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人,连坐马桶都是凉的

Mar.

16.2021

雨季已至,当阴雨未曾绕过世间疾苦,众生平等地降临大地时,有些花儿吐蕊,有些枯叶腐烂,万事万物都在自己的规则中走向“有”和“无”的境地,而我也因此沉思,试图平衡这世间的苦难与幸福。

上一次谈到“苦”这个字时,是一位老者悠哉地问我:“为什么选择了如今的生活?”那时我无心作答,也不愿因他的一句话就开始回忆过往,于是只笑着说:“因为我吃不了苦。”

后来,我从那段谈话中走出来,便开始不自觉地品咂“苦”这个字。想想自己也的确如此啊,只奢望能贪图享乐,却未曾能受得了人间疾苦。

众生皆苦

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见我们对吃苦耐劳这一品质的热衷与崇拜。但当时代走到了如今,很多人又开始觉得,没必要自找苦吃了。因为人生的某些捷径,的确会让我们绕过人世间的一部分疾苦,顺理成章地享受安逸的生活。然而,不吃苦的人生,真的就能一帆风顺吗?

前不久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为什么有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其中点赞量最高的回答是这样说的:“因为学习的苦要主动去吃,而生活的苦,你什么也不干躺在床上它自己就来了。”

或许我们对待苦痛,总有着与生俱来的排斥感,而这种排斥使我们绝大多数人在权衡利弊时都不愿去主动承担与接受。也正因如此,对于一个学生而言,相比于寒窗苦读后收获的遥远的幸福,他们更容易看见的是放下书本之后的舒服。

然而,当学生生涯的那一特定时间成为过往以后,即便很多人在自己未曾预料的明天陷入了困境,也只会懊悔于慵懒的曾经。但如果时间倒流,他带着结局回到过去,也未必会在他的当下选择“自讨苦吃”。或许,我们之所以未能把握住那些充实自己的岁月,就是因为未能将那些“苦”转化为及时的“甜”吧。毕竟对于某些热爱学习的人来说,其实寒窗不是苦读,而是取悦自己的最佳途径。

大学毕业之后,我觉得自己很难再拿起书本,像从前一样用大把的时间来学习了。然而对于“吃苦”这件事,我却觉得仍可循序渐进地在生活中浅尝。因为我们都知道的,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生命里的苦难和幸福有时候是成正比的,就像付出与收获之间牢固的联系那样,即便我们可以选择少吃一些没必要的苦,可宿命还是会将那些本该来的滋味一份不落地抛给我们。

不过,有时候“自找苦吃”,也会让我们更好地享受当下的幸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触呢?或许要从几天前的一个下午说起了。那天我去二楼院子里侍弄花草,弄脏了手便去了搁置很久的洗手间,那里的马桶已经很久不用了,加热功能也停了,于是当那份寒冷透过肌肤传递给大脑时,突然一份“不满足”就那样随痛苦诞生了。回想我一直在享受的那份温度,其实也并没有承载怎样的愉悦,然而就是在这样微小的事情上,也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小小的幸福。

于是那时我突然觉得,人有时候还是需要吃一点苦的,而吃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让你在苦难中创造往后的幸福,而是为了让你感受到那些本来就存在的幸福。

我们一路走来,有时候不是因为付出的不够而不快乐,而是因为过度的忽略所以才怅然若失。

其实,只要在一些微小的苦难背后察觉到自己本身的幸运,就足以支撑我们收获人生的信心,坚定前方的道路。这些本来就存在的幸福,还是需要我们慢慢在“苦”与“甜”的转换中逐渐重拾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