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谷绘画 人物篇

追求理想,当真正付诸行动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潇洒和浪漫。绘画的第一步迈出地特别艰难,第一天上课的情景让我久久难忘……

2007年9月3日早上,我进了教室,才知道迟了一周,并且晚了一个学期。

课程是人物慢写。同学们把画架围绕着模特台,扇形排开。我站在画架前,拿着粗粗的木炭条打形。我在模特身上找不到一根线条。抓耳挠腮,干着急。看着同学怎样画,我就装模作样的画了起来……

终于熬到铃声响了,我以为放学了。画得我颈椎痛。(三天后,从芜湖寄来的汤药到了。喝了几次药后,颈椎不疼了。)当我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旁边的同学告诉我说,还不到十点,是课间休息时间。

我以前,没有上过任何绘画考前班,也没有见过专业人士画画。缺了素描、线描课、还缺了书法、色彩、山水基础课程。以前自以为有基础,到了学院后,发现自己啥都不会。

幸运的是:上课老师是王燕安教授,她是西安美院老院长刘文西的研究生。王老师对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很有耐心。她安慰我说:“人物慢写是很难画的。造型水平是靠大量的练习练出来的。不要着急,慢慢来,多练就好了。”

王燕安教授 于2011年 摄于莫斯科

我学画不是为了文凭,是想学到真正的绘画本领,就把时间抓的很紧。每天午饭后回到教室,先坐在凳子上背靠桌子闭目养神,热的汗水淌到下巴。休息好了,就突击练习线描。

在上学往返的公交车上,我观察衣纹的线条,观察手的动态。晚上回到家,继续练习。最终,费尽九牛二虎的力气,把作业完成了。

工笔重彩人物临摹课程,还是王老师上课。由于我线描没过关,勾线特别难。对线条没概念,对不好的线条也看不出来。只有大量练习。国庆期间,我在家反复练习簪花仕女图的勾线。

王老师要求临摹其中的一个仕女。我选了两个,在王老师指导下,按步骤完成了临摹。

簪花仕女图局部,是我第一幅作品。(2007年10月)

现代工笔人物是临摹何家英的画。为了多学技法,所以选择了两幅技法性很强的头像。

选何家英的整幅临本时,王老师说:“在《山地》中,有特殊技法,人物的背部透视不好画。勾头发的线条,难度也非常高。我教过那么多的学生没人敢临。看看我们这一届能不能打破。”

班上有两个师范毕业的学生,绘画水平很高。还有一个造型、速写画的极好的同学。他们都没有吭声。我还是想多学些技法,就说:“我要临。”老师停顿了好久,才委婉地告诉我:“这个先放一放。选个其它的临本吧。”

当我看到《十九秋》的柿树叶子鲜红,树干苍老。我想这个难度高,对画花鸟也有帮助,就认真地临了起来。

利用课余时间,我把柿叶和两只嬉戏的螳螂组成一幅画。当时不懂构图,画好之后,请王老师看。老师提了构图方面的建议。

一年后,王老师给我们班教工笔重彩人物写生课程。先是人物慢写课程,老师说过了一个暑假,我造型能力提高很快。

那是在假期,我把父母从老家接过来。因大量练习人物写生,我的慈母亲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给我当模特。

三周后,我利用课余时间,起稿何家英的《山地》,正好碰到了国庆长假,我把其中最主要的部分“老农”画完了。

我喜欢那老农的形象:很熟悉、很亲切。我一看到他,就想到了我的父亲,那么质朴。他辛劳耕种贫瘠的土地;又像我的爷爷和外爷:善良、勤劳。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收假后,王老师看到我临的画,说:“画到目前的进度,就要画背景了。在画背景之前,有的地方需要先打蜡。”

背景画完后,发现人物的颜色欠了一些。我认识到:人物和背景需要同步染色,画面的色彩是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的。单独的色彩没有够与不够。只有对比才知道过或不及。

最终,用一个多星期完成了《山地》的临习。王老师夸奖我说:“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勇敢,画面效果很好!让我很吃惊。”

后来,王老师说:“一年前,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你刚开始学,不想打击你的积极性。”

王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夸奖学生的每个点滴的进步。保护学子的求知欲。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创新。提倡个人风格要鲜明。

她为人正直、谦和低调。她与张立柱、晁海是同学,但从不张扬。

王燕安老师反复强调:“绘画的格调要高。人品高了,画品才能高。”这句话象个种子,已经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

尚  谷

字 晴木  斋号  净心斋  1967年1月生

祖籍 陕西 武功

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

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习国画

2010年参加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作品展

2011年参加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作品展

2013年参加李玉田教授师生作品展

2013年作品入选《陕西省第二届高原·高原美术展》

2015年作品《山林之乐》入选《陕西省第二届写生展》

2017年作品《老房子》入选《陕西省第三届写生展》

2017年书法入选《第九届道教玄门抄经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