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
顾金光
以前的课堂教学,“严肃紧张”是特征,而时至今日,课堂教学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话语霸权被撼动,学生民主话语声音在上扬,笔者认为有三种境界,权用符号加以诠释。
“!”标识着课堂教学的情感融入
教师呆板的姿态、呆板的眼神、呆板的教法、呆板的语言……均为课堂之大忌、均为学生厌学的根源,是课堂低效的症结之所在。很多教师教学设计板块化,第一板块是复习,第二板块是新授,第三板块是作业。这样的老三段,怎能不让学生生厌?学生盼望的是常变常新的课堂。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情感色彩呢?
首先,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特定空间,含有国家、学校对教师的信任,含有无数家庭对育人效果的期待。其次,精心设计导语。导语可以引用古诗,可以引用名言,可以以歌导入,可以以故事引入,让学生在文化的沐浴中逐步进入课堂境界。再次,教学语言精美化。在尊重知识严密逻辑的基础上润色语言,使之流畅、圆润、动听。其四,评价语言的精心运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学会认真听。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小结和表达表述。对真理的每一次接近,接近的程度有高低,创新的意识有强弱,表达的深度广度有差异……假如教师只会一谓地运用“好”、“不错”、“真棒”这样笼统的评价,只能视为一个不合格的倾听者,一个词汇贫乏的反馈者。其五,课堂结语的精心设计。或在音乐伴奏中娓娓叙述,或在排比句中画龙点睛,或展示多媒体画面时深情解说。不拘一格的结语,将为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讲课声调高昂,有一次把研究生请到家里辅导,讲着讲着,声调就高昂起来,老伴走过来提醒他只有两个人,犯不着那么慷慨激昂。可是,他觉得是内在的情感在起作用,是情感在迸发。
“……”代表教师的拓展意识
“余音绕梁三日”是一种艺术境界。一节课教师要多角度阐发,关注课堂的深层推进。“厚积薄发”代表教师的本领,“深入浅出”则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本领。课堂要拓展,向相关知识拓展,向时代生活拓展,向校本资源拓展。拓展有一个广度问题,历史课“三农”问题,可以拓展到“日本明治维新”、“苏联新经济政策”、“中国土地革命政策”,等等;拓展有一个深度问题,语文课讲黄鹤楼,拓展到崔灏的诗,那么诗与文的情感基础比较、表达方式比较、诗与文的抒情节奏比较,都必须到位,从而达到一定的深度。
课堂必须有一定的“留白”。很多教师一味在“作秀”,显示自己的才华,往往喜欢包办代替,甚至拖堂。“留白”就是留出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回味。一位教师在上《朋友》主题班会时,在让学生汇报格言、故事叙述之后,插播了一段乐曲(不是歌曲),营造了伤感的氛围,请同学们不用动笔,想一想毕业感言,学生在乐曲伤感的氛围中体验着一份感动、一份失落,有的同学趴在桌上哭了……这就是留白,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代表课堂教学的问题状态
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教师设计问题要有统摄性,避免琐碎、不得要领。视学生为手中之牛,牵鼻而走,一节课让学生很疲劳,问题问了十个二十个,而真正懂的只有几个学生。避免此种状况,应让学生成为发问主体、思考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才更能体现师生互动、思维碰撞。问号的存在,一方面是教师提出的,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自我生成的。问题的数量是否适中,质量是否高,将是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教师的问题数量与学生问题的数量存在着差异,学生问题可以分为即时的、合理的、非现时的,我们视这些问题为课堂资源,因为学生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状态。认识到这一点,便于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体现唯美而多姿的意境,使之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能够体现课堂实效,更能够在师生互动中体现课堂知识价值与生命情感价值的和谐统一,更能够体现课堂需要与学生成长需要的和谐统一。打造魅力课堂迫在眉睫。尽管学科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可是打造魅力课堂,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魅力课堂的打造不仅仅是施教者的梦想,而且应该成为施教者自觉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打造属于自己的魅力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