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漫谈(第二十):《庄子》之“礼仪法度”与“东施效颦”
西施浣纱、东施效颦作为知名文化和成语故事,自春秋战国以来广为流传。古今文豪学者以此为题材,或讽咏、或感叹、或借指等等,不可胜数:
古风三十五
唐 李白
丑女来效颦, 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 笑杀邯郸人。
......
西 施
唐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临山谷帖不似
宋 陆文圭
曾草华清妙入神,涪翁以后更无人。
捧心终是西施好,里妇何缘辄效颦。
(下图为黄庭坚,即黄山谷名帖:松风阁)
西 施
清 曹雪芹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庄子.天运》篇中,亦以:”东施效颦“之故事,比喻“礼仪法度者,应时而变”的道理:
原文句读:
《庄子.郭注.外篇.天运》
夫三皇五帝之礼仪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
【郭注:期于合时,宜应治体而已。】
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仪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仪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郭注:彼以为美,而此或以为恶,故当应时而变,然后皆适也。】
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齕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猿狙之异乎周公也。
故西施病心而矉(通”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郭注:况复礼仪当其时而用之,则西施也。过而不弃,则丑人也。】
译文:(略)
图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