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浙西]远去的“木龙”

来源: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2016-08-08 11:03

  黄胜元

  时逢周末,去龙游西乡的夏金村走亲,我无意间在外婆家的墙旮旯发现了一架早已废弃了的旧水车。水车被层层的柴草叠压着,只露出一小截。走近细看,隐约能辨别出些文字。为了探究这些文字到底写的什么,抑或更想考证一下这架水车的身份年代,我便叫来舅舅帮忙,卸去厚厚的叠压着的柴草,抽出水车。

  水车长约8米,积满灰尘。我找来抹布轻轻拭去积久的尘埃,墨写的字迹便一一显露,字体行书,清晰可辨。整个车身所题文字较多,排满水车两侧。研读全文,内容颇为详实,关于造车时间、造车目的、置办者何人等,很是了然。

  水车之上,包括在其它用具上题字、署名、号年庚,很是平常,亦极普遍,如风车上就有“去浮沉实,扬清激浊”之类。然像这架水车上的题字如此之多,内容这般丰富,甚不多见。据村中年长者回忆,题字者乃邻村芝溪刘氏。他是当地少数几个读书人之一,方圆十里颇有些名气,被时人称为“秀才”。故请他来题个字,也是家中一大“利事”。今主人董招福把“秀才”请来,好酒好肉盛情款待,期借贵人讨个“吉”字,刘氏欣然应允,酒足饭饱之后,便洋洋洒洒地写下这水车的题文。不曾想,转眼之间已流芳百年。

  车身左侧首先写道:“造木龙,常悬高阁”。管水车叫“木龙”,告诉人们水车为木料所构,形似长龙。又因龙在传说中主水,故称水车为“木龙”,可谓讨彩吉言。而木龙造成之后,“常悬高阁”,则点明农民迫切地建造水车,其意不在乎用,而寄希望于能永远地这样束之高阁而无用武之地。同时,以龙御宅,吉时利家。他们祈盼老天常会有应时之甘霖不期而至。当然,这只是十年九旱,生产力水平又极其低的情况下,靠天吃饭的农民的一种美好愿景。

  水车的右侧落款:“大清岁次光绪廿七年,仲秋上浣”,即公元1901年,时在辛丑,仲秋月之上旬。题文清楚地告诉了人们水车建造的年代和所卜选的时节,十分详尽。接着,更以“风亭槐翠,水榭荷香”来表明这架水车的建造是选择在怎样的一个良辰吉日,可见水车主人之良苦用心。主人期以良辰美景来展望未来,更寄希望借今天之吉时来应验往后年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样期望在每年七八月间的骄阳之下能看到翠绿的槐树在和风中摇曳,有浓郁袭人的荷花之香沁人心脾。

  水车落款的最后题文,作者还不忘进一步“点题”,以“备而不用”住笔,与前面的'常悬高阁’相呼应,直截了当地点明了主人建造水车的主旨,有备而无患,以应不时之需。这也应该是所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最为根本的美好愿望,但愿天遂人愿,民安而乐业。

  夏金董氏水车造于上世纪元年,正值八国联军瓜分中国之时,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忧外患,清王朝风雨飘摇,老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据老外婆回忆,水车落款表面主人虽为董招福,但兄弟间仍共用此水车。因为当年请工匠造个水车,需好几担谷,即使地主家,亦非易事。每年农田用水告急之时,兄弟妯娌之间,常会为争用水车而起矛盾。特别是大旱之年,田野龟裂,溪水断流,山塘水库干涸,邻里之间,邻村之间屡为争抢水源而发生争斗,以致砸坏水车。解放后土地改革,大宗农具收归集体所有,董氏水车亦改姓公了。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水车又作价给了个人,由此水车重归董姓。 夏金董氏水车从建造迄今,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多个年头,历时一个多世纪。其间几经辗转,由当初常悬高阁珍藏如宝,到如今弃之似草芥,百年之间,命运迥异!诚然,水车最终消亡是社会发展进步之必然。然而,它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之见证,曾为解决百姓的温饱立下过汗马功劳。一架水车,一部民族的苦难史;一部人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的奋斗史。寄托了百姓的太多的梦想,于今消亡,令人唏嘘。

废弃的水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