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由奴才式的破坏想开去》

给学生讲鲁迅先生,经常提到先生说的“奴才式的破坏”,他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里说到胡也频说,在农家传说里,雷锋塔的砖放在家里,必定平安如意,无论什么凶事都能化吉,于是看完塔就偷偷把塔砖挖去一块带回家去,终于把雷峰塔挖倒了。结果是“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个创伤。人数既多,创伤自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正如雷峰塔倒掉以后,我们单知道由于乡下人的迷信。共有的塔失去了,乡下人的所得,却不过一块砖”鲁迅先生总结说:“这一种奴才式的破坏,结果也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先生最后还说:“岂但乡下人之于雷峰塔,日日偷挖中华民国的柱石的奴才们,现在正不知有多少!”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可我们依然痛心地看到,不断重复出现的“奴才式的破坏”:龙门的石佛,曾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公园里的完美雕塑,虽难于移动,能够完整的却不是很多;公用电话亭不断被人捣毁;烈士陵园树木被伐;公园草地被践踏……

我们还不能说,“奴才式的破坏”,已经从神州大地上消失了。甚至还要说,在一些领域,在一些人身上,似乎可以这样武断地说:“奴才式的破坏”更加疯狂了,那胆子更大了,那手段更恶了,那后果更惨了……

最近看新闻,说一个地方的湖水抽干了以后,露出了大量的共享单车。显然,这些单车不是自己跳湖的,必定是被人扔进湖中的。那么,把单车扔进湖的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

起初,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奴才式的破坏”,后来仔细一想,觉得这种行为,实际上比“奴才式的破坏”有过之而无不及。已经不能以此来看待了。

鲁迅先生笔下的“奴才式的破坏”,说白了,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不管是愚昧也好,聪明也罢,至少,在那些农民看来,偷一块砖回去,放在家里,当个护身符,显然还是有些用的。虽然损了公众的,毕竟对自己还有些好处,尽管只是精神上的。

而扔共享单车的行为,就有些令人费解,损人,却丝毫不利己,如果说损人利己的事情尚可为之,毕竟还有个由头,那么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做出来,就显得不可理喻。

五十年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说:“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大家都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小到两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照例是灰尘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拔拔清除,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所。”

我曾经论述过,这种“各人自扫门前,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实际上是中国几千年来小农经济在上层建筑上的一种反应。小农经济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我们便能看到,各家忙活各家的,而不是大家一起做某件事,搞个联产合作社是没可能的。自给自足,自然是万事不求人,不求人,自然也就不用帮人,不用管闲事。

而这种自给自足的背后,其实还隐含着一个“自私自利”。只要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不管道德不道德,大抵是可以做一点的。而如果是“公家的”或者“公共的”,那就更难逃自私的“魔爪”了,大有“先得之而后快”之感,于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便成了至理名言,“不拿白不拿,白那谁不拿”自然也就成了处事的准则。

然而,这一切,毕竟还是对自己有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早已是很多人的处世哲学,从这个角度,倒也说得过去。

损人,而又不利己的,这个要仔细说道一下了。问问为什么,恐怕大多数人会以俩字回应:“有病!”既然是一种病,不妨分析一下,有哪些病因可能导致发病吧。

第一大概是仇富心理作怪。中国人大抵都有一种“笑人无,恨人有”的仇富心理,一方面看不起那些比自己穷的,另一方面又笑话那些比自己有的。当一些人打破中国人几千年的“等贵贱,均贫富”历史夙愿,张扬炫富于世时,人们对富贵阶层,特别是一夜暴富者所表现出心理除了羡慕便无非只剩下了怀疑、迁怒、嫉妒、蔑视、不屑、愤懑、仇恨了。

在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对财富的眼红都是一种心态的存在,只是人们往往会自觉地找到平衡这种心态的理由,譬如把这种富人财富的拥有理解成是祖辈几代人打拼下的遗荫,而这些一夜暴富者和富家子弟没有某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等等,认为对方付出的富裕成本太过低廉,尤其是当财富和腐败的重叠性太多的时候,这种不公平感就会升华到仇视,于是,产生了“杀富济贫”的仇富心理。而令人惊奇的是,当自己一夜暴富成为富人后,这种“仇富症”“红眼病”会不经医药立时痊愈,而且会为自己找到诸般理由辩解,到最后连自己都相信了自己的鬼话。

损人不利己的,大概与这种仇富心理有很大关系吧。

第二种心态,我姑且命名为“贱人心态”,贱人二字,似乎有些不雅,起初想以鲁迅先生的“无恶意的闲人”称之,然而又觉得这类人,实在不乏恶意,纵然没有恶意,做出来的实实在在是恶行。想来,称之为“贱人”,似乎是恰如其分的。

百度百科给“贱人”下的定义是:一般指卑贱、品行地位低下的人;旧时辱骂妇女之词。而我写的贱人,无关品行,更不是辱骂女同胞。这种“贱”字,是取我故乡“贱”字之意的。在我的家乡,倘若看见一个孩子,无缘无故去踹了墙一脚,或是打了狗一下,母亲多半会骂一句“是不是脚贱?”“是不是手贱?”,这个“贱”字,与品行、性别之类是半点边也不沾的,说的是未必有恶意也未必有恶行,却无缘无故做莫名其妙的事情的行为。

把单车扔到湖里,或者捣毁公共电话机,则不仅是“手贱”,品行也已经有问题了。孩子的“手贱”固然有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作怪。一个成年人,或许依然好玩好动,然而基本的自制力和是非判断力是有的,再以“手贱”为由,行破坏之实,不仅无缘无故,而且莫名其妙,所以只能称之为“未必有恶意”却“实实在在有恶行”的“贱人”了。

在我,只能想到这两种心态,至于精神病之类的,已经属于病人,不在正常人之列,不在我意料之列。鲁迅先生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其实我也是。然而终究有些事情是“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起来”的,“贱人”们的心态,实在未必竟如我之所料的也未必我能所料的。

化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做结语吧——“你们立刻改悔了吧,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贱人活在世上的!”

(0)

相关推荐

  • 其实,鲁迅是绝望的

    北游独立评论 思辨 洞见 请把我[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01 鲁迅是桀骜不驯的,是他那个时代最著名的杠精.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没有被他骂过的,很少了. 没错,所有人都看到了鲁迅的愤怒与傲慢. ...

  • 我读鲁迅

    我父亲有个朋友年轻时很喜欢读鲁迅,在生活中经常碰壁:后来不读了,生活才渐渐好起来.我现在也很喜欢鲁迅,生活中也经常碰壁.这也难怪,"碰壁"这个词我本来就是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学来的. ...

  • “真的知识分子”:鲁迅的历史选择

    大家好,我是@狂人先生.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与世长辞,在他离去之前,留下这么一句话:"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然而,他已经离开我们84年了, ...

  • 鲁迅:争做奴才的时代

    鲁迅:争做奴才的时代

  • 鲁迅与武侠三题

    ​霄良骏 前不久,小说家王朔尖锐批评了北大著名教授严家炎先生的下面这段话: 有人引鲁迅的<流氓的变迁>批金庸,是一种误解或曲解.鲁迅先生对侠文化不否定,很客气.鲁迅的<铸剑>是 ...

  • 几十年后才懂,鲁迅原来是法海

    鲁迅是谁? 谁都能说上几句. 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逝世85周年,各家官媒集体哀悼,人民日报领衔,"重温鲁迅说过的那些话",中国妇女报微博也讲: [#这些话鲁迅确实说过# 今天,重 ...

  • 清朝花几百年培养的奴才精神,终于取得了成果,这个奴才很孝顺

    鲁迅是近代文学史不得不说的一位人物,众所周知,他的文章.话语都极具批评性.他曾在狂人日记里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

  • 彭劲秀:陈独秀与鲁迅

    陈独秀出生于清末光绪五年(1879年),鲁迅出生于光绪七年(1881年).鲁迅比陈独秀仅小两岁,是同时代人. 陈独秀与鲁迅既有交往和情谊,亦有误会和隔膜.然而,他们都是文化巨人,在彼此的评价上尽管有时 ...

  • 鲁迅:藤野先生,我永生难忘!藤野:鲁迅是谁啊?哦,那个中等生

    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总会有那么一个人的出现,温暖了你的心.即使相处的时间不长,却会让你久久不能忘怀,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君子之交淡如水,可以温暖你一生的朋友,绝对不会是因为利益而和你相处的.而是因 ...

  • 说实话的鲁迅,自然遭奴才嫉恨

    关于鲁迅,不需要说太多了. 今天分享的是微信读书<鲁迅全集>的随手记. 灰色字体是原文,正常字体是我的感慨. 说话说到有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天下不舒服的人们多着,而有些人 ...

  • 陈曾寿词中的雷峰塔

    ​今天,叶嘉莹教授在温哥华西门菲斯大学开讲,题目正是:<陈曾寿词中的雷峰塔>. 陈曾寿<八声甘州>有序: 甲子八月二十七日,黄妃塔圮.据塔中所藏<陀罗尼宝箧印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