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卫士》破获李秋生案子中,这几处细节的推理值得深究

细节决定成败。

这句话,基本人人都知道,但是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细节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在细节上下足工夫的人却不多。

同样的,细节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通过一件事情的细节,分析事件本身更深层次的动机和原因,分析事件对应人的性格来解决问题的同样不多,甚至通过细节学习,反思自己的,更是少之又少。

其实,有时不是我们看不到细节,或者不重视细节,不能利用细节,而是细节的发现是需要知识作后盾的,甚至需要心理学的支撑的。

看看《无名卫士》中这几处,张汉超、王黎生几个人就是通过这样的细节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他们对细节的推敲和分析,值得学习和深究。

1、细节推理的背后是心理学

王黎生在检查李秋生的住处时,通过叠的整整齐齐的被子,一尘不染的屋子,以及屋子里所有东西都是按类别摆放。分析出李秋生不但是一个具有军人生活习惯的人,还是一个生活极有规律的、微有洁癖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屋子里的书全是武侠小说,说明他是一个极爱看武侠小说的人,可是偏偏在某本武侠小说中夹着一个言情小说的封皮,奇怪的是,这本书却被带走了。

经过分析得出李秋生的性格,以及他对房间东西的摆放,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强迫症的人,这样一个有强迫症的军人,基本上只看一种类型的书,就是武侠小说。

可是现在却有一本他不喜欢看的言情小说,还被翻的书皮都掉了,通过这些细节和对李秋生性格的分析,得出这本言情小说《秋海棠》是他们的密码本。

这个发现是至关重要的,李文蕾把收到的电文,用秋海棠翻译后,变成一条条有用的情报,这样他们提前知道的李秋生的计划,不费吹灰之力即破坏了他一个又一个行动,还抓了许多人,算是一个重大突破。

李秋生的这些生活习惯,只要仔细的、细心的检查他的屋子,相信每个人都能发现这些,但是能像王黎生一样,分析出李秋生的性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通过生活习惯分析出性格,需要有心理学的知识储备,超码是学过简单的生活心理学,不然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更不会有后续的分析推理。

另外,需要了解军人的生活习惯,否则既使看到李秋生叠的方块被子,也只能说明他有一个好习惯,而不会得出他具有军人生活习惯,更不会分析出他的行事风格的。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得出,想观察细节,分析细节,让细节为我所用,需要心理学知识做支撑

你想观察身边的人穿戴细节,行事细节,分析他的性格和行为吗?

学点心理学吧。

2、细节推理的背后是物理学

张汉超、王黎生、杨诚和李文蕾想通过用电暴增的用户,找到李秋生,王黎生对照像馆的分析,让人佩服。

王黎生和杨诚负责侦察民生照像馆,两个人进去后,当杨诚还在四处细细查看时,而王黎生打眼扫完照像馆内的设备之后,瞬间得出一个结论,这家没有问题,所以爽快的走出照像馆。

杨诚看到王黎生离开,非常不满,自己还没有检查完呢,可是王黎生是怎么说的:

”这个照相馆刚刚开张不到一个月,生意还不错,我观察了一下,他室内每一盏灯都超过一百五十瓦,我数了一下,他室内共有顶灯十三盏,闪光灯四盏,而闪光灯在曝光的瞬间可以超过三百瓦,照这样算下去的话,他一天连续不断地运转,用电量暴增,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的这一段话,包含几个重要的信息,刚开张不到一个月,十三盏一百五十代的灯和四个闪光灯。

这几个灯和闪光灯是照像馆的必备设施,每个去的人都能看到,可是能得出用电量暴增这个结论,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得出来,起码侦察兵出身的杨诚就没有得出这个结论。

其实这个结论的推理是源于物理学,你得知道一个一百五十瓦的灯泡开一天需要用电多少,一个相当于三百瓦的闪光灯连续用一天需要用电多少,这个需要初中的物理换算知识,简单算一下。

一个一百五十瓦的灯泡开一天用多少电:150瓦/1000*24=3.6度

这样一个月仅十三个灯泡用电:3.6*13*30=1040度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用的灯泡都是十五度的,最亮的一个也只是四十五度,一个月用户也就是几度。如果仅与自己家比较,这家照相馆是不正常,可是根据刚好的简单计算,这一下子一千多度,刚开张一个月用这么多电,确实正常。

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学知识的应用,可是当你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时,既使你发现了这些灯的个数和闪光灯的个数,依然得不出用电量一下子一千多度是正常的结论。

想要让自己变的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快的通过细节解决问题,那就学习吧,学习什么呢?

当你没有明确的目标时,那就想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物理、化学、历史、哲学,你喜欢什么就看什么,相信总能在某个时刻会用到

就象那个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获得冠军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一样,一个外卖小哥不去研究物流,却去看诗词,背诵诗词。就是他的坚持,他的喜欢,让他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一鸣惊人,实现了自己的诗词梦想。

所以,不管什么,喜欢就好,就去学习,就去研究。

一定要相信,进入你脑袋的东西,就是你的,一定会在某个时刻发光。

3、细节推理的背后是经验

祁将军去顾菲菲提前布置好的”家“时,那个”家“的布置就非常到位,在各种细节上下足了工夫。

我们来看看,祁将军进门后,看到的是房檐下挂着的玉米、蒜头和晒的干菜,周围墙上挂着日常工具,墙边堆着劈好的柴禾、煤堆,以及生活用具,院子里竹竿上挂着洗好的衣服,

更具有画龙点晴的是,院子石桌上竟然放了一个小簸箕,里面放着正织着的毛衣。

看到这个,理所当然的可以想象出,这个家里一定有一个家庭主妇,她正在织毛衣,因为突然有什么事,她把毛衣放在院子里,去做其他事情了。

看到这些,在华北潜伏十四年,与日伪斗争了十四年的祁将军,表情立马放松下来,笑着说:

”你家收拾的不错吗,很有生活气息呀“。

就是这些具有生活气息的布置,让祁将军完全放松,相信了顾菲菲前后矛盾的说辞。

”我妈听说您要来,老早就开始督促我收拾卫生了。“

”她在东屋睡午觉呢“。

既然知道祁将军要来,提前督促女儿收拾卫生,可见对祁将军这个客人的重视,肯定会像接待外宾一样的等着。

可是重要的外宾来了,提早准备接待的人员却在睡午觉。

这是什么状况,明显自相矛盾。

可是祁将军显然是被院子里一系列的摆设无声的说服了,相信了,在心里信任了顾菲菲,这才进入了顾菲菲设置好的圈套里。

这可算是一个成功的细节设置的例子了,这里所有的细节设置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家庭生活经验的人,是绝对想不到这些细节的。

这样生活的细节,需要的不是心理学,也不是物理学,而是对生活的处处观察和感受

细节决定成败,看到了吧,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这几处,每次看,都被作者设置的这些细节以及对细节的推理所震动,更渴望汲取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观察更多的细节,学着去研究每一个细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