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原理三十六(怎样修养知识)
三十六、怎样修养知识
修养知识就是把知识用于亲身实践,让尽量多的知识化入身心,带有个性化特征,如性格,似血肉,可学习,能传承,但别人夺不去,轻易仿不了,而自己却随时拥有,并能信手拈来地使用,这时要言语有言语,要行动有行动,要本领有本领,且让人无懈可击,充满做人的美和这样的力量。
又因为,这些并非是人人能够做到的,实际是个人素质达到了一定高度,所以特别让人有自信,也就敢于实事求是轻松说出哪里知道,哪里还不知道,无形中便没有了虚荣和炫耀心理。相比之下,不敢反思、不敢承认缺陷,反好虚荣和炫耀,都是没有底气的缘故,缺的就是知识修养,或曰修养知识。
修养知识是对活用知识最有力的保证,与语境、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起,共同构成了活用知识的一鼎三足,唯进入了修养的知识,是运用起来最自然,最不须费力,最能充分综合运用的。
人都有好面子的一面,这是尊严的需要,很正常,但面子不是要来的,而是人家给的,要看一个人具体尊严表现的客观情况怎么样,而不是凭空索取。凡出类拔萃、德高望重的人,都是由于客观尊严做到了,才好什么面子有什么面子。
这就是来自修养的体现。没有修养或修养不够,也想要面子,就是虚荣,是不努力或努力不够还想让人看得起的不好心理作祟。殊不知,这时的要面子除了欺骗怎么都不能得逞,不妨就用那些一旦被揭穿就气急败坏的事实来验证一下,气急败坏就是一种最没有出息、没有修养的表现。
任何修养都要从知识修养开始,是知识让人有所懂得,不然什么都不懂,谈何修养?表面看,知识对每个人最重要,深一点看,本领又最重要,再深一点看呢?任何知识如果没有修养,会熟能生巧和信手拈来吗?
若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更会明白,人的一切问题都是脑袋问题,修养也不例外。任何知识都需要脑袋来加工揉碎才能化作修养,并通过修养来坚持和完善。想一想,凡随时能够应用,熟能生巧,信手拈来的东西,会不在修养里头吗?反过来是不是也同样?
还比如在网上写诗,很多情况都未必在“此情此景”中,那么是不是就不能建立在“此情此景”上了呢?非也,依然要本着“此情此景”,无非改用的是“移情移景”。
也就是,设身处地于其中,把已经成了彼时的真实环境氛围场合情感情绪,化为此时来表达,这时仅仅有必要交代一下相应客观因素,其它则该怎么写还是怎么写,仍然未离开当时的亲身感受,毕竟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只要不是死心塌地投机取巧之人,只要是已经用活了的知识,知识对他就意味有很好的活性,很容易被消化,也就不愁进入不到修养里去,反过来就什么时候都可以拿来用。
不过,从观察当今网上写诗的实际风气看,有两个不好的现象还是要注意,一是假的“设身处地”千万不可取,取了就还是制假,还是憋诗和呻吟,不可聪明反被聪明误,二是再真实的设身处地,修养未到的就还是未到,任何半铲子的感受依然意味千疮百孔,与其一写起来就露馅,不如不写。
这样的脑筋要时刻能转着,不转就是脑筋不够用,稍不留神仍可能意味脑筋不够用。脑袋问题是思维问题,也是认识问题,思维合理,认识就合理,反之也一样。这提示了,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脑袋。
脑袋是管着情感的,也就是管着心理心态的,既不能不管情感而随着情感信马由缰,也不能把脑袋当麻袋一样,成了背书的机器。知识既然背了下来,就要让它文而化之,用于并形成良好的思维、认识和修养。
思维从本质上讲,是脑细胞活动,从人的意义上讲,是运用语言并依托语言的一种思维活动和方式,有着人类独有的感性与抽象的思维逻辑,因此思维实际就是语言思维,通常客观上表现为语言能力强,思维就强,反之亦然。
当然,这个概念里的语言思维,也包括使用各种符号、动作等做语言。姑且不做扩大,就从写诗上说,不妨就试着问一问,自己的语言来自哪里?看看每个写诗的人都有什么答案,然后再问问,说明了什么,或证明了什么?
显然,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他的语言思维里只懂得书本知识,即使自以为知识丰富的人,好显摆炫耀知识的人,也害怕他的知识是死的。
不过,再怎么不承认、再怎么害怕,死的知识就还是死的知识,显摆炫耀不等于对知识的活用,也就谈不上对知识的修养。相反,有修养,知识都是活的,光当摆设,图好看,自然是不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