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敲响跨年的钟声——西安七日游之第4日(1)
★旅游地点:西安钟楼
钟鼓楼不算什么稀罕的建筑,但是西安的钟鼓楼却尤其出名,几乎与大小雁塔那样成为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所以虽然对它们不是太感兴趣,还是要去瞄一眼的,反正它们位于西安城的中心,遥遥相对,交通十分便利,地铁和公交都能够抵达。

这两座楼都是明朝初年所建,大约在洪武年间,钟楼和鼓楼被合称钟鼓楼,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西安钟楼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通高36米。钟楼是当之无愧的西安城中心,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四门相接。洪武十年初建时,并不在现在的这个位置,而是在一公里外的北广济街口迎祥观。这个位置是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也是历代长安城的中心。明神宗万历年间,才将钟楼迁移到现在的位置。除了重建基座外,钟楼的完全是原样原件,难怪游人如织了。

传说在很早以前,钟楼现址的平地上有口深井。大约原来的西安城缺水少河,这口深井的水要供给整个西安人的生活用水。据说这口井连通着大海,现在大家普及地理知识,当然知道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大海离大西北的西安太遥远了。但当时人们深信不疑,认为井中有巨龙或者巨龟,所以才会在取水的时候令整个西安城震动。西安府令请来了风水先生,在井口上面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建筑物。其实当井上打水的工具是用轱辘搅绳桶,每搅一下轱辘,动静就十分大,所以才会让附近的居民感觉到震动。因为修建的建筑物很漂亮,再加上位于西安城的中心,所以装置了报时的钟磬,后来便被人称之为钟楼。

钟楼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重檐攒尖顶,正方形的砖木结构,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端庄中不失华丽的底蕴。虽然朱元璋定都南京,但是西安的这座的钟楼比当时的京师南京的那座还要大。

基座的边长35.5米,高8.6米,全部以青砖砌成,四面开有券洞,高宽各6米,在基座里成十字交叉。这里过去是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券洞门通行,可以想像当初车水马龙的景象。现在券洞已经封闭,我们要进入钟楼,需要从地下通道前往。

钟楼的顶端是6米高的鎏金大圆柱顶,重檐三滴水攒尖顶,覆盖着深绿色的琉璃瓦。虽然我素喜古朴端庄的风格,但对琉璃瓦却极有独钟,总觉得屋顶反射着阳光的颜色特别漂亮。江南四大名楼和大多数的亭阁多攒尖顶式的,不过是四角、八角、圆形的区别而已。

从外观看的时候,我以为钟楼是三层的,走进去才知道,其实钟楼只有两层。每一层屋檐下有斗拱,四角翘起的飞檐下吊着铜铃。四周有围廊,大红明柱矗立期间。红漆大门的门扉雕着木兰从军、岳母刺字、八仙醉酒、嫦娥奔月等著名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精美浮雕,共计64幅。
宽敞的大厅很气派,顶部的彩绘天花板中心,是“万道霞光”,直径据说有两米,周围是184幅彩绘,分别画着四季花卉,千姿百态,精致美丽。

二层大厅陈列着明清时期的家具和古今名人字画,整根红松木雕成的龙井柱,又被称为通天柱,虽然我觉得通天这个说法,委实有些夸张,但历史却是悠久的,是600多年的旧物。

当然,人们奔着钟楼而来的,是钟楼的景云钟,除夕晚上听中央电视台传出来的跨年钟声,就是这面钟敲出来的。此钟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高2.47米,直径1.65米,重6吨,钟上刻有唐睿宗撰写的铭文及飞龙、仙鹤等图案,是唯一由皇帝撰写铭文并监工铸造的青铜大钟。

景云钟是国宝级的文物,和秦始皇陵的青铜马车、法门寺的十二环鎏金锡杖、陕西博物馆的皇后之玺是同一个级别的,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

不过,需要重点说明的是,现在钟楼的这口景云钟并非原钟,而是复制品,于1996年文管理部门复制建造,替换由1949年悬挂在这里的大铁钟。

民国初年,景云钟移到西安南院门的亮宝楼陈列,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把钟拆下运到西安郊区埋起来。1949年,景云钟回到西安,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景云钟只能放在碑林博物馆,我觉得这是对于文物的尊重。而在钟楼基座的西北角,则悬挂了一口明朝成化年间铸造的重达2500公斤的大铁钟,如今的大铁钟则被收藏于西安博物馆。

登上钟楼,可以俯瞰西安城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不远处的鼓楼清晰可见。每一条大街都车流量很大,游人很多,足可以见证钟楼作为西安真正市中心的地位了。

钟楼历经五百年的风霜雪雨,今天的钟楼游人如织。始终屹立于西安城中心的钟楼,见证了西安作为西部重镇的历史,也见证古城的今天和未来。

温馨提示:其实钟楼的夜景,比日景更好看,美醉了。既然景云钟是复制品,其实不看也罢,私以为看看外观建筑,也就不虚此行了。

洪武新楼初建起,长安几度叠阳关
晨钟慷慨飘秦岭,暮鼓雄浑越远山。
——七绝
自由行:西安钟楼
6月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