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微言

大家晚上好,我是般若城,这是我和几个朋友创始泰山学社一年多以来第一次公开做一个专题分享。这里的朋友绝大多数都是我尊敬的老师,我喜欢的朋友,我的兄弟。这次分享初衷是向之前24位的主讲人回礼,这是我送给他们的礼物,希望不会嫌弃。同时,我向这里的老师朋友兄弟们学习了很多,这也算将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给大家做个汇报。

分享今晚内容之前,先做个小说明,一通过分享我想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我争取不说自己都不懂的话,也希望自己说的话都是源于自身;二是我分享的内容是普遍概念,并不涉及真修实证,我也在路上,并不成熟,也希望不会给大家造成误导。     下面开始我今天的内容。

心学微言,微言是我的微末之言的意思,主要是三个大内容:心学总纲、心学传习、万物一元。

【心学总纲】

心学源头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出处《尚书大禹谟》)

心学开始 心即理

心学宗旨 致良知

心学三无 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学四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是格物

心学法门 静坐体悟 事上磨练

心学总论 知行合一

心学基石 万物一元

如果我这么说下去,大家肯定索然无味,不过这些内容通贯心学的始终。

那么我简单介绍下王阳明。他离我们有五百年了,跟西方的达芬奇大致是同个时代。当然,在陆王心学兴盛的时候,西方世界也在启动着文艺复兴,所谓的文艺复兴 达芬奇一个人最起码起了绝大部分的作用,大家去看他在各领域的发现就知道了,是文艺复兴改变了西方世界文明的气象。阳明先生的简历在王阳明年谱中说的非常清楚,我就不复述了。

如果找一个善巧方便,那么我以马云这个人物作为参考对比,大家就记得非常容易了。因为王阳明、马云在出身、科考、创业、成名过程等方面有诸多共同点:祖籍都是浙江绍兴;都属龙;都参加过三次科考/高考;都是30岁开始创业,王30岁开始在阳明洞讲学,马30岁创设海博翻译社;40岁进入黄金时期,王40岁论《大学》宗旨,马40岁创办阿里巴巴;50岁达到人生巅峰,王50岁创立“致良知”学说,马50岁成为亚洲首富;成名之后都选择退而讲学或从事教育,办书院、办大学。

其中最重要的都在做互联网。阳明先生是心的互联网,致良知在于人心,希望将大家的心维系起来,形成庞大的心网,从而万物得以一元,人人得圣贤,明明德、止于至善,实现大中至正。

【心学传习】

一、先从易学立场来说。

阳明先生40岁论大学宗旨,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得后代以至于今天的学者认为心学的起始和发源是大学之道,在大学当中研究心学的本源本性或思想架构,尤其是那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实我不觉得如此,大学仅是朱子从礼记当中摘出来的。

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境界来源是易经。为什么这么肯定的说,看阳明先生长期的被熏陶内容,看阳明先生在最曲折最痛苦时候的依托。易学是阳明先生的家学渊源,在被贬到龙场时建玩易窝。毫无疑问,阳明先生以易学作为根本精神支撑的。

关于阳明悟《易》历程,《玩易窝记》有记载。

再者阳明平日玩易,他的诗中多处提到“玩易”,如“瞑坐玩羲易”,“玩易探玄微”,“相携玩羲易”,“灯窗玩古易”,可见阳明在玩易之中悟道,感通心通于天,这既是心学境界。

进一步来说,南宋陆九渊创立心学。陆九渊说自己的领悟来源于孟子的心性之说。而孟子思想理论渊源基本在易学思想。所以我们学心学,不仅在于传习录或者王阳明全集,而更在于是学易学。

易学的基本思想,可以说是统御着整个阳明心学的道德和智慧内容。 也就是说易学所主旨的圣贤之道之德,是心学的生命思想的基本渊源。如果我们看易学当中的大象传内容,所创导的智慧道德精神,就全然明白。这是一个方向,我也在学习大象传内容,为了触摸到心学的灵魂,我提出这些内容。当我意识到易学与心学的关系之后,我也就对易学产生了勇气,这在之前是未曾想到的。我分享下大象传内容,大家一起研究学习。

易学是自由开放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找到对应自身的卦爻,或许这也是解读自我生命意义或者生命奥秘的一个非常古老而又时髦的方式,大家可以相信星座,这其实源于星象学,为什么不可以相信自己的古老智慧,要知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古人的精神血脉和智慧源泉,只不过我们没有用心去开启这些尘封已久的血脉遗产。

我分享一个学习到复卦之后的感受。复卦-相反的是剥卦   临近无妄卦  阴暗面是姤卦。从性命角度来说是三点:

1.返观內照:归原知返,找到自己的清净心和真实心。

2.天地之心:观天地之间,人是宇宙生命内核,从而寻得生命本源。

3.归根复命: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静为何意?静曰平衡。简单来说,身心失衡,人不可能平静。

心学通于易学境界是取法于天地之正道,心念发动都在天道之中,从而达到能够赋予万物生机,让万物尽性至命的境界。

那么,易经中说:感而遂通。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即是这样的廓然大公、物来顺应,逆境都会遭遇,而重生者很少。

龙场悟道的内容,非要来说的话,那就是心即理。心即理是陆九渊提出来的,陆九渊最要紧的一句话是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龙场悟道和心即理,分开来说,先说龙场悟道,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大家可以这么想象一下:

阳明先生从天之骄子被贬到龙场,这么个偏远地区,一片荒原枯寂,了无人烟。他是奔逃到这里,已然一无所有了,命还随时丢掉。在这种时候,人可能就卸掉一切负累在身的事物,只剩下命和运。

所有身外之物都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也指望不到了。而这个时候或许就唤来一种不凡的心境,还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实。之所以没了那么多的污垢来阻碍身心,那么清净明亮的自心本性就显现出来。

龙场虽荒凉偏远,但也洪荒古朴。阳明先生更容易接近天地和万物了,他的心灵或许每时每刻直接跟宇宙、跟苍穹、跟天地感通,可处于感天动地的、心通于易、通于日月之变的状态,这其实就是“心即理”的本意。

人本来就产生于天地之间,是宇宙灵气的精华集结,这个时候阳明先生或许就找到生命本源,也就是宇宙万物的心,这是道心的本来,其面目凝结在自性当中。

我们可以这么说,所谓的圣贤,无非是有非常经历 存非常悲苦 感非常磨难。不然怎么可能探索到能量根源,怎么可能打开心性呢。

下面说什么是心即理。引述明代薛文清一句:

“万起万灭之私,乱吾心久矣,今当一切失去,以全吾澄然湛然之体。”

心性这种概念,自孟子,经南宋陆九渊,到了王阳明那里,是中国哲学的丰碑。

大家都知道“放心”这一词,这源于孟子。孟子说:学问之道,求其放心。也就是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古人讲天人合一、天道天命天理。人是天地之心,人应顺天命、尊天理、循天道。然而到了王阳明那里,直接说人心与道心是一体,天道天命天理在吾心,吾心就是最好的具足,这是伟大的创见或体悟。

人不用看外在的天命 不必循身外天理 不必着眼中的圣贤,一切都是在自性本心当中,天道天命天理在自己心里。

那么,我们得此圣人之说,自然就可以无限的开拓和培养自心本性。这是圣人教谕的意义所在。

二、心学传习之佛学

在这里我主要指的是禅宗。禅宗对中国文化思想精神贡献非常大,尤其是六祖慧能使得佛法普遍大众化,人人可以见性即佛,劈柴担水做饭、行住坐卧皆是道。这与阳明先生所主张的人人皆可得圣贤,人人心中都有个圣贤是神似的。阳明先生在私下里会让弟子们读坛经的。很多人说心学是可以建功立业的禅宗。阳明先生的弟子当中很多直接进入了佛家。在修行法门中,静坐体悟尤为参考禅宗法脉。

有言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此意在说,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浩瀚无穷,而生命有限的,我们不可能通览全部经典。一部大藏经,即便是阅读能力非常强的一流学者,也需要二三年左右的时间,更不用说我们普通人了。所以我们学心学,可以通过它的宏伟博大和高远囊括来领悟和感受佛法的精髓,并且心学也重在以心传心,心心相印。

以心经来说,它是整个般若部的高度凝结,仅260字却通达贯穿般若部经典,这是玄奘的伟大之处。不过第一版本是鸠摩罗什,玄奘是读着他的版本去的那烂陀寺留学,然而般若部是玄奘主持翻译的,整个内容在讲的是空性。

大家体悟一句: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对于空性,我们所熟知的南怀瑾南师、雪漠上师、宗萨仁波切都有非常精彩的解释。大家可以去欣赏,不做复述。

正见空性与证悟空性是完全不同的,正见空性是最初级认知,而证悟空性是佛陀之道。佛陀证悟的四圣谛-苦集灭道,空性贯穿在里面。

空性的意义大家可以了解,但我不可解释空性本身,我没这个资格。
如来境界无有边际 普贤身相犹如灵空。道理固然重要,但只给我们一个方向,而对境实证才是最重要的。

宇宙万物存在可能性,空性也许是最好的印照。如果非要讲究方法追求空性,我建议三个概念:

1革命,是革掉自己所有不好的命,人总难免的是咎,也就是人本质是总会犯错误,这就导致我们或困苦或穷恶或魔障。

2究竟,是事物有本来属性和真实面目,观照身心,求得自在。万物都相生相应,彼此可能相冲或相融,究竟的意义在于特定化事情本身,赋予生命以意义。

3变化,是一切事物都会因势而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一切都是和合而成,所以应无所住生其心,降伏其心,善用其心,在变化中转化。

在空性基础上,我们应建立一种心体。毕竟来说,境由心造。禅宗云,烦恼即菩提。人总有各种烦恼,烦恼的本质是光明,也就是说我们有烦恼,不必懊恼,自然发生,烦恼跟菩提是心体的两面,没有烦恼这种资粮道作为根本支撑,我们也就没有修行修养修道的意义,正是由于烦恼才可以达到菩提道,菩提是觉悟,也就是说生命的觉醒的前提是要有烦恼,这个我们每个人都不缺。

正是经历多的人负面资源多的人,我们更应佩服他心灵仓库的资粮丰裕,进一步来说,快乐与烦恼的关系也是这么个性质。

回到心体,它应具备以下妙处:

心打开。让我们自己的心性打开打开再打开,不可束缚自心,它本来就是开放的;

放松心。让自己的心自然流动,放松 放松 再放松;

心态高。使得自己的心态调高了,处在高维,感受万物之灵,体察万物之量。

自由心。任何知识的终极是提高意识的自由度,心获自由,佛说得解脱,是自由。

心自在。在般若智慧里面,最重要的是观自在,藏传佛教中有“十项自在”,心若自在,俗世对我们的侵略和剥夺,都不会波及我们的本心。

心安定。这是基本功,不进入定的状态进行筑基,以上几点是飘逸的。

见定行是三者一以贯之的,我们有了见地,学者戒定,最后在行中悟道得法。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所以大家一起精进。

以上修心建言,是我从佛学角度学习心学的领会。

我推荐一本书,即是铃木俊隆的禅者初心,乔布斯当年受他影响接触禅宗,并以禅宗作为一生的精神主旨。

三、心学传习之儒家

有一种叫法是心儒。阳明先生虽然容纳了儒释道,但根本上来说,是儒家作为根基,建功立业,在事上磨炼。不然,我们做了学问要为那般呢。另外,在陆王心学当中,有一句话非常豪迈,就是六经注我,儒家六经是心体的发用。

从古至今一直在说圣人之道,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坐而论道而已,而阳明先生以身经历很直接的告诉你,圣人到底有多厉害。他大半生的时间除了讲学就是剿匪。最大的功业是捎带着只手擒了朱宸濠,顺手拈来之作。阳明先生基本是靠一个人,并没什么多好的军事条件。宁王准备了十几年的造反事业,让阳明先生撞上,三十几天就给平了。

当时朱宸濠见到王阳明说,这是我的家事,干你什么关系啊。也就是说皇室内斗夺权,谁当皇帝都是朱姓啊。这就是阳明先生的脾气。

我们从小处来说,阳明先生是见义勇为了,往大处讲,中国的士大夫是勇济苍生、以天下为己任,这胸怀天下,为天地之心、为生民立道的价值取向,一直是我们古人的精神追求。

传习心学,就要有道德格局,即我称之为大心至诚境界,我们不仅为解决自身的烦恼而学心学,而是为了更多的内容。

传习心学,也要有道德根基,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中涵养心性、居恭持敬、戒慎用惧。

也是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谨言慎行,追求道德。

我们都知道儒家,是以孔孟之道作为根本宗旨。

先说孔子。

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万世敬仰。子曰过一句话,君子道者三,仁者无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对于这句话民国梁任公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有个演讲在说这个意思。我为什么对这段话情有独钟,源于我十几岁的方向追求,该做一个什么人,那就是不做懦夫,不做蠢夫、不做庸夫。也就是对应到了勇敢、才智、有为。再升华了就是泰山学社的宗旨:智慧道德精神。也就是说一个人有智慧不愚蠢,有作为不平庸,有精神不懦弱。很有趣的是,我跟这三句话不谋而合了。大家都有美好的追求和梦想,所以也别觉得我这么说在吹牛。

子曰过一句话,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饱受误解和批评,也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以为是愚民法则。连现代最流行的杨伯峻论语译注都是不准确的。然而,这是最能体现孔子民本思想的一句话。在郭店楚简出土的儒家经典中,经过参考和对比,可以对这句话进行正确认识,开启他本来的儒家生命。这里面有俩个通假字。由通启迪,知通折。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引导,而不是压迫。

阳明先生的重要工作是剿匪,在这过程中,即是非常诚恳的行民本之道,劝降和安抚工作做得感人至深,分享阳明先生的告谕浰头巢贼,大家自行体会。

再说孟子。

从古至今我们讲大丈夫精神,即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浩然正气,舍身取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些。阳明先生也有豪气干云的气质,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儒。陈来先生说,王阳明是豪侠。

有诗云:行事莫将天理错,立身当与古人争。如果进一步讲孟子的精神思想,那就从历史当中翻看,历史是对古典的具体演绎,比在寻章摘句中更有说服力。我想举日本的吉田松阴作为例子。他是孟子精神的实现者,更是阳明心学的悟道者。

(一)松阴只活了29岁,极为短暂的一生,最了不起的一件事是办了两年的松下村塾,才开始只有三五个学生,而最终从松下村塾涌现了大量的杰出人物,伊藤博文、山县有朋、木户孝允等等。

(二)松阴的思想和精神的基础是中国的古典精神和智慧,观其整个人生的思想主张,最主要的内容是受启发于中国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孟子。近代史的中国受尽屈辱和苦难,而我们的近邻日本却从诸子百家当中找到精神依归和思想要义,这不得不令历史学家们惊叹。中国古典精神和智慧历经百代,而在近代的日本历久弥新。现今的我们,真的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舍弃古圣先贤的思想而逐求微末。

(三)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既无深厚流长的历史精神,更无杰出的历史时代,狭隘的国家地理格局,资源紧缺,是典型的缺斤短两的贫瘠狭隘民族。而在明治维新之后,迸发出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建立了现代国家。究其根源,从精神上吸收了中国的阳明心学,心学的致良知思想,让他们悟到即使没有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民族照样可以从自己的实践当中获得真知。知行合一的思想,让他们在无历史经验的积累前提下,也可以边走边练,在走向现代国家的路上基本是一气呵成。正如梁启超所说的:日本明治维新之治,心学之为用也。

现代国家所需的宪政政体、经济思想、文化方式、军事模式、教育体制,都可以作为模型直接套用在任何一个国土之上,而启动这个模型的源动力却是扎根于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气质。又如章太炎所言: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王学岂有他长?亦曰:“自尊无畏”而已。是的,日本直接以吸星大法的方式,深深的吸到阳明心学的精髓,从而获得民族力量,完备了一番具有历史大气象的民族建设。

总之,说心学,必然涉及儒家,也必然应涉及日本的阳明心学,以上也就是我对儒家和日本阳明心学的基本认识。

四、心学传习之道学

阳明先生从小身体不是很好,三十多岁牙齿就开始松动。这就使得他很早就接触了道学,进行养生求道。有诗云:不必天边寻子午,身中自有一阳生。道家讲究返本归元,最重实际的,最讲究实修亲证的,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我只说两点,代表我作为初学者的方向。

1、大家都知道王重阳,历史上也真实存在。王重阳说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阳明先生说,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这样对比的话,就很清晰了。阳明先生心物一元思想源于道家。人心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现在市面上很多道德经,也有很多解释。不过我觉得,老子帛书版比较纯正,毕竟是出土的真实物证。给大家分享一下。

【万物一元】

无论是道家的修心炼性 佛家的明心见性 儒家的存心养性,都是在说性命双修 ,都是身心之学、心性之说、觉悟之道。然而,阳明先生说: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有两个意思,第一是说万物一元,道本大元,道外无心,心物一元,心学的基石在于此。第二,阳明先生所说的大道,即心学宗旨--致良知。

良知一词,源于孟子,良知即心之本体。对于良知,我分享 阳明先生说良知的全部内容给大家,不做复述。

1、我心之本能天赋,可以通过外境激发、内在开发、从这里出发,科学合理配置自我。往最大了说,是符合天道,遵照天理,按自然法则,与天理天能结合,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2、我心即是我的本质,我们作为人的本质之一是利用资源与能量,第一使用的是火,人可以吃到熟食,脑智获得开发,可以驱走豺狼虎豹,获得安身立命。世界无论怎么发展和改变,我们的本质似乎还在,还需要利用外界,还要考虑安身立命。不过现在的安身立命一直外求,所以我们须寻本心达中和。

3、我心是唯一可以通达宇宙的关口。通达宇宙之法,利用宇宙之能。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电影星际穿越,是否记得那个书房上的架口,那是三维世界与高维连接的通达路径,可称之为阳明心印。

阳明的心学之心,指的是道心,即宇宙万物之理之能。人是万物的一部分,自然法则赋予人灵感,人获得了智慧道德精神。同时,人即是小宇宙。人也天生具备宇宙之能之量。

心学终极是让人找到属于自己的通达宇宙之能、利用万事万物之量的学问。虽然指的是道心,但也在说自己的本心,即利用儒释道的方法论,使得自己和宇宙结合,思想和能量的结合并转化,这也是知行合一,心性觉知与万物并作进行复归一元。

------------------------------------------------------------------

最后,我分享两首诗,一首现代诗,一首古代诗。

我是谁?
  这是一个老问题。
  每个人都会这样问自己,
  反反复复,在此时或彼刻。

  尽管他向镜中端详,
  可以认出自己的面庞。
  尽管他知道自己的姓名,
  自己的年龄与生平。
  但他仍深深地渴望了解,
  我是谁?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实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我们中很多人渴望成功,
  但惧怕失败。
  尽管我们有能力,
  将理想变成现实。

  只有培养自然直觉的人,
  才能建立自己的观点,
  卓有成效、令人钦敬,异彩纷呈。
  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信心终会获得报偿。

  奋进,在这一过程中,
  你会发现真实的自我,
  如同透过镜中反观自己。

------------------------------------------------------------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追。

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

  • 明心见性II: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2020年末,国的花写了一篇论<明心见性>.此时我与国的花初识,因我俩性格中某些成分相似,到2021年初国的花邀请我也来写一篇明心见性.遂举笔开始写明心见性,删删改改并不能成一篇文章,当时 ...

  • 道学唯一 谨守吾心

    我渐渐就安于我的现状了,对于我的孤独,我也习惯了.总有那么多的人,追寻一些甜蜜温暖的东西,他们喜欢的永远是星星与花朵.但在星星雨花朵之中,怎样才能显得出一个人坚定的步伐呢. 分 享 Share 遇见幸 ...

  • 重磅!阳明心学课堂第一课:龙场悟道

    阳明心学课堂第一课:龙场悟道 本文字数:6644字  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让历史照进未来,让良知照亮人生! 各位同仁,新年好!我们终于在阳明心学课堂见面了.在这个十年交汇的节点上,让我们的心灵恢复 ...

  • 超凡入圣:读懂王阳明的创新人生(4)

    这是一个解读王阳明心学思想与创新人生的连载系列,你将读到: 1.为什么你值得一读 2.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3.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4.心学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 5.心学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 6.王阳明与西方 ...

  • 听讲:王德峰讲心学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教授,最近在网上看到他的讲座视频<王阳明心学及其现代意义>,很有意思,听的时候,随手做了记录,不一定准确,大意如此,感兴趣的可以看下. 王德峰认为,王阳明的" ...

  • 继张载“为天地立心”后,王阳明为“人”也立了一个“心”

    东方既白 著 众所周知,以龙场悟道为发端,阳明心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理论支撑的心学体系.纵然经过了500多年的沧桑巨变,发展到了今天"信息大 ...

  • 人道的宝典1:阳明心学

    最近,有幸到了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阳明洞观瞻. 阳明洞是王阳明先生从朝堂之上被贬贵州后居住三年的地方,期间夜里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阳明先生悟了 ...

  • 王阳明心学智慧:不争,是成年人最大的格局观!

    老子说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与人争来争去,往往得不到好后果.由此可见,不争才是最大的争!爲人处世中,争与不争二者是一模一样的.若能拥有"水德" ...

  • 王阳明,一代国学宗师,阳明心学更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国哲学的升华

    与大多数陈陈相因.谨守朱子门户的科举士子不同,王阳明在年少时已游历了北部边塞,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王阳明一生狂狷不羁.坎坷传奇,阳明心学的完整构建,标志着儒家思想又一次通过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而得以重 ...

  • 心学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 ...

  • 王阳明心学全书

    <王阳明心学全书>是罗智先生时隔三年推出的最新心学研究著作,这既是他对多年潜心研习心学的全面总结,也是他对心学研究作品创作的一次创新.这是国内第一部以笔记的方式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的著作.罗 ...

  • 人类文化的内外两种认知方式-科学与心学的实质

    2021-5-10摘于360馆<心学中华文化的主脉> 人类文化全局,从认知方式上讲.人类的认知方式,从方向上说,只有两种: 一种是向外认知, 一种是向内认知. 向外认知,其代表是科学: 向 ...

  • 心学札记:“性即理”与“心即理” ...

    心学札记:"性即理"与"心即理" "性即理":本性即天理. "心即理":对自己本性的体悟是天理."心即理&qu ...

  • 四句话读懂王阳明心学

    心学创始以来,影响至巨, 古今中外都有精辟见解. 然而,对心学最精辟的论述, 莫过于王阳明自己的"四句教". --国馆君按 近代日本的强盛,始自明治维新.维新派中众多重要人物,无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