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理想,回归故乡

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读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这一情节时,不禁为卓文君的鲁莽所担心。仅仅为了一首曲子,就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和人私奔,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
要是司马相如后来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那他们还能长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这里我们应该打个大大的问号(?)
这里插一句,司马相如原名为司马长卿,只是他特别喜欢蔺相如,便自己改了名字,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司马相如。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可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吧。双方相互诋毁、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原因很简单,在这样的家庭里,所有的小事都是大事。例如不知道在哪里花掉了100元,如果没有什么足以说服的理由,就会引来一句“乱花钱”的评论。
或许对于中产阶级乃至更高富人眼中,这点钱吃个宵夜都不够。然而,在更多人眼中,却是很大的数字。
例如那些摆地摊儿卖菜的人,那些为了一点零头而讨价还价的务农老人。
然而,人们往往看见的是“平均”。如平均水平、平均工资。但由于马太效应,收入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客观存在,平均工资的增长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真实收入的增长。
有一首打油诗写得好:一个富翁上千万,邻居都是穷光蛋,平均数据一核算,人人都是上百万。这首打油诗很贴切地揭露了平均工资掩盖工资分配结构的问题。
所以,很多时候你所看到的平均水平,往往具有欺骗性和误导性。这就是为什么数据也会说谎的原因。
然而,今天想谈的数据偏差谬误,只是想谈谈对于金钱所代表的价值的思考。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相信大家对这句话都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为什么它能如此深入人心呢?因为这句简单的话,阐明了最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举个例子,在路边看见一个乞丐,而你的包里只有10块钱。
给他10块钱,还是径直走开。你会怎么办?
可能你会全部给,因为你知道自己的手机里还有。
也可能径直走开,因为给了他,你的下一顿就没有了着落。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你不能因为对方没有像你一样表达自己的善意就去责怪对方没有爱心。
因为你们不一样。
再来看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一些有钱人动辄就买上万的高档品。但当你放到另外一些地方,你的行为可能会被称为“败家”。
前几天和三姨聊天,她说在超市看到一件衣服700多,打6.8折,想趁着打折给外公买。没想到外公竟然说,“你买那么贵不吃饭了吗?街上那些100块钱一件喊着卖,买的人还挺多的。”
这就是不一样的地方。你不能说哪个人就错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对于挣钱比较困难的人来说,凡事都得精打细算,乃至斤斤计较。正如电影《我们俩》中孤独老人所说的“人家过年,我过日子。”
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生活。
而生存下来,才有生活的基础。
然而,很大一部分人都只是在为了生存而从事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或者介于两者之间。
同样,至今为止我都还只是一个被大人养活的人。可能不久之后就要开始为了生存下去而努力,然后不断地为未来的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些人说“出发即到达,起点即巅峰。”我不是很认同,因为这样的人实在太少太少了。
那些成功者,一定努力过;而失败者,未必没有努力。
很简单,就像我这样的,大人送到这一步已经用尽了他们几乎所有的力气。接下来的日子,都靠你自己去努力了。
就像接力赛一样,当我们从父母手中接过这根接力棒后,他们会逐渐离场,而我们开始去奔跑,并寻找下一个人。让这根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
未来的路不会更笔直,更不会轻松。但除了坚韧,还有其他选择吗?
没关系,收起理想的远方,回归现实的故乡。
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