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芯片?质量?是什么导致了一汽-大众的销量下跌?

作者|聂一尧

来源|汽车大观
身披光环就难免备受审视。
眼下,身披销冠光环,又创下跌幅之最的一汽-大众,就处在这种被审视的尴尬之中。
日前,乘联会公布了7月份国内汽车厂商销量数据及排名情况。一汽-大众以月销11.2万辆的成绩,位列销量榜首。但是,一汽-大众同样也以36.6%的同比跌幅,创下厂商销量跌幅之最。
但这并非一汽-大众突然遭遇的滑铁卢,如果往前追溯,自今年4月开始,一汽-大众的每月销量,便处在一路同比下降之中。尤其是今年6月,一汽-大众销量同比下跌了22.0%;7月,同比下跌了36.6%。
一次比一次猛烈。
与此同时,一汽-大众的市场份额占比也在急剧收缩。由今年3月份的12.0%,收缩至了7月份的7.5%。
2019年与2020年,一汽-大众蝉联国内乘用车市场年度销冠,今年前7个月,一汽-大众也一直是月度销冠。但是,与今年前6个月,一汽-大众作为每月销冠,与第二名之间的销量差距相比,7月份一汽-大众的月度销冠,只能用“险胜”一词来形容。
7月,一汽-大众销量11.2万辆,仅比上汽大众11.0万辆,多出2000辆。
一汽-大众一向稳定的口碑与销量,与近两个月来连续大幅下跌的趋势,形成了强烈对比。无法不让外界关注和疑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汽-大众的销量暴跌?一汽-大众未来又将会有怎样的表现?
芯片短缺成销量下跌主要因素
芯片短缺对于汽车行业的影响,早在去年下半年即有预警。但在今年全球疫情持续的背景下,芯片短缺对于汽车厂商尤其是合资车企的产能和销量的影响,似乎比预警还要严峻。
对于7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乘联会认为,国际芯片供给不足和不确定性导致中国部分车企生产减产损失较大。部分车企近几个月批发端销量骤减,带来合资车企经销商进出不均衡、订单需求和现有库存的不匹配、不均衡等因素向零售终端传导,导致零售偏弱。
一汽-大众受芯片短缺的影响,早在今年4月份即有消息传出,一汽-大众在4月份因ESP芯片短缺减产2万辆的基础上,后续还将因10种芯片供给不足,影响29款车型的生产。
按原计划,一汽-大众应在今年二季度生产约61万辆汽车。但因芯片短缺,二季度只能生产40万辆汽车,减产比例达到30%。
结合一汽-大众今年二季度的实际销量46.6万辆(4月15.9万辆、5月16.8万辆、6月13.9万辆)来看,减产后的产销量颇为吻合,由于芯片短缺导致的销量下滑为主要原因。
另据更详细的内部消息,一汽-大众不得不减产的29款车型涉及奥迪A3、A4L、A6L、Q5L,大众迈腾、高尔夫、宝来、速腾、探岳,捷达VS5、VS7、VA5,ID4.CROZZ、ID6.CROZZ等品牌和车系。
而一汽-大众的应对策略是优先保供奥迪,尽量使奥迪品牌少受芯片影响,实现最大化生产,弥补产量损失。
从今年4月上旬开始,一汽-大众部分工厂已经调减为单班次生产,减少或停止了大众速腾、T-ROC、宝来、探岳等车型的生产。
芯片短缺对一汽-大众销量的影响不言自明。但是,如果把一汽-大众销量下跌的原因,全部归结到芯片短缺,而忽视或屏蔽其他正在发生的事情,不免一叶障目,也无益于一汽-大众的未来发展。
产品质量和服务不容忽视
除了芯片,一汽-大众另一个正在被广泛关注的问题,便是车主对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投诉,和对其处理问题方式的不满。
网上随处可见的关于“一汽-大众探岳颗粒捕捉器堵塞导致发动机排气故障、油耗高”,“厂家对此至今无说法,经销服务商建议多跑高速来缓解”等车主怨言,便是其中典型。
从相关投诉平台可见,一汽-大众探岳从今年3月至7月,连续5个月都因“颗粒捕捉器堵塞导致发动机排气故障、油耗高”的问题,成为消费者投诉最多的车型。
另据相关投诉平台统计,最近一年关于汽车质量问题被投诉的前三名车型,分别是一汽-大众旗下的探岳以2194例、迈腾以1117例、速腾以1078例。
如果仅仅是以“销量多难免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就多”来解释这一现象,或者以“销量多所以不在乎”的心态处理车主投诉的问题,显然都是不负责任的托词和做法,也不符合企业长期的发展定位。
车主需要的,是企业直面问题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车主等待的,亦是如此,而并非如“多喝热水”般的“多跑高速”。
今年是一汽-大众成立30周年的重要节点,如同其对此所作的总结:“30年的时间,一汽-大众实现了从开拓者到引领者的蜕变,见证了也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今年也是对一汽-大众充满考验的一年,芯片短缺、全球疫情、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地位发起猛攻、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大力渗透、自主新能源品牌对合资新能源品牌的全面压制,每一样都是不可小觑的压力。
这些压力之下,用户消费和使用体验变得尤其重要。优秀的用户口碑,也许就是决战下一个30年的重要契机。而一旦给人“店大欺客”的印象,也许就是消费者渐去渐远的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