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班主任的工作可以多么不专业》
接上篇,谈谈班主任工作中,一些很不专业的做法。说到专业这个词,我曾经多次在文章中举例子,什么叫专业,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医生,医生给我们开的药,我们一般都是“遵医嘱”而不会跟医生商量换种药,或者加大药量,为什么呢,因为医生是专业的。
那么回头看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是否是专业的呢?我认为很多方面,我们表现的很不专业。
上一篇文章里我说要正本清源,那么不妨就把一些很不专业的表现挖一挖。
一、认为“管理”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这类班主任的表现,往往在于对权力、管理、说教、惩罚等的过分迷信。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强化管理,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所以他们从来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妄图用一种办法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搞“一刀切”。
迷信权力,是因为这类班主任往往搞“一言堂”,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意见,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来。一些班主任习惯“严字当头”,实行高压政策,并且津津乐道。在他们眼中,教育就是批评和惩罚,就是检查和评比。只要能让学生“老老实实”的,就意味着“管理”的成功。
迷信说教,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说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平时他们“讲课”,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开始“讲教”,殊不知很多老师的话学生已经背的滚瓜烂熟,老师说了上句,学生就知道下句。甚至于一些班主任的“套路”,学生早已一清二楚,比如常见的“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学生早已把这种“戏份”看得清清楚楚,倒是班主任们自己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觉得自己演的不错。
迷信惩罚,是因为他们觉得只要惩罚了,学生就会改变,而他们的惩罚往往也就那么几样,当学生“十八般酷刑”都挨过后,班主任面临的就是“无计可施”的情况,最后只好放大招——开除。甚至于有的班主任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开除——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二、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简单归因想当然,不考虑多种可能。
很多班主任习惯于对学生实行“有罪推定”,只要学生犯了错,就先入为主的“我认为应该是……”,而不是先听听学生怎么说,再做出判断。有的老师情绪上来了,不管是非与前因后果,只强调态度,如果学生分辨,就是顶撞,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这时候的老师,不光没有了科学的态度,还失去了民主的作风,只剩下了被情绪驱使的不理智的人。
在很多老师看来,学生只要是犯了错,那原因就只有一个——不想学习。
而教育的方法自然也就变得异常简单——跟学生大谈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奇观”——
学生上课不听课,因为不想学习;
学生下课打闹,因为不想学习;
学生早恋,因为不想学习;
学生成绩下降了,因为不想学习;
……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不管学生什么问题,我自有一定之规,“灵丹妙药”永远一副,包治百病—— 谈学习。
他们能把所有的问题,不管是能力问题还是心理问题,都归结为学生的道德问题和认识问题,仿佛只要学生的“认识”提高了,就可以从倒数第一直线上升为正数第一。
而当学生们对此无动于衷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埋怨学生不接受自己的教育,不懂自己的苦心,埋怨学生不肯喝下自己的“良药”,却不知道是自己诊错了脉、开错了药。
三、迷信爱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听班主任报告多了,一般有两点是必须的——严字当头和爱如潮水。
首先,我要指出的是——爱,不是老师的专业。
老师的专业是教育,不是爱学生。换句话说,除了极个别因为家庭原因导致缺爱的学生,很少有学生需要到学校来找爱。简言之,学生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找爱的。
我经常看到许多老师高举爱的旗帜,高唱爱的奉献,仿佛只要爱学生,就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
如果这点能成立,学生直接在家里就好,因为家长肯定比老师更爱他们。如果爱能解决一切问题,孩子应该更听家长的话才对,然而我们应该能看到,很多时候恰恰相反。
爱这种办法,对于某些学生或许有一定效果,或者说只对于一部分问题有作用。而对于问题学生的各种问题,光有爱显然是不行的。对于教育来说,爱只是一个必要的和重要的条件,但绝不是充分条件。
总结起来,没有爱不行,光有爱,也不行。
四、技穷之时请家长
“请家长”,大概是很多班主任的“大杀器”、“核武器”,当然,也有人把这个作为“常规武器”使用。
不管是当做核武还是常规,这里面其实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家长确实能管住学生。
一旦这个前提不存在,那么就不要说核武或常规了,直接便成了废物,毫无作用。
先说把请家长当做“核武器”的,我们姑且假设该“核武”有效,在家长的教育下,学生确实意识到了错误,并且改正了,从此不再犯错(这几乎不太可能),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下次学生再犯错呢?我们继续使用“核武器”么?
那就必然变成另一种可能,把“核武器”变成了“常规武器”,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再而衰、三而竭。
到这个时候,其实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当家长都管不住孩子的时候,怎么办?或者我们再追问一下,如果从一开始家长就管不了孩子,又怎么办?
估计就是终极大杀器了——开除。
实际上,这里面还有一个风险,那就是现在很多学生经常说的“我们班主任就会叫家长”“除了叫家长没别的本事了”……从这些话语里,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认识:
班主任之所以叫家长,是因为他“没本事”了,换句话说,他已经控制不了局面,解决不了问题了,只能靠家长来解决了。这无疑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一个否定。
其实在这种认识下,还存在另一个风险,那就是不光学生会质疑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包括家长也会质疑。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的家长开始还是配合的,次数多了,便不是那么愿意配合了,甚至私底下还有不少意见,为家校矛盾埋下了祸端。
总而言之,班主任靠“告状”,很多时候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增加以后工作的困难。所以,我们不要希望问题学生的家长能给老师多大的帮助,更不要幻想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由家长解决。
说白了,家长要是有那个水平,孩子就不会成为问题生了,不是吗?
当然,是不是所有的事都通知家长,那肯定不对,毕竟家长有知情权。我的意思是,教育问题生,我们要把基点放在自己身上,对家长既不要埋怨,也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