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政痛打宝玉,王夫人的哭诉有蹊跷,她真的爱贾珠超过宝玉吗?

做人难,做王夫人更难,这是读红楼时经常冒出来的感叹。

第三十三回,贾政因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气得面如金纸”,喝令小厮“堵起嘴来,着实打死!”闻讯赶来的王夫人,好不容易劝住了贾政,但还是来迟了,宝玉早已被打得“由臂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

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王夫人见此惨状,“不觉失声大哭起'苦命的儿’来”。因“苦命的儿”,又想起已经去世的长子贾珠,王夫人说了一句令很多读者费解的话:“若有你(贾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从字面来理解,只要有贾珠在,王夫人便不会管宝玉的死活,任凭他被父亲打死。于是,有人因此认定,王夫人根本就不喜欢宝玉。至少,她爱贾珠胜过宝玉很多,所以才会说这样的话。

如果真有这样的意思,那么听到这话的宝玉该有多伤心。

那么,王夫人为什么会在如此急痛时刻说出这样的话来?透过这个问题,我们不但能解读到王夫人的不容易,还能窥探到贾珠的死因。

被寄予厚望的贾珠,不堪重负。

冷子兴在演说荣国府时,对贾珠,只用了一句话,就把他的一生说完了:“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冷子兴说得轻描淡写,但这句话,却包含着很多信息。

首先,他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子。做贾政的儿子,注定要走勤学苦读的路,何况是长子,承载着父亲所有的期望。

然后,贾珠活成了普通人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且懂事,完全按照主流的路线发展:该上学时上学,该结婚时结婚,该生子时生子,而且一生就生了个儿子。这样的人生,用一帆风顺来形容毫不为过。

最后,就是一个疑问了:这样的人生,真是贾珠自己想要的吗?

从前面的发展来看,贾珠应该身体健康,没什么先天性的毛病。但他为什么在不到二十岁娶妻生子后就突然病死了呢?

有人根据王夫人哭宝玉时想到贾珠,分析说贾珠是被贾政打死的。这个结论其实不成立,因为冷子兴明确说贾珠是“一病死了”。冷子兴对贾府最隐秘的内幕都一清二楚,如果贾珠是被父亲打死的,冷子兴不可能不知道。而且,他也没必要为贾府隐瞒真相。所以,贾珠确实是病死的,只不过是怎么病死的值得探究。

身心健康一帆风顺走到了二十岁,而且已经娶妻生子,会突然因为什么病而快速死去?只有一个原因:压力太大,不堪重负,心力交瘁。

作为被父亲寄予厚望的长子,贾珠一直在父亲的高压下去走自己的人生路。娶妻生子后,这份压力更大了。一方面是因为做了父亲,要为儿子做表率,各方面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他要步入科场了。

无论平时表现得多聪明多懂事,真正见功夫的地方是考场。被寄予的希望有多大,压力就会有多大。重压之下,很容易崩溃,表现出来就是生病。

所以,贾珠确实是病死的,但真正的原因是不堪重负

作为母亲,王夫人无权干涉贾政管教儿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受煎熬。

王夫人看着宝玉被打伤的样子,悲痛难抑,失声喊出“苦命的儿”来。因“苦命的儿”,王夫人想起了死去的贾珠,说明在王夫人心中,贾珠也有过和宝玉类似的“苦命”经历。

说是类似,而不是相同,指的是不一定同样挨过毒打,而是都因父亲太过严厉而受苦。

注意,宝玉挨打,不是因为他不爱学习,而是“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这样的事,懂事的贾珠做不出来。所以,他不会挨父亲的重责。

那么,是什么事情让王夫人认定贾珠和宝玉一样因父亲的严厉而苦命呢?

我们可以在林如海对待黛玉的态度上找到答案。

林如海把黛玉“假充养子”,给她请家教,把上学读书放在第一位。即使是生病和母亲去世,依然不能松懈。

林如海和贾政的价值观相同,都重视脸面,把孩子懂事听话看得特别重。所以,初进贾府的黛玉,就是一个聪明但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当年的贾珠,应该就是黛玉这个样子,言行举止都给父亲长脸。

很显然,这并不是黛玉想要的人生。因此,当贾府对她放开了约束,她就释放了天性,再也没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贾珠没有黛玉这么幸运,他一直生活在父亲的严苛要求下,即使生病了,也要坚持读书。

也许,贾珠一开始病得并不重,他只是压力太大,活得太累,需要休息一段时间缓一缓。但是,贾政哪能容他静心休息?功课不限多寡,总还是要做的。从宝玉为大观园题对额时可知,贾政这样的父亲,对儿子只有严苛,没有关怀。哪怕做得好,也没有肯定只有训斥。

可以想象,贾珠在生病之时,压力大到无处释放之时,得不到来自父亲的关怀,得到的依然是训斥。

正是在这种高强度的压抑之下,贾珠的病越来越重,最终不治而亡。

可以说,贾珠确实是死于父亲的棍棒,不过是无形的棍棒。

在这个过程中,王夫人除了担忧焦虑和痛苦,什么都做不了。在夫权的压制下,她无权干涉贾政对儿子的教育。就像贾政毒打宝玉之时,王夫人虽然来了,但她既不能说宝玉不该打,也不能说贾政不能打。她只能以迂回的方式哭劝,“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这都没能劝住贾政,她只好打苦情牌,“今日索性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

注意,这两种劝法,在贾珠身上都不起作用。贾珠不像宝玉这样受贾母宠爱,所以搬出老太太没用。当时王夫人有两个儿子,后一种说法也不存在。

就这样,王夫人眼睁睁看着儿子在煎熬中走向黄泉路,却毫无办法。

是的,贾珠原本可以不死,只要贾政这个父亲多一点仁慈,少一点严苛。做为母亲,看着儿子面临的无法改变的现实,怎么不痛?痛又怎样?唯有用一声“苦命的儿”来宣泄。

这就是王夫人的难处。别看她是当家主母,别看她手握权力,但她是个无助无能无用的母亲,连儿子都保护不了,要那么多权力有什么用?

所以,当她哭出“若有你(贾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时,不是因为她爱贾珠胜过宝,而是贾珠之死带给她的痛,至今无法释怀。但她不能怨也不能恨,更不能诉说,只能借现在这个机会来发泄。

这就是作者曹雪芹先生对不合情理的父权和夫权的控诉。王夫人的这一声呐喊,喊出了那个时代女子的无奈与无助,这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堂堂须眉,不若彼裙钗”,这些女子何其优秀,却又何其无助与痛苦。王夫人的这颗慈母心,早就被夫权磨得粉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