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故园东望,不是西望!学古诗也要懂一点地理知识

今天早上,我在厨房给婳婳做早餐,喊婳婳自己起床收拾自己。

我忙着做饭,突然想到昨天晚上婳婳说过岑参的故事,婳婳很喜欢岑参,她说过,岑参排不上喜欢的top5,也算得上top10。

想起岑参的那句“马上相逢无纸笔”,我在厨房里大声地念“故园西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外面婳婳大声地喊“妈妈”,我问她有什么事?

婳婳说,妈妈,你错了!是故园东望,不是西望!

我打开厨房门才听明白,一想,果然我错了,应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我向婳婳承认自己记错了。

我读过南怀瑾先生的一首诗,里面有一句“故园西望泪潸然”,显然,我记混淆了。

收拾好吃饭的时候,我跟婳婳说,我确实背错了,还是你的记忆力好!

婳婳说,我不是记忆力好,是因为我知道岑参是边塞诗人,他长期在安西,安西是西边,西出阳关,长安在东边,当然是东望了啊!

我一想,是的哦!长安在东边,自然是东望了!

我真是大喜过望啊,婳婳同学这个表现,显然已经超出了诗词背诵的范畴,她结合了地理方位知识,也结合了其他诗人的诗词,对岑参的活动轨迹有了一些了解,这样的记忆,不牢固,是不可能的!

就着岑参思念长安的这首诗,我顺便又和她聊了一下之前读过的几首关于长安的诗,里面什么时候是东边,什么时候是西边。

比如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这时候,李白在江城武汉,他看长安,长安在西边,所以就是西望长安了。

比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造口在江西万安县,长安自然是在西北了。

这一类诗词还有很多,比如陆游写“王师北定中原日”是指期待南宋收复北方失地,而写“南望王师又一年”则是写北方遗民对回归的向往。

我俩边吃边聊,气氛很是愉悦,吃饭都比以前快了许多,今天早上7点半,婳婳就到了学校,比平时早了将近十分钟。

这些年和婳婳一起读诗背诗,有时候也会被朋友问怎么背诗,我有一点体会就是,不能一味追求数量,之前有个妈妈给我看了一本古诗日历,上面每天都有一首诗,并且很多诗都是历史上那一天写的,这就有一点太机械化,太追求形式了。

首先,并不是每一天都能考证出一首古人写出的传世的诗作的,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月十四日风雨大作》这种好诗,可遇而不可求,不能机械盲目地追求每天都读描写当天的诗,那还不如去了解历史上的今日。

其次,诗词歌赋之间都有联系,古人爱用典,也不忌讳拿来就用,比如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辛弃疾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很多诗词之间有互用、化用等,甚至有一些可以互相印证,找出诗词之间存在的联系,会让读诗背诗更加充满乐趣,就像去发现古人写作的秘密一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背诵古诗词,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也是学习历史、地理、生物、数学甚至物理、化学等知识。

知识,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