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之美 |《天堂之影》——电影史上最美的自然光
One must compose images as the old masters did their canvases, with the same preoccupation with effect and expression. ——Marcel Carné, Filmmaker
摄影界的“深夜食堂” 分享摄影干货
给所有爱好摄影同志们一个栖息地
先 来 欣 赏 一 组 图 片~
每帧构图展现出来极致的舒缓柔和,在真实的质感中和光影中,施展出自然的美和质朴的向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拍摄手法也很独特:
光线减弱时,把光圈逐渐开大,直到使手头通光速度最快的55毫米镜头开到最大光圈:T/1.1 。
之后除掉85号滤镜,相当于增加一档感度。
最后减慢快门速度,用每秒8帧速度拍摄,同时悉心指令演员在运动时要非常缓慢,这样能确保电影在以每秒24帧的速度正常放映时,演员动作恢复正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泰伦斯·马力克的采访
“我们的创作主要的坚持就是简单的摄影:清理掉近期电影中的人工照明。我们参考了默片时代的电影(Griffith,Chaplin等人的作品),当时的摄影师对自然光有着基础而独到的运用。
注:
1. Griffith:大卫·格里菲斯(David Llewelyn Wark Griffith,一般称为D.W. Griffith),1875年/1/22-1948/7/23。美国导演,被认为是对早期电影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卓别林评价格里菲斯说:“他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2.Chaplin: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作为一个从无声片时代成功过渡到有声片时代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难以估量。
3.Johann Vermeer:维米尔(Jan Vermeer 或Johannes Vermeer,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十七世纪荷兰画家。称为荷兰黄金时代(Dutch Golden Age)最杰出的画家,与伦勃朗(Rembrandt)齐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即出自他手。
“因此,《天堂之日》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向有声片诞生之前的影像工作者致敬,向我喜爱的粗糙质感致敬,向缺少人工精致和光泽致敬。”
“通常情况下,在拍摄白天的外景时人们会用反光或者人工照明(比如弧光灯(arc light))来进行补光,减少阴影,降低画面的反差。
“直接对逆光时的阴影部位进行曝光会让天空过曝,缺少色彩。如果使用弧光灯或反光板补光的话则会让整个画面变得很平(flat),没有重点,而且视觉上也很无趣。
我决定弃用所有的反光和人工照明,然后分别对天空和阴影进行测光,根据两者的光差折中进行曝光,结果就是人的面孔会有一点点曝光不足,而天空会有一点点过曝,让天空不会太蓝,但又不会变成死白。”
“发现拍摄效果明显有利于对故事的视觉表现,我们也变得越来越大胆,不断减少人工照明,追求粗糙、自然的影像质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白 日
🌇 · 夕 阳
对于一个成熟、老练的摄影师来说,人脸不应该被笼罩在阴影中,正如天空应当永远是蔚蓝色的。可是在马利克这里,一定程度上,绝对写实主义的拍摄方法反而营造出了一种超现实的、充满魔幻色彩的粗粝美感。
无论是画面光线的明暗对比,还是油画般的绚丽色彩,这部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可以截取下来作为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