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为啥?准不准?
今日腊八,也是二十四节气进入大寒的日子。“寒”是“暖”的序曲,大寒也是立春的前奏。再过十几天之后,当大寒行走完自己的日程后,新一轮二十四节气轮回中的立春节气就要再一次和我们握手相见了。
在过去气象科学并不发达的时候,大寒当天及大寒节气里的出现的气候现象往往会被当做后续天气变化的重要预测参考条件。有一句农谚说“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就是如此。为啥农谚上会有这种“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的说法,这种说法到底又准不准呢?
大寒属于冬季的节气,大寒时节影响我国的大气环流相对比较稳定,不过这种环流仍然是有20天左右的周期运动规律,而在此类环流的影响下,我国也往往会遭受到大范围的阴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的影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代表的倒是一种大寒节气里相对正常的气候现象。而如果不是这样,则说明气候上有所反常。
一般来说,在冬季里,我国更容易受到来自北方或西北方向的强冷空气影响,时不时地刮起北风或偏北风,并因此导致气温下降。而相对反常地刮起南风,带来的将会是暖湿空气,无疑会影响到气温的异常偏高。从而使冷空气积聚在北方一时无法南下,使其侵袭我国的时间有所延后。
按照农谚“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的说法,如果大寒时节时常刮起南风,并因此抑制到了相应冷空气的南下,那清明前后就可能会出现“雪打清明秧”的严重倒春寒现象,对农业生产是极为不利的。
在风调雨顺、气温条件也相对正常的年份,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差不多都会维持在12℃以上。此时,黄淮地区播种的小麦和油菜,前者孕穗,后者盛花。北方旱田和南方的早稻、中稻进入育苗和播种的适期,华北、西北地区的小麦开始拔节,华南早稻插秧接近尾声,北方的落叶果树会陆续进入花期。此时,最害怕的应该就是异常的低温阴雨雪天气。
在农村有说法是“江南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而华北地区“清明该断雪时却恐不断雪,谷雨该断霜时却恐不断霜”。而大寒时节刮起的南风,因为延迟了冷空气南下我国的进程,往往就是导致清明前后3——5月间不同地区出现倒春寒的诱因之一。
从往常倒春寒实际出现的情况看,我国属于倒春寒易发的国家,倒春寒发生的时间也更多的出现在仲春与暮春之间的清明前后。
从科学的角度看到问题,冷空气本身就有“你强我弱,你弱我强”的周期性运动规律,“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的农谚说法是过去多年来农民对过往经验的总结式说法。因此,这种说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有其准确性的。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