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研纪念】西北科学考查团里的袁复礼一瞥
【编者按】1927年,以北京大学为核心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首次呼吁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外科学工作者平等合作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它也是中瑞两国学者合作进行科学意义上的西北考察的里程碑,开中国现代学术之先河,取得的众多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学界。在西北科学考查团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将于近期举办“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纪念展”。值此之际,文研院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一组纪念西北科学考查团的专题文章。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文章题为《西北科学考查团里的袁复礼一瞥》,这篇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西北科学考察团研究会”,作者袁扬。
袁复礼(1893-1987年),地质学家,第四纪地质学的先驱。1913-1915年袁复礼在清华大学高等科学习。1915年留学美国,先后在伯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生物学、考古学和地质学,1920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10月回国后,把当时新兴的地貌学引入国内。1923年5月-1924年8月,在甘肃作地质调查时,首次确定了我国具有早石炭世晚期地层,并采集到袁氏珊瑚等许多新化石种属,对我国石炭纪地层划分和古地理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1927-1932年,他作为成员之一参加了由中瑞合作组成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到西北考察,并任中方代理团长3年。1928年在新疆吉木萨尔县三台大龙口首次发现了水龙兽、二齿兽和袁氏阔口龙等三叠纪爬行动物化石,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称赞,获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北极星奖章”,大大提高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1932年,他参加创办了清华大学地质系,担任教授和系主任工作。1937年日本侵华后,他在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任教授。全国刚解放,他应燃料工业部的要求,与北大地质系配合,积极组织教学力量,培养了200多名新型地质人才,为建设初期地质工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地质学院教授。开设《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课程,编出了中国第一本《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教材,首次提出了中国第四纪地质特点和分区,成为我国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创始人。
地形图对于地质工作极端重要,地质图要在地形图上画,采集地点要标在地形图上。没有地形图就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在西北考察中,不少中外团员都进行过地形图的绘制,这给科学考察增添了不少工作量。
在戈壁沙漠中旅行,水是不可缺少的。那时没有瓶装水、桶装水等可以携带,他们就用木桶装上水,由骆驼背运,旅途中就饮用这些水,走到有水井或泉水的地方,除了人畜饱饮后,还将水桶灌满,继续前行。有时遇到的井或泉水是苦的,则人畜饮用后,留着桶内甜水继续上路。
照片上是一串长长的看不到头的骆驼队,这是袁复礼率领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南队行进在巴丹吉林大漠中。后边的羊群是蒙族老向导携带的。这是很智慧的做法,若一路顺利这群羊就带到目的地,如果旅途遇到耽搁,绝粮时可作为急需。
袁复礼南队从南到北穿过大漠,共计九天(11月3日—12日),期间遇到井水或泉水则休息一日,以饲驼,共行七日。袁复礼是边前行边考察,他对大漠的地貌特征描绘的栩栩如生。出了大沙漠,他又选择连老向导也不愿行走的路线,一直向北穿越碱滩、石漠戈壁,去考察未知区,填补地质空白。他的大无畏的科学探险精神令后人敬佩。
这张骑骆驼的照片拍摄地点不详,至于拍摄时间,从他穿着厚厚的皮衣皮裤及地上的覆雪看,应是寒冬期间拍的。袁复礼在连续的五年考察中,有三个冬天是在野外度过的:从北京到乌鲁木齐(1927年5月—1928年3月)、1930年的考察(1930年7月—1931年2月)、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1931年11月—1932年5月)。照片具体拍摄时间并不很重要,关键是老先生当年不惧严寒,坚持考察的敬业精神,十分令人敬佩,这种精神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特别应该发扬光大。
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及地点不详,但从着装上看,是在野外考察时拍的。看上去袁复礼透出潇洒和自信。
这张照片摄于1928年,袁复礼从迪化(乌鲁木齐)出发考察。出发前需要将野外考察需要的器材、仪器、设备、食品、帐篷、被褥、马匹及随从人员等等准备好并集结一起出发,地点应是乌鲁木齐郊外某处。
袁复礼在1930年12月开始挖掘奇台天山龙,当时天寒地冻,气温始终在零下,还经常有近6级的大风刮着,他没注意冻伤了脚趾,于次年2月回到乌鲁木齐后进行手术。这张照片是养伤时照的,左脚还用纱布包裹着。
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查团经过二、三年的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引起各国重视。1931年成立了中法合作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由于法方团长不尊重中方团员,该考察团到达乌鲁木齐后即行解散。这张照片是中法考察团团员到访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团部驻地—乌鲁木齐南关时拍的。由杨钟健先生拍摄,除袁复礼(中)外,左为法国地质学家德日进,右边是植物学家刘慎谔。之后刘先生参加西北科学考查团,在新疆南、北、昆仑山、西藏等地进行考察,1933年由印度经上海返回北京。
责任编辑:国曦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