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德堂到底有多牛?张之洞牵头创办,杨深秀做过协讲,还是山西大学的前身
作为山西最优秀的高等学府之一,山西大学为社会输送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作为山西大学的前身,山西大学堂,也同样有着厚重的历史渊源。而山西大学堂的成立,又离不开一所叫“令德堂”的书院。
光绪八年(1882年),张之洞担任山西巡抚,初到山西,张之洞就发觉了山西对于教育的投入不足。在晚晴时期,晋商发展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商业的发展和人们想要填饱肚子的欲望使得当时山西的士气衰微。
张之洞科举出身,自然知道读书和人才的重要,所以就与学使王学庄商议,并上奏朝廷,在宝贤堂旧址建立学社,名为“令德堂”书院。后来王学庄丁忧去官,就由新任学使吕凤岐悉心规划,在桥头街,也就是现在的文瀛公园附近找地开办。
整个书院按照传统的的书院规章,请一些经史古学造诣深厚的儒生担任山长和讲师。比如说主讲王轩先生,是同治壬戊进士,幼治三礼,习许氏《说文》, 于地理学、金石考订颇有成就,再比如说协讲杨深秀,还是后来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令德堂学生最初仅30人,后扩至50人,陆续增至70人,戊戌维新高潮期间,令德堂肄业生增至120人,同时,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需求和发展,院长屠仁守还进行教学改制,添设政治时务、农功物产、地理兵事、天算博艺四门选修课,让学生任选一门,广览众参。
可以说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方式,才使得令德堂有了更好的发展。但是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外籍教士安怀珍、刘博第等强占令德堂为临时教堂,令德堂于是停办。其肄业生一律转入新设立的山西大学堂,不过中学专斋最初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多承袭令德堂旧制,而山西大学堂创办人之一谷如墉及教师田应璜、张友桐、董化时等都是令德堂早年的毕业生。这样看来,山西大学堂就是在令德堂的基础上创建来的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