲州刺史窦从一为雍州刺史.窦从一是窦德玄的儿子,原名窦怀贞,为避韦皇后之父韦玄贞的名讳改名为窦从一.窦从一一向阿谀依附权贵.太平公主曾和佛寺为争夺一座利用水力加 ...

  • 李尽忠之反(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一)

    万岁通天元年夏五月壬子(十二日),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唐.叛军攻陷营州,杀死都督赵文翙. 李尽忠是孙万荣的妹夫,他们都居住在营州城边.赵文翙为人傲慢而固执,当时契丹发生饥荒, ...

  • 唐隆之变(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一)

    先前,还是在武则天时期,长安城东有个叫王纯的居民,他家的水井往外溢水.溢出的水慢慢形成一个占地数十顷的大池塘,这个池塘被称为隆庆池.相王李旦有五个被封为王的儿子的宅第并排建在隆庆池以北.善于望气的人说 ...

  • 王琚谏李隆基(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之十一)

    当初,河内人王琚参预了王同皎等人谋杀武三思的谋划.事发后他亡命出逃,在江都以代他人抄书为生.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以后,王琚回到了长安,被任命为诸暨县主簿.上任前,王琚到东宫去拜谢太子李隆基.王琚走上殿廷之 ...

  • 太平、千金公主(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十)

    武则天想将她女儿太平公主嫁给她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武攸暨.武攸暨当时任右卫中郎将,业已娶妻.于是武则天秘密指使人杀死他的妻子,再将太平公主嫁给他.太平公主长得方额大腮,多权变有谋略,武则天认为这个女儿和自 ...

  • 循吏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九)

    这个时期,朝廷执法官吏竞相施行严刑峻法,只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仍保持公平宽恕之心.那些被检举告发的人都说:"如果遇到来俊臣.侯思止就难逃一死,如果遇到徐有功.杜景俭就一定能活.(遇来.侯必 ...

  • 卿不识字,岂堪御史(资治通鉴卷二〇四之七)

    醴泉有个叫侯思止的人,一开始靠卖饼谋生.后来他给游击将军高元礼当仆人,以诡诈无赖谋生.恒州刺史裴贞杖责了一名判司,判司指使侯思止诬告裴贞和舒王李元名谋反.李元名因此被废黜,流放和州,他的儿子豫章王李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