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那些事儿
May.
27.2020
▽
▽
周末和朋友聊天,正谈到人的欲望和爱好,突然友人来了一句:“欲望驱使爱好”。这使我陷入了短暂的思考,但后来,她又转移了话题,让这种沉思被迫中断了。她说自己身边有很多同龄女孩子都沉迷于网购,而且不是正常的买东西,而是看直播带货,买些奢侈品或单纯看着好玩的小东西。她觉得当代年轻人的这种嗜好已经遍地开花了,对此她觉得某些消费手段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对此我很有同感,并随口说了一句:“精神世界里的匮乏,需要物质来弥补”。但话一脱口就觉得莽撞了,赶紧往回拽一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想来自己也经常逛网店,看到某些潮玩虽然物不及所值,但因为一时冲动还是会忍不住下单。因此,也不由得对现代人的消费观产生了一丝质疑,难道通过“买买买”真的会得到长久的快乐吗?之前听人总结说,网购比实体店购物多了两份快乐,同样是花钱,网购要等待很久才能收货,看到短信提醒包裹已签收会得到第二次喜悦,然后拆快递的过程又能再多一次快乐。虽然说总结得很实际,但如果我们真到了要靠拆快递才能得到满足的那一天,那么生活的肤浅也并非一次拆快递能拯救的。
聊天结束后,我又开始了对那句“欲望驱使爱好”的思考。或许我们在选择自己爱好时,的确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
人生来慌张,和其他动物不同,在解决了温饱以后还会去思索更多层面的满足。因为对自我价值的疑惑,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在适合的年纪理解到适合的作为,甚至庸碌一生也不知所谓何事。通过短暂的喜悦感获得心灵上的滋润,其实也是一种捷径,若浇灌不断,喜悦也不会停止。只是,这种浇灌真的会持续一生吗?
其实我对于人的存在感一直是存有疑惑的,因为群居在茫茫人海,想要独立判断真的很难。我们大部分的存在感其实是一种同类之间的认同感。但埋头于俗世。很多人,很多事,还是看不惯的,于是又恐怕这种寻求自身价值的旅途,最终会演变为一场聚集式的追赴。
如今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落花与新蕊重叠,有时候会让人诚惶诚恐。西方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欲望都来自恐惧,因为对“人固有一死”的惧怕,所以将生命里的不安和焦虑都表现为一种索取,当然这种对岁月的“勒索”,也就是人类最初的欲望。
早期,人们为了缓解这种恐惧,开始研究长生不老的仙丹灵药。失败后,人类为避免恐惧,使文明发展中诞生了各种宗教与信仰,其根本,都是为了解决这种原始恐惧。直到如今,心理学才研究出了一种解药——创造比我们活得更久的东西,作为我们的延伸,在百年以后替我们活下去。
比如我们归属的集体、我们信仰的宗教、我们创造的价值、我们的后代子孙,这些延续体都将我们的精神永恒留存于世,也因此治愈了我们内心的恐惧。我想,这种“欲望”可以算是一种本能,也可以说是一种外界的指引吧。
回到“当代年轻人的购买力”这一话题,其实通过消费获得商品的占有感,是一种最简单的欲求满足。它和吃饭睡觉一样,从生理上带来愉悦,产生的多巴胺却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所以,这样看来,其实这群人也只是当代最空虚至极的一群人。因为失去了对自我能力的信任,放弃了追求精神层面的强大,继而将生活拆解为物质与情感的堆叠,没有沉淀和反思,尽是消耗与驱使。
草木繁盛,雨露丰硕的季节,窗外常见群鸟振翅,百花前赴后继追赶一场人间盛世。可喜,总有一群自甘堕落的生命,愿意为他人的美好作陪衬。
雨萌小站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