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诸侯第八篇·银样蜡枪·常山王张耳
常山,先秦时期本应叫做恒山,为古之名山,秦始皇时曾于该地建有恒山郡,后恒山于汉孝武帝时期正式被确立为五岳之一。期间因避汉孝文帝刘恒的名讳,故改名常山。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项羽当年所封之常山王,其实应该叫做恒山王的。不过如果是叫做恒山王的话,便又与当时的衡山王重名了,当然可能古代的读音与今天不一样,所以那时应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总之,为了方便今人读音,本文便继续依据史书记载,记为常山。
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史记·项羽本纪》
如上,汉元年二月,项羽封原赵国相国张耳为常山王,定都襄国。而这里的常山其实本应该是叫做恒山的,正是取秦始皇所建恒山郡之故。只因后来改名,便统一都改为了常山,因此张耳所建的诸侯国便叫做常山国。
按史书记载,张耳领常山国,王赵地,因此除了原本被代国占去的一部分赵地外,张耳理应控有当时剩下的其余赵地。也就是秦始皇时期所建立的恒山(常山)、巨鹿、邯郸三郡。到汉时,又把巨鹿郡分解成清河、河间二郡。因此若按照《汉书·地理志》中的内容分析,则常山国大概控有四郡:
常山郡,高帝置。莽曰井关。属冀州。户十四万一千七百四十一,口六十七万七千九百五十六。县十八。
巨鹿郡,秦置。属冀州。户十五万五千九百五十一,口八十二万七千一百七十七。县二十。
清河郡,高帝置。莽曰平河。属冀州。户二十万一千七百七十四,口八十七万五千四百二十二。县十四
赵国,故秦邯郸郡,高帝四年为赵国。景帝三年复为邯郸郡,五年复故。户八万四千二百二,口三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二。县四:邯郸。
如上,常山国控制的疆域,大概就是在这四个郡的辖区之内。显然,光是从人口数字来看,常山国控制的地区确实属于丰腴之地,哪怕是只取其中三分之一作为常山国当年的人口数,也能看出常山国的潜在国力确实很强。
而再看常山国具体的疆域分布:
如上,常山国的区位优势其实挺好的:东面靠海,可为大后方;北部燕国虽大却穷弱,不足为惧;西部魏国虽强,但周围小国太多,因此魏国大概率上不会第一个就来进攻相对更强大的常山,所以无须太过重视;而唯一需要严阵以待的西楚,又因为有强齐掣肘,因此西楚大概率上也不会率先攻打常山。
所以这么来看,常山国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根本无须参与到诸侯混战中,只需到时候做黄雀即可,笑看螳螂捕蝉。
然而,作为一手勾画了后战国体系的项羽集团,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强国有机会置身事外呢?的确,当时的赵国是没有什么外敌,可不代表就没有内患。而项羽集团做的最绝的的一件事,就是在常山国内又建了一个国中之国,也就是以南皮周围三县而建的南皮侯国,而这个南皮侯国的国主,便是当时天下最为敌视张耳的原赵国大将军陈馀。
明明项羽已经给陈馀定性为无功不得封王之人,却偏偏又要在常山国内建一个南皮侯国作为陈馀的领地,显然,项羽到底要做什么,相信当时的天下人都知道。那么常山王张耳知道吗?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从一开始,项羽就为常山国准备了一份大餐,一份足以让常山国彻底陷入内乱的饕餮盛宴。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纵使陈馀不反,张耳也肯定会想办法灭了陈馀的。毕竟张耳不是傻子,正所谓卧榻之所,岂容它人酣睡?陈馀的南皮侯国刚好又位于常山国东部腹地,因此除非张耳是愚蠢至极,否则绝对不会容忍陈馀继续存在的,故而常山国的内战,其实是必然的一件事。
下面说常山国的具体构成:
常山国重要人物:
常山王:
张耳(—前202年)
基本事迹:先秦魏国大梁人,初为魏国名士,后遭秦廷抓捕遂与陈馀一同逃亡他乡。陈胜起义时,其与陈馀携手效忠陈胜,后被陈胜派遣跟随武臣平定赵地,之后又与陈馀一同拥护武臣为赵王。不久,赵王武臣为赵国叛将李良击杀,其便与陈馀拥戴原赵王室子弟赵歇为新赵王,其出任赵相,陈馀为大将军,其与陈馀共掌赵国。巨鹿之战前后,其与陈馀二人反目成仇,后其因助项羽入关,遂受封常山王,领故秦邯郸郡、巨鹿郡和恒山郡。汉元年七月,南皮侯陈馀在齐国的帮助下起兵,常山国内战全面爆发。汉二年初,常山国内战结束,其兵败逃亡汉国,常山国覆灭。汉三年初,其受汉王刘邦之托,辅佐汉左丞相韩信征伐赵国,灭赵国,后因韩信的支持,汉王刘邦遂再封其为赵王,领赵地。汉五年,其病逝,汉廷为其谥号景王。
常山国家制度构建:
为赵制。
常山国占据故秦疆土:
秦巨鹿郡、邯郸郡、恒山郡(约等于今天河南省一部、河北省一部、山东省一部)
常山国军备情况:
按人口八十万数,则常山国军队应该至少在十万以上。(此处纯属猜测)
常山国存在时间:
成立时间:汉元年二月。
灭亡时间:汉二年十月左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