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文//刘瑞妮
“咳、咳、咳.......”夜已深,隔壁的房间里又传来父亲的咳嗽声。父亲老了,头发已稀落,身体已微驼,眼睛不再明亮,耳朵不再聪灵,往日英俊的容颜已留下了岁月的沧桑.
父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没有兄弟姐妹。但是他天资聪慧,少时读书过目不忘,曾因成绩优秀跳级。可惜因为家庭的原因,父亲没能完成学业。十八岁那年为了自力更生,考到技校读书,后分配到建始磺场工作,几年之后又调到恩施园艺场。父亲工作期间因为有些文化,加上为人谦逊有礼,温和厚道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喜欢。
一九六五年,厂里搞下放,下放的人员名单里并没有父亲的名字,而父亲一来思想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二来也好回到家乡照顾年迈的叔祖父,因为叔祖父是个孤人,在父亲失去双亲的那两年里也曾经照顾过父亲。父亲是个孝子,所以父亲主动要求下放,和母亲一起回到了家乡开始了他的务农生涯。
当初回到家乡的艰辛可能是一时冲动的父亲并没有想到的。家乡对父亲来说就是一无所有,没有房子,没有家具,没有田地,一切都没有。就连母亲的嫁妆也因为路途的遥远,交通的不便而只带了必须的一个箱子、两把椅子、几床被子。而这些东西都无处安放。 这真是--“处境巨变,只恨当初头脑热,追悔莫及,逝去光阴难再得。”
最初,他们只好寄居在父亲的一位堂兄家里。几个平方的小屋,仅仅能安放一张床,几把椅子而已,新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从恩施来的母亲吃不惯这里的苞谷饭,走不惯这里的羊肠小道,用不惯这里的一些炊具和农具.........太多太多的不适应,让母亲不知道暗暗哭了多少回。但是既然来了,生活就得继续。
生活的艰辛自是一言难尽的,先是寄居在堂兄家,后来又搬到生产队的保管室,然后自己起房子。土墙屋-盖茅草-盖瓦-石墙屋-楼房。孩子多,缺吃少穿,父亲常常半夜就起床,到很远的地方去背媒,去砍柴,去砍竹子编帘子卖,换取一点可怜的零用钱。“朝朝打柴,披星戴月衣鞋破,日日下地,肩挑背磨农活苦”“割竹砍樵,万山丛中足迹遍,寻木找料,多少辛劳苦难言。”这就是真实的写照。白天要下地去挣工分,还担任着生产队的会计。无论生活怎样艰苦,事情多么繁忙,父亲的会计工作从来没有受到影响,他的账目总是清清楚楚,规规矩矩。他在生产队里也算是个干部了,可是家里却并没有因此沾到一点光,父亲总是那么大公无私,先人后己,替他人着想。连家里分的几块地都是又远又差的。
父亲待人极为热情,也极讲究礼仪。有客人到我们家来玩,父亲必是殷勤备至。先是请坐,接着敬烟、然后奉茶。同时安排母亲准备家中的酒肉就餐。 就餐时必请客人上座,父亲不会喝酒,故也不会劝酒,于是就加倍的劝客人吃鱼吃肉,自己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夹菜,添饭,有时怕客人注意了躲避,父亲还会声东击西,表面上夹给哥哥,乘客人不注意马上转移到客人碗里。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父亲最具有同情心,我们小的时候,村子里常常来一些逃荒的,沿家乞讨。虽然家里并不宽裕,可父亲总是慷慨解囊,或者一些零钱,或者家中的食品,总不让人空手而去。有一次家中来了一个补钢精锅的,虽然补的钱照给,父亲却还要我们给那个人煮一碗面条,他说出门人在外不容易,造孽。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爱帮助别人。村子里或者亲戚族友中谁家有红白喜事,总是会看到父亲热心的身影,写对联、管账是父亲的强项。哪家有事都是父亲帮忙做这两件事情。甚至,谁家要写个信、写个检讨、写个离婚申请都跑来找父亲帮忙。
小的时候,我很佩服父亲,总觉得他懂得东西好多。历史、地理、国家大事、历代名人他都知道。而且他还工诗善对。我们的成绩单,每次家长签意见,他总会写上几句押韵的打油诗,意思贴切,文笔工整。他因公出差到荆州,回来的时候,笔记本上很多有感而发的诗,可惜我现在都记不得了。各家过红白喜事的对联,他并不按书上现成的找,总是结合各家情况临时作对。对联一贴出来,总是受到许多人的称赞。那年我伯父建了新房,请父亲作对联。我伯父名有训,伯母名正美。夫妇二人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过上了好日子。父亲遂作一联“怀志者事竟成自古有训,拆旧宅建新居风光正美。”我记得九八年哥哥将旧房翻新盖了楼房,父亲撰联“爬簝山过草地建茅庐草堂千辛万苦创基业,树雄心立壮志造高楼大厦百年大计展宏图。”此联反映了父子两代人的创业经历。
父亲对我们很慈爱。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只是挨母亲的打骂,父亲不但很少打骂我们,每逢母亲打骂我们的时候,父亲还会为我们说情。母亲就说父亲娇惯、袒护我们。有时候会连父亲也责怪。
记得我小时候老是喜欢咳嗽,而且常常会半夜咳个不停。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就披衣起床,给我冲上一杯滚烫的糖开水让我喝下去。说来也巧,每次就是这杯糖开水让我止住了咳嗽。好多年一直这样,而且多是寒冷的冬天。但无论天气如何寒冷,父亲都会赶快起床为我冲糖开水。直到后来我吃了几瓶咳特灵彻底治愈为止。一杯浓浓的糖开水,温暖了我的身体,也温暖了我的心。
还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大概有四里路吧。但我每天都回家,每逢冬天,早上漆黑出门,晚上漆黑归家。回家的时候还好说,有同学作伴,和同学分开后只有几分钟的小路,我会很快跑回家去。但早上出门的时候,开门一看,黑漆漆的,真是不敢跨出门。于是父亲就担负起了每天早上送我的任务。一路上,父亲会和我亲切的谈心,了解我在学校的情况。我也会把父亲当一个朋友和他讲心里话。在那一个个寒冷的黎明,是父亲陪伴在我身边,驱走了恐惧与寒冷,给了我前进的方向和勇气。
每个星期放假回家,母亲和哥哥姐姐对我管教的很严厉。因为我老是偷偷的看课外书。而父亲总是说:“让她看看吧,在学校也挺累的,轻松轻松有什么不好?再说看课外书对写作也有好处嘛!”,此时,我对父亲简直是感激涕零。那段时间,就觉得父亲和我是最贴心的。
后来上了中专,初次离开家那么远,时间那么长,还是很不习惯的。几乎天天都会想家。而那时候,只有每个星期父亲的一封封来信可解我烦忧。信中会告诉我家里的一切情况,甚至家乡新近发生的一切新闻都会娓娓叙来,让我丝毫不会因为离开家而疏淡了对家乡的了解。信中还会向我详细了解学校的情况,关心我的冷暖以及我是否快乐等等。在学校,很多同学都很羡慕我,觉得常常收到家书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我们逐渐成长,成家立业,为人父母。父亲也渐渐苍老,因为长期吸烟,他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几乎每日咳嗽。天冷的时候咳得更加厉害。他已垂垂老矣!性格也有了很多改变,俨然一个糟老头了。他已不再是我们眼中那个英俊、博学、伟岸的父亲了。但是他给予我们的许多东西依然会让我们一生 受用不尽,他正直、善良、无私、宽厚、谦逊的秉性必然影响我们的一生。
父亲的晚年一定会很幸福!
编审:彭承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