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治疗肾病的几个问题
▲肾病患者感冒了能吃感冒药吗?
肾病患者感冒后,为了保护好肾功能,选择感冒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含有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注意用量。
含有有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大剂量使用具有肾毒性,应用应遵守安全剂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感冒后就不要随便自己去药店买药,应去医院咨询医生后,严格按照剂量服用,最大剂量每天不超过1500毫克。普通规格一般为0.5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每天2-3次为宜,不要多种同类成分药物混着吃,以免摄入量超标。
2.缓解症状,不伤肾是目的。
肾病患者感冒后除了可以选择控制体内病毒的感冒药,也可以选择针对感冒症状的药物。如咳嗽、嗓子疼、流鼻涕、头晕、发热等,直接选择一些针对性又相对安全的药物缓解症状。咳嗽严重的可以止咳药,如右美沙芬、甘草片等。流鼻涕或鼻塞可用扑尔敏、氯化钠鼻腔喷雾剂等,嗓子疼可以口含薄荷脑或其他类似功能含片。如果症状一周后没有明显见效,要针对根源系统用药治疗。
3.中成药或中药可作为首选
常用中成药如小柴胡颗粒等,副作用小,对肾功能基本没有损害。有些草药明确具有肾毒性,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动物类如蛇胆等,不要盲目服用。
4.不要盲目服用维生素C
适当维C可提高抗体、清除自由基等,前提是缺乏这类维生素。盲目补充会损害肾脏。部分维C摄入后在体内转化为草酸,吸收不掉形成草酸钙,沉积到肾脏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
▲肾病管控好这3大指标,远比降肌酐重要!尿毒症风险明显下降
肾病发展到早中期,需要注意控制的主要是原发病、尿蛋白、高血压、血肌酐等,及时纠正诱发因素,防止肾病进展,基本上可以控制病情的稳定。
肾病进展到后期,虽然仍需关注肌酐、尿蛋白等变化,但更需要重视并发症及合并症。这个阶段一些反应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指标,对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比肌酐、尿蛋白更为重要。
下面八项肾病必查的指标,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就必须重视,能稳住一半对保护肾功能也有利,并可显著降低尿毒症风险。
1.血红蛋白比较低,小心贫血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所携带的蛋白质。肾脏受损后造血功能减少,血液中红细胞减少,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引起肾性贫血发生。
肾功能不全后表现比较明显,早期会出现乏力、嗜睡、肌无力、心悸等情况,严重贫血可能会危及心脏,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因此在后期必须重视这项指标的变化。
防治贫血的关键,一是稳定肾功能,尽量延缓肾功能恶化速度,必要时注射促红生成素。二是日常饮食增加含铁类食物,如猪肝、肉类、鸭血、猪血、菠菜、樱桃等蔬菜水果,注意营养搭配。如饮食调节不能控制,必要时及时用药,纠正贫血。
2.血浆蛋白浓度下降,注意渗透压。
血浆蛋白指的是血浆中所含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等,不单是红细胞携带的蛋白质。血浆蛋白的稳定会影响到体内血容量。
血浆蛋白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增加乏力,增加死亡风险。总体蛋白的减少与尿蛋白的丢失有直接关系。有大量尿蛋白的患者,需要注意监测这项指标。
3.血压水平
高血压既是肾病长期的产物,也是影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持续将血压控制在130/80以下,肾功能进展速度不会很快。年龄较大及有血管病的患者,最高不宜超过140/90,否则会加速肾功能衰竭,引发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教你4招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能将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免受大多数疾病的侵扰,对于肾病患者,提升免疫力也能减少肾病复发。
经常服用各类免疫抑制剂是抑制免疫的,会使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复发、病情加重。
提高免疫力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遵从医嘱正确用药
不要私自调整药量,以免造成免疫功能紊乱。可以加用免疫调节剂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活性维生素D,适当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二、保持心情舒畅
不要长期的处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天气好时去空气新鲜、人群不多的场所散步,聊天,锻炼身体,舒解心情的抑郁和焦虑。
三、注意营养状况
优质低蛋白饮食有助于病情控制,延缓肾功能衰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营养方案,是保证患者抗病能力的基本保障。
四、保证睡眠的质量
晚上9:00到11:00一定要上床睡觉,睡前可以适当泡个热水澡,有助于尽快入眠,提高睡眠质量,保证人体的抗病能力。
▲血肌酐升高后,防范尿毒症,还需记牢4个护肾细节
肌酐升高以后,肾功能发生了实质性的损伤,肾脏开始萎缩。从量化指标来看,就是尽量保持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的稳定,稳定肾功能的排毒及过滤功能,让肾功能的恶化速度变慢,保持稳定不发展到尿毒症。
肌酐升高后,病情还能逆转吗?
血肌酐反应肾功能情况比较滞后,升高后基本上肾功能也就剩下一半了,所以肌酐升高后再谈逆转已错过了最佳时机,要想完全肾脏恢复如初是不现实的。但不能逆转不代表不能控制,只要及时进行规范系统治疗,多数都能保持病情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
保持肾功能的稳定,及时用药将肌酐、尿酸等反应毒素水平的指标降下来,减轻肾脏代谢负担是一方面。要保持病情的长久,还需要注意这些保护肾脏的小细节。
1.尿量尽量保持在1000ml以上
肌酐升高后,尿量如果出现减少,说明肾小球与肾小管均不同程度损伤,肾脏对血液内杂质过滤功能下降,间接表明肾脏出现了萎缩。
尿量减少可以恢复吗?
早期及时加以调整,通过西药利尿剂、螺内酯等配合中医药调理,控制水钠代谢,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尿量是可以逐渐恢复的。不低于1000ml尿量,对保护剩余肾功能,延缓尿毒症更有益处。如果没有摄入量的要求,建议每天喝不少于2000ml的水。
2.早点提升免疫力,赶跑感染
本身存在免疫力紊乱,再加上服用一些激素、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免疫力会更低,老年人、儿童患者比较明显。免疫力低病情更易反复,尿蛋白等症状不易控制。
典型的就是易发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口腔感染等,频繁发生感染会影响血液的环境,导致肾脏炎症反应更加活跃,病情反复加重。
感染不一定是非常危急类型,感冒、发烧、长期的牙周炎等也需要重视。
防治感染,一方面是及时纠正牙周炎、尿道炎、扁桃体炎等基础病症状,另一方面是提升免疫力,重视日常生活习惯的纠正。饮食适当摄入高蛋白食物,注意营养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肉蛋奶蔬菜水果坚果适当配比。养成良好睡眠习惯,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坚持适当运动,或服用提升免疫力的药物等。
3.重视自身症状的变化
要保持肾功能长期稳定,不仅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还需长期自我管理。及使病情稳定后,同样重视肾脏保护,时刻关注出现的如水肿、尿液泡沫、乏力程度、头晕头痛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变化是反映病情的重要信号,帮助更好了解病情,加以治疗纠正。
4、养成定期检查的好习惯
有些指标可以在家自测,如血压、尿蛋白。一些重要指标如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部分检查项目、肾功能监测等等则需去医院检查。检查除了了解病情变化,还可与医生面对面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更加稳定。
▲肾病已到中期要如何维持肾功能稳定?
肾病的早期症状较轻、指标没有明显异常,肾功能受损程度较轻,肌酐没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依然稳定。少部人初始病情比较严重,或已经发生肾衰竭,到了肾病中后期。显而易见,对于病情初始阶段不是很严重,肾病早期的患者,及时诊断,治疗效果都比较好,肾病往往可以治愈。
偶然检查发现尿蛋白2+,尿蛋白定量1.5克,血压肌酐不高,病情不是特别严重。如果诊断为慢性肾病2期,尚属于早期,病情相对容易控制。应该抓住时机阻止病情恶化,规范系统的治疗非常关键。
肾病处于早期仍然要关注肾小球损伤情况,一般肾小球滤过率(GFR)在60-89ml/min之间,肾功能刚刚损伤尚处于早期阶段,及时进行炎症抑制,恢复的几率较高。如果肾功能损伤处于2期的中后期阶段,则无法逆转,无法完全治好。
▲肾功能随着病情发展不一定是越来越差,早期重视,结局会不一样。
肾病3期(Scr小于442μmol/L,GFR大于30ml/min)是整个病情发展的“分水岭”,大多数患者虽然不能彻底根治,但不发展成尿毒症,使病情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是不难实现的。
防治尿毒症需要注意两点:
一,针对原发病,对因治疗。
肾病分期是评估肾功能,但具体的病理类型,肾脏损伤的位置等 还需要进一步诊断。不同类型的肾病治疗有不小的差异。IgA肾炎则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膜性肾病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细胞免疫复合物沉积,虽然都有尿蛋白、高血压症状,清除病灶手段是不同的。
二,控制好两项指标:蛋白尿与高血压。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影响指标稳定的因素,首先是药物效果,做到应治尽治,坚持长期治疗不追求短期效果。其次是饮食管理,低盐、低脂、低蛋白原则,保证药效的发挥。
预防病情复发。导致病情复发的因素如感染,病理恶化、其他慢性病发生或恶化、痛风等。
▲微量白蛋白尿有多严重?
慢性肾病检验项目多,其中有3个指标常被误解。
1.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有两个用处:一是病情较轻时,能精准地显示病情变化。二是在肾脏受到高血压、糖尿病的损害时,发出警告。糖尿病肾病在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时,肾损害已经相当严重,进展到尿毒症的风险很大,万不可轻视。
蛋白低有可能是较重的病理类型。即便是普通的病理类型,白蛋白高也提示有进展的风险。
2.尿潜血
尿潜血、尿隐血,尿红细胞、血尿,并不明显损伤肾脏,关键指标控制住后,可以允许潜血有少许异常。病情缓解到一定程度后,即便潜血一直存在,也可以停药。
3.血肌酐
血肌酐指标比较迟钝,肾单位损失三分之二后,它才会明显升高。老人、孩子、女性、素食者、营养不良的人等,肌酐普遍较低,常在发生肾衰竭后,它在参考范围内。
以肌酐来判断肾功能,会延误治疗时机。应该结合胱抑素C、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B超等其中一项或几项来综合判断肾功能。
▲4类肾病需要更重视降肌酐,而非尿蛋白。
血肌酐升高意味着肾功能已经出现损伤,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
尿蛋白相关指标是判断肾病早期情况,是关注度最高的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呈阳性,说明肾小球可能出现损伤,进一步检查尿蛋白定量,如超过上限值,可判定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导致蛋白的流失。需要及时控制肾脏炎症,阻止肾功能持续恶化。
有些类型的肾病,早期往往尿蛋白指标并不明显,而是血肌酐先升高。
这几类肾病尤其要多加注意!
1.典型遗传类肾病——多囊肾
多囊肾是遗传性肾病。肾脏B超可看到两侧肾脏不同大小的囊肿,肾脏明显增大,出现肾区疼痛。
多囊肾肾功能损伤后,不会伴有明显的蛋白尿,约半数人有血尿、血压升高症状,血液化验血肌酐升高。
肌酐升高标志着肾功能在缓慢下降,就要防止肾衰竭发生,保护好剩余的肾功能。稳定高血压保证肾脏血流,重视并发症的治疗。
囊肿破裂后易发生感染,定期复查。肾功能稳定肌酐指标下降,防止肾功能急性恶化。
2.继发性肾病——高血压性肾脏病
高血压引起血液流通变化,造成肾脏局部血流异常,肾脏血液供应不足,会导致肾单位中肾细胞的纤维化进展。血压升高会引起肾小球内动脉高压,加重肾小球纤维化、肾功能硬化的进程。
高血压肾病早期表现除了血压居高不下,还有水肿、夜尿增多等,尿蛋白并不明显。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是持续性的,发现时就已经比较严重,发展到肾功能不全阶段,肌酐升高早于尿蛋白。在中后期阶段,也会有尿蛋白的症状,一般漏出不会超过1g。
高血压肾病预防肾衰竭的关键是控制好血压,同时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可用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起降压、护肾作用,或联合其他降压药,防治心血管病。
3.药物性肾损害——肾小管间质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类型,主要是以肾小球发生炎症反应为主要表现,肾小球损伤明显,多伴有尿蛋白症状。
肾小管和肾间质是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现损伤多为突发因素造成。典型的是药物损伤。如滥用解热镇痛药、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不注意剂量就会造成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不常见,病情相对较轻,不会出现尿蛋白或仅有轻微尿蛋白,但往往表现为肌酐迅速升高。及时纠正药物因素后,肌酐可以回落。如果慢性肾功能损伤,肌酐难以恢复到完全正常。
4.缺血性肾脏病——肾动脉狭窄
有些肾病发生时就存在肾脏萎缩,缺血比较严重,肾动脉狭窄是比较常见的一类。由于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不会出现明显尿蛋白的症状,血肌酐升高则尤其明显。
以上摘自石家庄肾病医院肾病之友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