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2021年最大智商税。
要说这两年饮料行业最红的流量关键词,一定是“无糖”。
随便看便利店超市的饮料货架,无论从碳酸饮料再到果汁植物奶,甚至连隔壁的酸奶、酒饮行业,都是铺天盖地的“无蔗糖”、“无添加糖”、“无糖”。
可惜的是,无糖的流量越来越大,关于它的陷阱,也越来越多。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元气森林乳茶”,就是代表之一。
明明标榜 零蔗糖、健康轻体,但配料表里还是有真糖, 热量166KJ/100ml, 碳水化物也有6.5g,基本上喝一瓶等于你干了一小碗白米饭:)
尽管没有事实错误,但曝光以后被骂上热搜,也是必然。究其本质,就是趁着消费者常识还没跟上的市场红利期,玩着语言游戏。
然而市面上,何止一个“元气森林”?热量和普通肥宅饮料差不多的 “无糖”饮料;加了好几种糖的无蔗糖蛋糕……
????
到底是不是只要看到标示“无糖”就更健康?放肆吃又不会胖的好事,究竟是不是存在呢?
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无糖”这个热量陷阱。
首先让我们搞清楚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无糖
先来看一下国家标准,对于“无糖”的定义:
这句话要掰开讲一讲:真正的无糖,并非只要不添加糖,就能叫自己“无糖”。
比如果汁、牛奶,因为本身含有糖分,所以即便没有另外添加,也不能主打自己是“无糖”。
虽然现在似乎满大街都是无糖饮料,但实际上,真正的无糖饮料,非常非常少,总体来说只有两类:
一类是真正无添加的:大多是茶、美式、苏打水,除了一点自带风味,喝起来几乎不甜。
还有一类,就是现在火到不行的代糖。
代糖和我们平时所接触的白砂糖、蜂蜜等糖分来源,结构上就有不同,它并不是通过味蕾来感知到“甜”,而是利用甜味受体, 让大脑感知到甜味,其热量又不被吸收。
既能增强愉悦感,又能减少热量摄入的负担,这种好事谁不想要呢?
我们科普过各种代糖的干货,欢迎戳👇回顾
市面上抬眼可见的0糖气泡水,几乎都采用了这种操作。按照国家规定,他们在包装上,的确是能够直接标示为“无糖”的。
重点来了:除了这些真无糖产品之外,市面上那么多假无糖选手,明明有糖有热量,却能标注成无蔗糖、无添加糖——
到底是什么糖在里面作弊的???
最常见的无糖陷阱
就是“零蔗糖”
别看它只是比“无糖”多了一个字,这么一来,一下子就把限定范围,缩小到了“蔗糖”这一个种类里。
也就是说, 只要你不是蔗糖,其他什么五花八门的糖,都能随便加!
这么一来,门道就太深了。因为糖这个大家族,成员可太多了。
用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喻,“糖”就像是一个大房子,里面总共有两个小组:单糖、双糖,但是不同的小组里,还有好多好多糖类成员。而蔗糖,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多糖(淀粉)、寡糖虽然在化学范畴也算糖,但今天只讨论普遍认知里的糖喔~
市面上你能想到的各种有甜味的东西,比如蜂蜜、冰糖、红糖,虽然听起来很天然,似乎更健康。但实际上,也都是由上面这些糖排列组合起来的。
那么,这些糖有哪一种会比较不胖吗?
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 只要是真糖,不管什么种类,给身体提供的卡路里,都是4千卡/克。
不管是单糖、双糖,只是人体吸收速率有区别。而蜂蜜、红糖这些,顶多只能说是结构更复杂的变化组合,只要克数相同,卡路里都是一样的。:)
就像你是花1分钟吃一碗饭、花10分钟吃一碗饭,最后吸收的不都是一碗饭的量嘛……
糖的热量和摄入方式,也没有任何关系。比如你吞一把白糖麦芽糖,或者饮用含有同样糖分的果汁、饮料,都是一样的。
那是不是不管什么糖都差不多,没有本质好坏之分?
差别还是有的。
不同的糖类, GI值(升糖指数)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区别食物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尽管热量都是一样的(低GI值食物不等于低热量食物),但低GI值食物,能影响血糖在一定时间内的升降速度。增加饱腹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量过度摄入的风险。
换句话说,低GI值食物,能够延迟你下一次想要摄入食物的时间。
其中,糖尿病患者对于这个数据要更敏感一些。如果摄入容易引起血糖大幅升降的高GI食物,会导致他们病情加重。
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大家都说粗粮更健康,吃了不容易胖。也是因为粗粮GI值普遍比白米白面更低,吃了不容易饿,让人更不想吃零食。
所以,GI值更低的糖,更不容易让人额外摄入更多热量,也更健康一点。
刚好,我们就先来说一种特别不健康的“非蔗糖”代表:果葡糖浆(学名高果糖浆)。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投入使用,应该是食品界最早用来代替蔗糖的糖类鼻祖了。
其实,它也是可乐、雪碧里最主要的甜味来源。
它甜度高,口感和白糖也很接近,甚至更好。但能盛行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便宜。
本身是由玉米淀粉水解而成的,诞生到现在,不论物价上涨趋势如何,果葡糖浆的价格,一直都在蔗糖的一半左右。
你们想想家楼下的菜场,甘蔗比玉米可贵多了……
但果葡糖浆和蔗糖相比,有更健康吗?半斤八两吧,反而危害性可能更大一点……
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也就是果葡糖浆最初风靡的十几二十年里,曾经大幅抨击过它,说它是导致美国肥胖率上升的元凶。
也已经有不少基于大鼠的研究指出,它的确会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
但还是那句话: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在现有的平均摄入量下,果葡糖浆和蔗糖给人带来的影响,的确没什么差别。
至于果葡糖浆的亲戚们,比如玉米糖浆、麦芽糖浆、葡萄糖浆什么的,制作方法和特性也都差不多。
不是蔗糖,但殊途同归。 一样上头,一样会胖:)
哦,多说一句:我们平时喝的奶茶,许多加的都是这类糖浆。摸摸肚子上的肉,都有它们的一份功劳……
另一个极端代表,就是让元气森林翻车的结晶果糖。
虽然元气森林的宣传,并没有事实错误,但作为主打0卡代糖起家的饮料厂,这个操作也的确在大众固有印象和法规标示中间,钻了个擦边球一样的空子,曝光以后被骂很惨也是必然的。
但比起市面上不少用糖浆作弊的“零蔗糖食品”,用结晶果糖的元气乳茶,已经不算太糟心了。
这种新型的结晶果糖,几乎等于水果里的糖, 甜度高、GI值低。
一方面只需要用更少的量,就能达到需要的甜度,热量相比用果葡糖浆要更低;另一方面不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对人体代谢的影响也更小。
我们实际测了一下,同样是8g/100ml的糖量,结晶果糖呈现出的甜度,的确比白糖、果葡糖浆都要更高。
所以,在追求低热量的食物里, 结晶果糖其实是比蔗糖更好的甜味担当。
最恶劣的一种0蔗糖,可能是这款“零蔗糖蛋糕”……
的确没有蔗糖,但真糖、代糖加了整整五种,量还都不少!看看这个配料表的脂肪含量和能量,既不血糖友好,热量又不低,简直可以归类于垃圾食品。
即便是零添加糖
也还是有不少套路陷阱
零添加糖,意味着没有在食品中 人为添加糖类,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蔗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果葡糖浆……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比“零蔗糖”健康?但有一点要注意:它和无糖还是不一样,食物自带的糖,它管不了。
最常见的0添加糖例子,就是市面上各种 NFC果汁。水果本身已经含有果糖,打成汁,不用加糖也足够甜了。
实话说,水果中的果糖,已经是相对很健康的一种糖类了,不仅甜度高(蔗糖的1.5倍),GI值普遍也低,更重要的是,风味释放也优于蔗糖、葡萄糖。
简单说,就是更少的用量,达到更高的甜度,味道还更好。
但吃水果健康,打成果汁就不一样了。
水果一旦打成果汁,天然纤维被打碎,所含的糖类就直接释放到液体里,变成游离糖了。这时候,果糖会更容易被身体吸收,GI值自然就相应变高。
国内国外也已经有足够多的研究证明,即便零添加糖的纯果汁,也仍然是高糖饮料,没法和“健康”、“不胖”画等号。
另一种常见的0添加糖,是各种奶制品——因为牛奶里本身就有乳糖啊!
只要含有牛奶成分,都不能自称“无糖”。
不信,可以去看看超市冰柜:就算是配料表里没有任何糖,它仍然只会标注成零蔗糖/零添加糖。
顺便教各位一个小妙招:大家平时买奶制品时,可以看一眼营养成分表。无添加糖选手,碳水化合物含量大约是5g/100g左右(没有加水稀释的情况下)。如果超过太多,说明添加了糖或者淀粉。
乳糖在牛奶里的含量不多,GI值也很低。再加上有蛋白质、脂肪和不少微量元素,在摄入量范围内,是对人体很有益的。
延展到大家都爱喝的奶茶店,无糖奶茶也得写作“不额外加糖”。因为牛奶、水果本身含有糖分,加在里面的小料,本身也有糖份。
所以,标注成零添加糖的食物,99%也是含糖的。
排除了以上这么多陷阱,我们最后再来说一个迷思——
无糖食品,就是不长胖吗?
真的不一定。
传统饮料,比如气泡水、茶,的确可以靠不加糖或加代糖做到0卡。但还有不少饮料,本身就含有糖以外的其他原料,这些也会带来很可观的热量啊!
比如,某大牌的无糖椰汁,有96KJ/100ml的热量,因为椰肉本身就含有 脂肪。
再比如,某无糖燕麦奶,虽然没加糖,但 碳水一点不少。再加上脂肪和蛋白质,如果当水喝当然也会胖……
最需要注意的一类,还有 酒精。
因为国家规定,酒类是不需要标示营养成分表的,很多人就以为无糖的酒真的没热量。实际上,酒精热量也有7千卡/克,比糖胖多了。
而有些看起来似乎有碳水的选手,反而有可能是真·零卡。
比如代糖饮料巨头元气森林、可口可乐今年新上的“AH!HA!”气泡水,用的都是 赤藓糖醇。
这种糖醇类代糖,热量本身就很低,再加上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乘以克数以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虽然营养成分表上标注了不低的碳水含量,但 总能量依然可以标成0。
说了这么多,究竟吃糖是好是坏?
大家都知道过量吃糖会长胖、会影响健康;但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也是很真实的。我们觉得,世界上大部分事物,都有这样的两面性。
所以,我们不想站队,也不想危言耸听,只想告诉你们这些陷阱的门道。让你们能够自己判断,尽量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找到适合自己的真正所需。
而且,还是想多说一句:热量真的不是魔鬼。
人体每天所需的最低热量可是有1000多大卡呢。蛋白质、脂肪和除了糖之外的碳水,都是保证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最重要的三大营养素。
连膳食纤维,大家都知道对身体很好的东西,也属于碳水化合物喔,同样有一定热量。
大约在2Kcal/g左右
所以,我们非常不建议视热量如敌人,一味追求0卡,甚至从零卡零食、饮料,进化到低热量(甚至零卡)主食这种做法。
身体很聪明,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得不到足够的热量补给,就会逐渐切换成“饥荒模式”,降低平日消耗的能量,让自己活下来。
克制过头的结果,轻则基础代谢降低,更难瘦;更严重的,导致进食障碍的人群也不在少数。 压抑最久的欲望,最后爆发起来,一定是最猛烈的。
别的不多说,就问你:喝着0糖果味小甜水,身体没有诚实地渴望过炸鸡和汉堡吗?
“零蔗糖”、“零添加糖 ” ,不过是由热量焦虑衍生出的新标签。
与其被浪潮带着跑,不如平衡、营养地摄入食物,偶尔放纵一下,也就是 迈开腿跑几步能解决的事。不用为虚无的数字而苛责自己。
与自己和解,与热量和解。才是对待食物最正常、最健康的态度;)
参考资料:
1.苹果、果浆和果汁对健康人群餐后血糖、胰岛素及血脂的影响,李鑫
2.果葡糖浆对实验动物代谢及行为的影响,张楠
3.果葡糖浆的吸收代谢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佟易,李义,吴延东,庞美蓉
4.结晶果糖在饮料领域的应用优势,邢庆洋 庞明利
5.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42185848_Facts_and_Fiction_of_a_Diabetes_Diet
文 | Judy、凯叽
编辑|mmr
设计 |abcd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