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二)
图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图2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续)
无论青铜还是红铜,以此制作成薄片壮切割工具较之以质材料制作相对要容易些。可将溶点较低的铜液化后的铜水浇铸在事先做成的沙模中,待其成形后,再以粗糙石制工具磨薄、磨光。为更好解决其平整度还可以在平整石板上敲打,从而使其达到严格技术要求。当锯片完成以后,再在其刃部处磨出等距凹槽,这些凹槽可存入解玉砂,当 锯片运动时解玉砂即对玉石进行有效的磨切。
解玉砂取之于河道,不同河道里的沙石其硬度不尽相同,这要视其所含矿物体及成分。一般要求其硬度要高于玉石硬度,如玛瑙,石英,水晶,及其它矿物晶体所构成的细砂。对这些取之于河道里的细沙要进行多次淘洗,以根据不同加工工序而区别使用。切割大块玉原石时一般采用较粗解玉砂。粗砂磨削速度相对较细砂要快,但精细程度不及细砂。
根据同类形状玉器存在两种以上情况分析,作坊式生产很可能形成根据需要的批量生产。比如同一品种,同一大小型号的玉器同时下料。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2、划线:划线即设计,就是在切割后准备制作圆雕的,板状的或片状的玉材表面画出玉器的形状,然后依据划线纹样进行再加工。专门从事划线的“玉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工艺设计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倍受人们尊重的“神的使者”,或称为“巫”的人来完成。因为从做为能够与神灵相沟通的神器来说,绝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而为的,它特有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决定了玉器的设计工作被授于更深涵意。
3、制坯:制坯,就是按照划线的基本轮廓,去除多余部分,制成毛坯。制坯是玉器的粗加工阶段,一些较大的去除部分仍然由锯片进行分段切割。一些较小边角等去除部分,则由圆锥形、呈镖旋状,表面较粗糙的特制工具进行刮磨。为提高工作效率,刮磨时所用解玉砂一般颗粒较粗。在一些较大型玉器表面,仍可见到刮磨时留下的印痕,印痕无一定方向性,按加工部位需要随意而为。对印痕放大来看,多呈沟槽形,沟槽中呈现横向丝纹,类似于木镖丝旋纹。以此分析,这种圆锥形刮磨工具是被固定在特制的旋转机械上,机械的快速转动从而带动工具对玉器表面进行刮磨加工。
制坯,是一件玉器造型的基础,是骨架,是整体形象的初现。同时它决定着玉器最终所要达到的整体艺术效果的关键。
4、琢磨:当玉器完成制坯工序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精细加工,我们称此为琢磨。琢磨之前仍要在玉器表面划线,或可称为绘线。需要详尽绘制出玉器所有细部具体形象,从而依照线段决定保留或去除。
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工艺特征为“压地隐起法”,也有人称此为“打洼法”。就是按玉器造型设计要求,使玉器表面以缓坡形式平稳过渡,突起与凹进相交点若隐若现,自然而柔和。有些过渡面甚至肉眼都难以觉察,只有用手触摸方能感觉到。如此精妙的工艺,完全靠制玉工人自我感觉和娴熟的高超技艺方能完成。
“压地隐起法”工艺,不但完美表现了玉器的整体形象和细部特征,更达到了形态准确生动,神态出神入化的更高艺术境界。
根据对红山文化玉器的综合分析认为,“压地隐起法”工艺是这样具体实施的:将锥形的,表面粗糙而呈螺纹状的磨削工具固定在旋车上,旋车带动锥形工具在玉器表面进行刮磨。大件则放置于旋车特制的平台上,可随意翻动,小型物件则以手持之。
呈螺旋纹的锥形工具可带入解玉砂,从而进行刮磨。此时所用解玉砂颗粒相对都比较细,但仍然可以从红山文化玉器所留印痕分析出,此加工过程最少需使用二种不同型号颗粒解玉砂完成。比如,红山文化玉器中玉鸟的双翅,是以打洼出阳线纹表现其动感与美感的。当我们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其沟槽处经常留下镖丝状横线纹,这些横向线纹有的十分明显,有些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隐若断续发现,再有一些甚至根本看不出这种工艺特征。经分析认为:这一工艺是由两道工序所完成的。就是先以较粗解玉砂在玉器表面纵向趟出沟槽,然后在精细加工时以较细解玉砂顺向平掉沟槽中的印痕。另外,从一些制做完成的红山文化玉器表面也时常发现这种现象,尤其一些较大型玉器,其表面有的留下很明显断续刮磨痕,有些较小精致玉器就较难发现这种特征,这是因为做为精品在加工时进行了多次重复磨制。
我们在认定红山文化玉器的真伪时,不能片面以印痕特征存在与否做为唯一依据,还要对全器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后方可最后认定。玉器表面沟槽中横向丝纹的存在与玉器的大小,所选用的玉材,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