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观】佟志勇教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标准外科手术,1953年诞生至今已经有接近70年的历史,具有充分的循证医学依据,在指南中被列为首选外科治疗方案(I级推荐,A级证据)。我国1983年开始开展CEA,初期CEA手术普及率非常低,近十几年CEA逐步普及到市县级医院,但全国CEA手术例数每年仅为一万例左右,远远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CEA在我国普及缓慢的原因包括:
CEA手术技术属于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心脏外科的交界外科技术,需要三个科室的医生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手术技术,控制手术质量;
CEA手术的病例选择和质量控制高度依赖团队配合,外科、麻醉、手术室、超声、神经内科、循环内科等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才能筛选出能从CEA中获益的患者,并且获得高质量的手术治疗;
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的健康管理和CEA普及宣教不足,患者普遍存在对外科手术恐惧的心理和对脑血管健康管理常识的误区。
因此,提高全民的医疗素养和医疗团队的诊治能力是推广CEA、使更多患者得到高质量外科手术治疗的必经之路。
在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之间找到咽升动脉,临时夹闭阻断;
用7-0血管线由颈动脉内侧临时缝扎咽升动脉起始部。
术前常规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日一次口服,双抗血小板一周以上。需要化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花生四烯酸诱导(AA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诱导(ADP抑制率)确认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AA抑制率<20%为达标。如果未达标,可以将阿司匹林调整为每日200或300mg,直到确认AA抑制率达标。ADP抑制率30-50%为达标。围手术期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如果术前两个抗血小板指标均达标,可以采用补片CEA;如果其中一个指标达标,可以采用外翻CEA或标准CEA。
术前需要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禁烟,尽量改善患者的内环境,有利于控制CEA的质量。
症状性指半年内,狭窄颈内动脉相关的脑组织和眼缺血的临床表现。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使用颈动脉CTA和颈动脉超声,中度狭窄为50-69%,重度狭窄为70-99%。按照北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标准,把狭窄远心端颈内动脉正常直径作为100%,计算狭窄最严重处颈动脉直径狭窄率。
对外科手术团队手术质量的要求,是指围手术期30天内,死亡、心梗、脑出血、脑梗死的并发症率小于3-6%。较简便的判断方法是CEA年手术数量超过50例。
CEA术前冠脉狭窄评估流程
交易担保 神外云课堂 脑血管重建术系列之七《颈动脉内膜切除补片成形术》 小程序
高位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硬化狭窄远心端到达C2椎体水平以上。高位颈动脉狭窄使CEA术中控制颈内动脉远心端操作难度增大,导致颈内动脉残余狭窄或颈内动脉闭塞。原则上高位颈动脉狭窄首选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一) 高位颈动脉狭窄CEA涉及的解剖因素
颈内动脉狭窄远心端相对于颈椎椎体的水平;
下颌角的发达程度;
腮腺的发达程度;
需要处理的毗邻解剖结构的复杂程度(舌下神经、下颌后静脉丛、枕动脉、二腹肌、茎突等)。
其中第1点最重要;术前容易忽略第2和3点;第4点最考验术者的手术熟练程度。
(二) 高位颈动脉狭窄CEA的技巧
使用钛结扎夹夹闭后切断下颌后静脉丛和枕动脉;
缝合牵拉二腹肌;
使用带拉钩的牵开器,牵拉二腹肌;
充分游离舌下神经;
在复合手术室,血管造影确认CEA后颈内动脉通畅程度;
经鼻气管插管。
这样可以游离、解剖、显露、控制C1椎体下缘水平颈内动脉,并保证颈内动脉通畅性。
2016年NEJM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0年(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70%以上),CAS再狭窄率为12.2%,CEA再狭窄率为9.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支架近心端狭窄,推荐补片CEA或CAS;
支架中段狭窄,推荐补片CEA(斑块钙化严重或不稳定斑块);
支架远心端狭窄,推荐补片CEA或CAS。
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再狭窄;
症状性颈动脉中、重度再狭窄;
狭窄和支架上端位于颈1椎体水平以下;
外科手术团队可以把围手术期并发症控制在3-6%以内。
交易担保 神外云课堂 佟志勇:CEA与CAS术后再狭窄的处理 小程序
首先根据术中测量的颈内动脉直径,选择合适型号的颈动脉转流管,避免转流管置入困难或流量不足。颈动脉转流管有三种直径:8F、9F和10F(3F=1mm)。尽量选择粗一些的转流管,增加脑血流;
预冲洗转流管待用:用肝素盐水充盈转流管两端球囊,检查球囊是否正常膨胀,有无破损。检查正常后,放瘪球囊。用肝素盐水充满转流管管腔,用阻断钳夹住靠近转流管中间T管位置的管路,放在无菌盘中待用;
依次阻断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后,纵行切开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显露斑块两端正常颈动脉内膜;
将颈内动脉端转流管(白色标识)置入颈内动脉,取下颈内动脉阻断钳,将转流管置入到达颅底,松开转流管阻断钳,确认颈内动脉逆流血通畅性,冲出可能蹭落的血栓或者斑块;
再次用阻断钳阻断转流管中间T管的颈内动脉侧管路;
推开和颈内动脉端转流管相连接的“安全鞘”,显露“安全球囊”,使用1ml注射器向白色阀门注入适量(不超过0.25ml)肝素盐水扩张“转流管球囊”,阻断颈内动脉和转流管间隙的返流血;
确认“安全球囊”处于没有扩张的最佳压力状态。如有扩张,回抽注射器减小“转流管球囊”压力,避免“转流管球囊”压力过高损伤颈内动脉。关闭白色阀门;
将“安全鞘”套回“安全球囊” ;将颈总动脉端转流管(蓝色标识)置入颈总动脉,取下颈总动脉阻断钳,继续置入转流管,确认转流管置入深度,不宜超过5cm。使用3ml注射器向蓝色阀门注入适量(不超过1.25ml)肝素盐水扩张“转流管球囊”,配合血管吊带阻断颈总动脉和转流管间隙的血流。关闭蓝色阀门;
使用5ml注射器由红色阀门抽出血液,确认颈总动脉血流通畅性,排除可能蹭落的血栓或者斑块。移除转流管上的阻断钳,此时动脉血由颈总动脉,经过转流管,流入颈内动脉,供应术侧大脑组织,降低脑梗死风险;
TCD监测确认颅内血流回升幅度满意。
切除颈动脉硬化斑块后,使用颈动脉补片缝合颈动脉成形,完成大部分缝合;
使用5ml注射器由红色阀门抽吸动脉血10ml,排出可能形成的转流管附壁血栓;
使用阻断钳夹闭转流管中间T管位置的管路,阻断颈动脉转流;
使用3ml注射器由蓝色阀门抽出颈总动脉内“转流管球囊”的肝素盐水,放瘪球囊,取出颈总动脉内转流管,用阻断钳阻断颈总动脉;
使用1ml注射器由白色阀门抽出颈内动脉内“转流管球囊”的肝素盐水,放瘪球囊。取出颈内动脉内转流管,确认颈内动脉逆流血,用阻断钳阻断颈内动脉;
继续完成颈动脉补片成形缝合,依次放开颈外动脉和颈总动脉,10秒后,开放颈内动脉;
TCD监测确认颅内血流回升幅度满意。
交易担保 神外云课堂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 小程序
TCD和SP监测指标判断迅速,脑电和脑氧监测指标判定会延后5分钟;
TCD监测可以判断颅内侧枝循环开放的程度,是否需要使用颈动脉转流技术;还可以监测是否有栓子进入颅内,是否有过度灌注,并指导控制降压的目标值(放开颈动脉后,如果TCD监测显示大脑中动脉血流上升超过基础值的两倍,判定为过度灌注。需要临时压迫颈动脉,降低血压)。有部分老年女性患者的颞窗不佳,可以采用眼窗监测,增加了TCD监测的难度;
SP监测简便易行,易于推广使用。但SP为单一压力绝对值的监测,相对于其他监测指标的颈动脉阻断前后指标对比,应该注意应用SP判断颅内侧枝循环是否充分,是否需要使用颈动脉转流技术的准确性;
脑电监测可以监测脑组织电生理活动的变化幅度,判断是否需要使用颈动脉转流技术;还可以提示舌下神经、迷走神经、面神经的位置,有利于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
脑氧监测常见的问题是脑氧电极放置的位置通常为双侧额部皮肤,监测额叶脑组织的脑氧变化幅度。颈内动脉的主要血流供应是大脑中动脉,因此需要解决颞部脑氧电极的放置,监测额颞叶脑组织脑氧变化幅度的难题;
ACT监测肝素抗凝是否满意,是否需要追加肝素,是否需要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及中和肝素的效果。
TCD: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下降超过50%;
SP:低于40mmHg;
感觉诱发电位(MEP):波幅下降60%,刺激量增加100V,或无波形;
体感诱发电位(SEP):振幅下降50%或中枢传导时间潜伏期增加100%;
脑电图(EEG):单侧持续衰减8-15Hz或双侧2倍1Hz的δ波;
脑氧:下降超过15%。
参考文献
佟志勇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学组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委员会学术委员
辽宁省卒中学会副会长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会员
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院神经血管病中心、日本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部神经外科留学。
擅长显微手术微创治疗:脑血管病、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病、烟雾病、颅内血管狭窄、颈动脉狭窄等。运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颅外/颅内架桥手术防治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