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豪横碾压“小”用户行为背后的逻辑
我不反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由“大”企业管理运营,我反对的是“大”企业强买强卖的豪横行为。
最近有朋友吐槽了件事,关于“大”企业豪横地无视“小”用户权益,强买强卖的经历。当我把这个事情拿与其他朋友聊时,得到最多的反馈是“这不很正常的现象嘛”。这不由让我生出了一个问题:原本不合理的事情是如何形成,并被“习以为常”的,它背后暗含的逻辑会是怎样的?
-01-
“小”用户的糟心经历
朋友吐槽到:用了大半年的宽带突然就没信号了,回想到先前运营商发的短信“光纤要升级,用户要继续用,得再花200块买光猫”,当时有网就没搭理,此时网断了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于是,打客服询问,想问问已购服务突然要加钱才能使用是怎么回事,也问问断了的信号什么时候才能恢复,以便安排具体的生活和工作。
客服的答复言简意赅,“很抱歉,我不知道,会问上反映”,咣叽一声挂了电话,加钱的事没提,恢复网络也没提,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切都OK了。无奈打了安装师傅电话,得到的回复是“钱,必须得加,不加就上不了网”。你要么加钱,掏了钱就了给你恢复网络;要么不用,至于之前交的网费,你可以不要,也可以申请退还——去营业厅办理,要问营业厅在哪?我也不知道,你自己查。
豪横!“大”企业的脾气。事情到了这儿,不蒸馒头争口气,得问清楚呀。
虽说200块不多,但运营商的这波操作很招人气。好比我买了一只烤鸡正吃得津津有味,卖烤鸡的人突然跳出来夺过它,对我讲“现在你必须掏钱买我的蘸料才能继续吃,否则就别想吃了”。不…那个啥,这只烤鸡我已经买了呀,买的时候没这会事呀,这不强买强卖嘛。啥?不行。那么是这…你要加钱也行,但起码得给我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吧,否则你赚了钱还可能在背后骂我傻袍子。
为了得到一个合理的理由,连续几通电话打过去,仍旧没个正面回应。好吧,谁让宽带是生存必须品呢,我认“光纤升级”,加钱。那么,你是不是得告诉我网络啥时候能恢复呢,说个大体的时间也成呀。结果依旧是“很抱歉,我不知道,会问上反映”挂电话,这还让人玩不玩呐?都说顾客是上帝,这怎么整得花钱比孙子还孙子呢。
-02-
“大”企业的豪横逻辑
为什么“大”企业如此豪横?我们通过一个例子看看——
如果你要买手机,去到一个卖场,看到有iPhone、华为、小M、vivo、oppo……各种品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力等因素综合判断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此时选择权在你这边,各手机品牌间通过竞争展示各自的产品及服务来博得你的青睐,没有谁会豪横的说“你只能买我的”;即便买回来,在使用中他们要提供其他服务也是需要寻求你同意的,如果你不同意,虽然新服务无法享受,但是原有服务绝不会少。
试想一下,如果卖场中(甚至整个市场)就只有小M一个品牌卖手机,手机作为人的电子义肢,几乎没人离得开。此时你来卖场买手机,看到标价5000元一部,即便觉得有点贵,生活所需也买了。在你使用过程中,小M突然告诉你,必须再交1000元才能继续使用,否则就锁住你手机,让你无法使用。对此你会如何做,是交钱?还是选择不使用?或者去投诉,但投诉渠道隐蔽、程序繁杂、退款流程长,整个投诉及退款成本远远大于1000元时,你会如何做?
绝大部分人会选择忍气吞声,默默地受着。最后的最后,这类“不得不”的事情多了,大家也见怪不怪了,就对此类现象“习以为常”了。
不难看出,这种现象形成的根源有两点:其一,只有一家企业;其二,产品或服务为生活必需。这个例子中,假设只有“小M”一家企业经营这个产品,所以他们能自主的订立游戏规则,包括购买服务的费用、形式,甚至中途变卦再提价等等。再加上这个产品又是人人必须的东西,离开它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那么,此时这家“小M”企业想豪横,就豪横得起来。
作为运营商的“大”企业,光纤业务一家独揽(虽名义上是3家,但把他们各自提供的产品/服务拼起来看,就是一家公司的三个互不冲突的产品系列),掌握着网络服务规则制定权,我说它1000就1000,说它800就800,说你不加钱就不能用,你就得加钱,即便你心不甘情不愿,当下离开网络的痛苦比多花一笔钱更大。
-03-
豪横背后的观念
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就单纯地把运营商这类“大”企业的性质看作是完全的经济主体,那么它就处在垄断地位,则它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而做出类似的行为就容易理解。
通过整体收益分析,产品定价、提价在能保证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都是可行的。只要提价的程度不至于造成用户大批量流失——贵到大家宁愿抓瞎也不愿用网络,只要能多赚钱就是利益集团喜闻乐见的情形。比如,我可以用很低的费用、便捷的办理方式让用户尽可能多的进来,然后设置困难的退出程序防止用户流失。之后,只要用户被圈了起来,利益集团就开始撸羊毛了,一点一点的推出新产品、或者增加新服务来逐步增加收益。
然而,我们国家的制度禁止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陷入到以完全“企业”性质为主导的利益集团手中,以避免大众成为被圈起来撸羊毛的羔羊,所以就形成了由国家管理的“大”企业,带有普惠性质,以服务和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为目的。
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大”企业服务的“大多数人”指的是谁?
如果指的是每个个体用户,那为什么这样强行提价的不合理行为会成为习以为常的现象?或者对于“大”企业来说,所谓的“大多数人”仅指“大多数人的代表”?
毕竟“大多数人”很抽象,一个两个人作为用户若遇到使用问题,推推搡搡就过去了,多一个少一个也没啥影响,更何况你还必须得用;而“大多数人的代表”就很具体,是直接的上级,工作好坏由他们评定,为他们服务好了,就能得到更大利好,否则,可能遭受损失。
若“大”企业,实质上是打着“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旗号“为绝大多数人的代表服务”,想着只要把后者服务妥帖了,那么在属于“绝大多数人”的个体面前豪横起来,也就无所忌惮了。
-04-
个体需为不合理发声
作为个人,遇到这样不合理的事情,难道只能忍气吞声?目前来看,或许只能这样,毕竟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了。但是“习以为常”就正的没有办法了吗?不是!
“大”企业和个体用户之间这种碾压式的强买强卖现象,若要有所改观,就得从个体用户发声开始。发声的目的在于让“绝大多数人的代表”听见、听进去,并采取行动让“大”企业改善管理运营方式,回归到实实在在为“绝大多数人”提供服务和保障的目标上来。
权力由何而来,就受何制约。个体用户受到了不合理对待,如果直接与“大”企业沟通,往往无功而返,大家都觉得的“习以为常”就是证明;要寻求合理的说法,就得看向“大”企业的权力来源——“绝大多数人的代表”,他们委派人员管理“大”企业,“大”企业也向他们负责。那么,通过他们向“大”企业讨合理的说法会更加可行些。
难道他们不护犊子吗?当然,会存在这种现象,但要明确一点,民主社会里“绝大多数人的代表”的权力来自个体的权力让渡——通过选票选举让他们成了“绝大多数人的代表”,所以在理论上讲,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是他们的责任。当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受损于某一“大”企业时,他们有责任站出来进行管理,以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切实利益。
一个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当大家都说它已经“习以为常”了,那么它的影响必定不会小,可为什么这样的不公正不合理还一直存在着呢?这里不排除一些“代表”看见了,但因为受益其中,又没闹出什么乱子也就装看不见。而更多的情况是,个体的这些诉求没有被他们看见,毕竟受到不合理对待的个体,要么选择了忍气吞声,就没了诉求声音;要么吆喝了一两声就偃旗息鼓了,也不被听见,最后觉得无望,也就悻悻然了。
当“绝大多数人的代表”听不到这些不公正不合理的诉求,也就没意识、没理由对“大”企业做什么整改管理,那么“大”企业按部就班的继续该怎么就怎么,“责任没有,钱不少赚”乐得不可开交。长此以往,类似的现象,过去、现在、将来都还是逃不掉习以为常,你、我、他…每个人遇到这样的事也只能继续忍气吞声,于是就陷在了这样的死循环里了,“小”用户任凭“大”企业不合理碾压。
若想让这类现象有一点点好的转变,那么就得从发声开始。一个人喊一声,声音小,没关系。一百个人、一百万个人喊一声呢?如果一百万个人,持续在喊呢?这样的声音会不会引起“绝大多数人的代表”的注意,以至于他们改善管理呢?若如此,便是公民社会中,公民参与改善集体生活环境、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社会参与行为。
到那时,类似这样的“大”企业强买强卖于“小”用户的现象必然会消失,社会中也必然少很多不把个体公民诉求当回事的组织、企业/团体、及个人。