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卜子夏语录注译
(专著)
文//郑振富
一、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注:贤贤易色:注重贤德,不注重美色。
译:子夏说:“(一个人)注重贤德不重美色;事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事奉君主能献出生命;和朋友交往时说话诚实讲究信用。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认为他是学习过了。”
二、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1.倩:笑容美好。盼:眼珠里黑白分明转动。见《诗经·卫风·硕人》。“素以”句未见《诗经》,当为逸诗。2.绘事后素:绘画在素底之后。3.起:启发。商:卜商(字子夏)。
译:子夏问孔子说:“'带酒窝的脸真好看呀!黑白分明的眼儿不住转呀!白色的底子衬托美丽的画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绘画是在白底之后啊。”子夏说:“礼的制订也是后来的事吧!”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卜商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论《诗》了。”
三、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亡:同“无”。
译: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由命运决定,富贵听上天安排'。君子办事严肃认真没有过失,对人恭敬和气很有礼貌,四海之内的人,就会都是你的兄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四、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亡:同“无”。
译:子夏说:“每天都学习些自己没有的东西,每月都能不忘掉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五、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笃志:意志坚定。
译:子夏说:“学习广博,意志坚定,恳切请教别人,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就在其中了。”
六、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子夏说:“各种工匠居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掌握治国的道理。”
七、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译:子夏说:“君子要取得百姓的信任之后,方去使唤他们;没有取得信任,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君子要取得百姓的信任之后,方去向他进谏;没有取得信任,君主就会以为是在诽谤自己。”
八、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注:闲:栅栏,界限。
译:子夏说:“大节问题不要超过界限,小节问题有点出入是可以的。”
九、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问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传焉?譬请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巫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洒水扫地,回答询问,接送宾客之类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样都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到后,说:“唉!言游的话错了!君子的学术,哪一项先传授?哪一项后教诲?就和草木一样,应该区别对待。君子的学术,怎能随意歪曲呢?从末节小事到根本道理,有始有终地教育学生,大概只有圣人吧!”
十、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注:1.仕:官;通“事”。2.而:如果。3.优:有余力,有闲暇。
译:子夏说:“做官(或做事)如果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如果有闲暇就可以去做事(或做官)。”
十一、樊迟问仁于孔子,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臬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樊迟到孔子那里求教关于仁的道理。出门后遇见了子夏说:“刚才呀!我见了孔子向他求教知识,他却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指什么说的呀?”子夏回答说:“这是寓有恨多道理的话呀!虞舜统治天下的时候,让广大群众推选正直有德行的人,群众选举了臬陶,那些不够人格的人就靠到一边去了。当商汤统治天下的时候,也像虞舜那样要大家公推有贤德的人,群众就选举了伊尹,那些不称职的人也就离得远远的了。如果能够这样坚持下去,会使那些不学好的人也要学好了。”(1650)
载《卜商研究与故里联谊》1998.03.本人为编委理事。
编审:彭承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