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建平

 王超 /文 

作者父亲王汉亭老书记在会上讲话

父亲那个年代,县里没有什么工业,干部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好粮食生产。县委在巫峡口的建平乡设了个工作点,父亲常去那里,一呆就是十天半月。

我想父亲可能不会太清楚建平的文化意义,因为他的文化程度太低。小时家穷没有读上书,参加革命后在部队里有了启蒙,到地方工作时参加了识字班,才慢慢有了一些文化基础。

建平又叫杨柳坪,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中,开篇一句“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就是说刘翁那些闻名天下的竹枝词,都源自于建平。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金钏银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还有——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文人笔下的诗情画意,在父亲的眼中却是穷山恶水。建平乡地处峡谷,坡度大、石多土薄水少,还有一种地氟病,当地人喝了水后牙齿都是黄的。特别是峡口风大,有时吹得人都站不稳。记得一次我与歌剧《巫山神女》的神女扮演者张礼慧同去建平时,她站在小学的石台上向学生和农民们唱歌,她说第一次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歌一出口,就被风吹跑了。

建平境内的“神女天路”

建平是巫山贫困山区的代表,有一定的典型性。父亲来蹲点,会经常参加一些劳动,与农民面对面地交流,了解他们的疾苦和愿望。有时就在这里召开相关的会议,解决农村工作的一些具体问题。在《巫山县志》的记载中,常有建平会议、杨柳坪会议的字样出现。父亲还以此为点,在附近的区乡走走看看。不远处有个新花水库,是新建中的大水库,可以解决官渡、大庙部分乡村的用水问题,父亲就在工地上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建平的东北边有个河梁区,与湖北接壤。1975年5月,为了调查耕制改革扩大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的播种情况,父亲从建平来到河梁,连续四天,他走了石碑乡鸡冠村,青峰乡黄池村,抱龙乡下桃村、莲花村,庙梁乡庙梁村、天竺村,一天要走几十里山路。他到地头,也钻进农户家里,还在院坝里召开了一些小型座谈会。

建平民居

他对县级部门和区乡干部说:作干部的,一定要亲自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把好事要办好。我们搞科学技术,搞耕制改革,是为了发展生产、为了农民富裕,不能强迫命令,要多做示范、典型推广,多给农民讲道理,要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更重要的是要有效益,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实惠。

据当时的相关资料表明,由于深入实施耕制改革,老品种换上了新品种,全县的粮食产量由不到3亿斤提高到了4亿斤。

建平飞云台

当然,建平乡的农民也因这里是县委的点而有些骄傲,有时到县城里面挑个粪、卖点菜,都会大声地说:我们是建平的!

往期

回望建平

建平惊现800余岁金丝楠木


主编/ 刘庆芳

微信号/ 461269457
投稿邮箱/ cqwslqf@126.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