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程】李可染画牛就是牛!多一笔繁杂,少一笔无韵!
别人的牛都是用线勾成的,
李可染的牛是用墨堆成的。
李可染(1907.3.26—1989.12.5),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他提出“采一炼十”的主张,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李可染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春风图》
《榕荫放牧图》
《柳溪归牧图》
“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这是著名画家李可染多次题写在他的以牛为主题的作品上的跋语,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他留下了许多以牛为题材的精彩作品。
《看山图》
《柳塘牧牛图》
《秋郊放牧图》
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这与他长期深入生活、静观默察,对牛的动作习性熟稔于心,不无关系。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归牧图》
《放牛图》
《牧牛图》
他能把牛的形状、比例、动态掌握得恰到好处,更能把牛的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充满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他画的牛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这就是他多年修炼艺术的结果。
《浴牛图》
《杏花春雨江南》
《放牧图》
李可染把自己的画室也命名为“师牛堂”,表达了他以牛为师,刻苦进取的艺术追求。如今人们把他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
《五牛图》
《牧牛图》
《柳塘放牧图》
《绿雨图》
《牧牛图》
《牧牛图》
《孺子牛》
《牧童戏鸟图》
《清凉境》
《牧牛图》
《雨势骤晴山又绿》
《杨柳青放风筝》
《柳塘渡牛图》
《牧童画中行》
《梅花冬季牧牛图》
《忽闻蟋蟀鸣》
《松荫放牧图》
《牛背闲话图》
《牧牛图》
《牧牛图》
跟着燕子老师学国画--水牛的画法:
步骤一:用浓墨点画头部。
步骤二:用浓墨勾画牛角与颈部,用淡墨点画头的下部。
步骤三:用较浓的墨勾画身子。
步骤四:在用淡墨画身子。
牛是人类生活中亲密的伙伴,是力量的象征,刻苦耐劳、敦厚温良的写照。各种牛,因其生存环境、基因、功用的不同,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也有所差别。画者需通过对牛的形体结构、运动规律与劳作情景,进行细致的观察与研究,方可画出生动的作品。
本教程有九翰藏画馆签约画家王向阳亲自示范,步骤清晰,图文并茂,文末附有作品欣赏,方便朋友们的观赏学习。
不同牛姿态的完整画法
范例1:
1.用重墨先勾画出牛的头部,正面的牛头部结构明显,以鼻梁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
2.顺势勾出牛的躯干和前肢,牛肩峰高而宽厚,左右两条前腿前后交错,重心落在着地的四肢形成的三角区。
3.继续勾画出胸腹部、后肢及尾部,四条腿两分、两合,左右交替。注意线条的粗细、轻重变化,并结合皴擦,既表现结构和体积,又注意写意画本身的节奏感和形式美。
4.用大笔调重墨为躯干着色,着色时要侧锋用笔,根据牛躯干的身体结构来绘制,以突出形体的转折变化。笔触之间要适当留白,以突出体积感。
5.继续用重墨表现牛的头部,但要注意墨色不能比眼睛和口鼻的颜色重。而后调淡赭石为牛犄角和四肢简单着色,颜色不比涂得过满,适当留白,使画面有透气感。
范例2:
1.牛头垂下,上宽下窄。牛低头时,背部脊梁突出,身体有强烈的透视变化。用干笔擦出牛身,突出前后空间变化。
2.顺势继续画出牛背部和臀部,注意线条的粗细、干湿变化。用中墨勾勒出前肢,注意以笔断意不断之法表现结构处的转折。
3.继续勾画四肢和尾部,注意四肢的透视变化。
4.用浓淡、干湿不同的墨色绘制出牛躯干的体积和透视,头部可用淡墨着色。
5.最后着淡赭墨,为牛身体的边缘着色,完成绘制。
范例3:
本示范图描绘的是云南斗牛时水牛奔跑的动作。
1.调淡墨勾画牛头部,重墨勾牛犄角。
2.顺势勾画出牛的整个身体形态。牛奔跑时速度越快,前后腿的步伐就越大,甚至全部腾空,所以尤其要注意牛的动态走向和重心的位置。
3.丰富牛的躯干和四肢上的线条,完成奔跑的牛的身体绘制。
4.顺势用余墨侧锋写出尾部,与身体断开更显灵活生动性。调重墨染臀部颜色,半干时调淡墨染身体颜色。最后调淡赭石简单为牛的头部和四肢等轮廓线着淡色。
国画中牛的更多形态:
水牛平常行动迟缓、运动幅度不大,但不同角度、不同体态也能表现出水牛静中有动的生动一面,示例图如下。
浅水塘水刚好没过牛蹄,绘制时留为空白,更能体现中国画虚实相生的特点,如下图。
温馨提示
当你拾笔画画
遇到这些问题:
握笔、选笔、选纸有误区!
笔墨纸砚如何搭配?
…
@齐白石第三代传人
国画大家孙大宇助你
画一手好画,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