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博物馆(三)——天地之间有杆秤
“天地之间有杆秤,
那秤砣是老百姓……”
歌词中的杆秤和秤砣
仿佛与我们隔了几个世纪
但是生活中又随处可见
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
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
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
定13两为一斤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添加"福禄寿"三星
正好十六星
改一斤为16两
也有传说是范蠡发明的
受钓鱼的启发
也定13两为一斤
因为有些商家缺斤少两
便添加"福禄寿"三星
缺一两少福
缺二两少禄
缺三两少寿
直到20世纪50年代
改为10 两一斤
精确的杆秤必须满足:
秤砣的质量×每增加1千克的刻度间的距离=提纽与秤盘悬挂点的距离。
杆秤由第一类杠杆组成
其重心在支点外端
称重时根据被秤物的轻重
使砣与砣绳在秤杆上移动以保持平衡
根据平衡时砣绳所对应的秤杆上的星点
即可读出被称物的质量示值
以20斤杆秤为例,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杆秤怎么读:
秤杆的杆身上有两排刻度
靠称钩一端有两个提绳
秤砣重1斤
离称钩近的提绳能称质量更大的物体
靠左边一点的提绳量程较小
小提绳的量程
最大为5斤
1与2之间分10小格
所以最小单位是1两
大提绳的量程
最大为20斤
5与10之间分10小格
所以最小单位5两
杆秤作为衡器
量的虽是斤两
称的更是良心
因为电子秤的出现
杆秤手工业者
不得不面临抉择
坚持或是改行
而这项手艺
却面临消失的境况
中国传统手工做秤的工艺起源于几千年前,其中集中了东方人重直观和崇尚简洁实用的高度智慧,也凝结了大量的精巧工艺技术,蕴藏着丰富的专门知识,至今仍然具有特殊的科学工艺、历史人文和社会学研究价值,也必然有其未来存活发展的地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